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自证其罪:“文革”式审讯对法治的践踏

“文革”宣传画 作者:施京吾 文化大革命,作为中国当代一场重大的政治运动,已经被执政党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彻底否定。但近年来,社会上要求彻底反思、清算“文革”罪行的呼声仍不绝于耳,在中国决心走向法治国家的今天,这种呼声显得尤为迫切。 我们为什么呼吁清算“文革”?因为这场中国绝大多数民众都以