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他被评价为社稷之臣,却一生落寞,是皇帝的厌恶还是时代的抛弃?

汲黯画像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汲黯,近之矣——汉武帝 这是汉武帝刘彻对于汲黯的评价,然而受到如此评价的汲黯却并没有得到重用,其官位最高不过九卿,甚至被曾经的下属一个个的超越,以致于汲黯半是嘲弄半是哀怨的对汉武帝说到"陛下用人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曾为小吏的公孙弘、张汤分别以丞相、御史大夫而终,潜邸之臣的汲黯却以淮阳太守之位而终,不可不谓落寞心酸,足见汉家天子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的寡恩。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汲黯如此落寞?是皇帝的厌恶?还是时代的抛弃? 汉武帝刘彻 汲黯和汉武帝的关系是怎样的? 汲黯入仕之处是刘彻太子府的太子洗马,史载汲黯以庄见惮,就是说此时的汲黯就以庄严正直被人敬畏。作为太子的刘彻对于汲黯的性格是熟知的,所以在登基后,对于汲黯在河内巡视期间,矫制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的行为不予追究,贤而释之。作为外戚的窦婴有诏无备案都以矫诏被定罪,而汲黯矫制却无罪且升职,足见汉武帝对于汲黯的信任看重。 韩非说:"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不断变化的,何况帝王?我们来看一下汉武帝对于汲黯的评价变化: 上贤而释之,……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之戆也…. 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上曰:"人果不可以,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上默然,不许,曰:"吾久不闻之言,今又复妄发矣。 从最开始评价为贤臣,到太过愚直、近乎社稷之臣、无学、妄发,可见汉武帝对于汲黯的印象一点点向不好的方向转,对汲黯越来越反感。 史书中对汉武帝对于汲黯的态度有这样一段记载: 大将军青侍中,上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说的是汉武帝要见汲黯的时候一定正礼正容以待,没有戴帽子的情况下见到汲黯,要躲在帷帐中,才能让汲黯奏事。这既说明了汉武帝对于汲黯的敬重礼遇,也说明了对于汲黯是敬而远之,眼不见心不烦。所以汉武帝不断的调整汲黯的职位,从中大夫到东海太守、到右内史、到淮阳太守,让汲黯离自己远远的。当汲黯表达不愿意做淮阳太守,而愿一时(臣愿为,出入禁闼,臣之愿也),汉武帝断然拒绝,并说道:"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吾徒得君之重"。就是说你看不上淮阳太守的职位吗?我现在召你,是因为淮阳官民之间有矛盾,需要依仗你的名声,你就是躺着也要去治理。帝王无情可见一斑,可见汉武帝对于汲黯是敬而远之,敬重他的性格,又反感他的劝谏,不断把汲黯赶到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汲黯传 黄老之术与儒、法的纷争 汉朝初年,帝国经历秦末战火后,民无盖臧,百废待兴,统治者采用黄老之术治国恢复民生,行无为之道,约法省禁,轻田税,量吏禄,度官用。等到汉武帝初,非遇水旱, ... 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汉朝国力已经达到一个顶峰,而此时匈奴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不断侵犯汉室北疆,汉帝国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此时的汉匈矛盾。黄老派与民修整、毋起兵的思想已经渐渐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黄老派面临危机与挑战。 仓禀实而知礼节,汉朝财富积蓄的不断增长,推动了儒学的快速发展,于是董仲舒上"天人三策"系统阐述"天人感应"和"大一统"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赞赏和支持;同时秦亡之后潜行的法家也开始不断活跃,在政坛上展示自己的存在,面对统治地位的黄老学说,儒、法两家开始走向儒法合流之路或以儒饰法,如公孙弘、张汤都是儒法合流的代表人物;饱暖思淫欲,财富的增长也增长了统治者的野心,汉武帝不断想要雪平城之耻,改变死气沉沉的汉室政治风气,于是一上台就开始搞"建元新政"并出兵匈奴。大时代下的汲黯生活在黄老治国最巅峰的时代,于是学黄老言,治官民,好清静,言与匈奴和亲,毋起兵,这样的治国理念和儒、法相去甚远,和皇帝的意志更是相背而行。 董仲舒天人感性 理念的不同必然会导致和儒法代表的矛盾,黄老派的汲黯和儒法代表的公孙弘、张汤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史载: "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吏专,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界部中多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就是说黄老派的汲黯不断在汉武帝面前指责公孙弘、张汤,并且迎来了二人的反击,加上天子的不满,汲黯被调到了右内史的岗位,可见面对儒、法的反击黄老派已经不能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黄老派已经偏离权力中心。 汲黯的黄老理念彻底激怒了皇帝。在面对匈奴来降这件事上,汲黯认为不应当惊扰百姓,而对于胡人应当把他们当作奴隶,赐给因战争而死亡的军士家,而汉武帝需要用投降的胡人来证明他的丰功伟绩,用厚赏胡人来展示汉室的强大,所以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汲黯和汉武帝有不可调和的想法,所以最后黯坐小法,会赦免官。汲黯的免官也表示者黄老派和儒、法斗争的失败,黄老的余光不在,彻底退出了汉室政坛中心。 汉匈大战 结语 汲黯的落寞固然有其性格倨傲的因素,但是其实质是道统之争的失败,是黄老思想的落寞,已经不适应汉室治国理政的需要,并且不思变化,被时代所抛弃,最终在儒法合流的大趋势之下,被赶出汉帝国权力中心,所以汉宣帝才会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黄老派一去不复返。 汉宣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他被评价为社稷之臣,却一生落寞,是皇帝的厌恶还是时代的抛弃?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正能量语录分享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搏一个美好明天

    我们可以轻易的躲开一头大象,却总是躲不开苍蝇。使我们不快乐的,也往往是一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最好的珍惜。不论爱与不爱,都可以在一起度过一生中的,一天,一月,一年。到了该离开的时候,好聚好散。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受很多伤,会哭泣悲伤,会觉得痛。

  2. 听说菠菜不能和豆腐牛奶一起吃,真的假的?

    关于菠菜食物相克的传言由来已久,理由是菠菜草酸多,草酸和豆腐牛奶当中的钙会结合为草酸钙,引起肾结石。如果菠菜和豆腐牛奶这些高钙食物一起吃,草酸和钙会在肠道就形成草酸钙,而草酸钙是不能被吸收的,会直接排出体外。不过这种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草酸含量很少,只能结合豆腐牛奶中极少一部分钙。而且,由于草酸被钙结合后,吸收入人体的数量会大幅度减少,反而减少肾结石风险。

  3. 念佛感应见闻记(节选)(2)

    撒了种子,一定会发芽的,有念佛则一定有感应。

  4. 温暖的爱 - 佛陀教你不生气

    这个故事到此真相大白,陈老先生竟然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情绪之下,还勉强自己站在伤心地,阻止另一个可能的家庭悲剧发生。任何生命都是宝贵的,不容忽视或任意的践踏。

  5. 日本电影情书

    为了多了解一些男友在中学时代的情况,博子继续与女性藤井树保持书信来往。《情书》是巖井俊二执导的第一部在电影院公映的剧情长片,上映后立即在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引起轰动。这部清新感人的《情书》已经成为九十二年代最为脍炙人口的日本爱情文艺片。同很多日本电影一样,《情书》也反映了死亡。而影片对女性藤井树的病危、抢救过程却着墨颇多,意在通过这种生死较量的情节衬托出生命的珍贵。

  6. 北宋权宦童贯,领兵打仗却立下举世战功

    在史书里,童贯被评为“六贼”之一,是恶名昭著的奸臣。事实上,在西北战场,童贯也曾立下赫赫战功,为国家恪尽职守。童贯从容地打开圣旨,看完之后,把圣旨放入了靴子中,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之后他命令部下继续开拔。大军继续前进,最终成功攻克河湟四州,凯旋而归。是童贯以一人之力,承担下抗旨不遵的罪名,战役胜了还好说,有个将功补过的说法。

  7. 【擂砖】的意思是什么?【擂砖】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擂砖」在《汉语大词典》第8891页第6卷908擂砖lèizhuān乞丐以砖击胸的乞讨手段。

  8. 封豕长蛇是什么意思?

    【拼音】fēngshǐchángshé【解释】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出处】《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例子】而今而后,所当有利兵坚盾,环卫其身,毋俾封豕长蛇,荐食上国。(鲁迅《集外集拾遗·破恶声论》)【近义词】毒蛇猛兽,牛鬼蛇神【反义词】祥麟威凤【相关】百度“封豕长蛇”

  9. 王船山400周年诞辰 | 狡兔死,走狗不烹:从王船山评宋太祖看他卓绝的历史见识

    船山先生素来有卓绝的历史见识,这在他的两部著作《读通鉴论》和《宋论》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读通鉴论》是船山先生在读司马光领头编纂的《资治通鉴》以后,发表的评论,只写到五代之末,没有写宋朝的事情。而船山接着五代以后的评论,继续评论宋朝的政治得失,这里面的思想同样精湛,议论同样震撼人心。我在这里只给大家讲讲船山先生对宋太祖的评价,借此感受一下船山先生的历史见识,到底有多么卓绝。

  10. 【利通】的意思是什么?【利通】是什么意思?

    5.利通拥有装备完整的操作系统和由专业的物流团队支持的客户服务网络。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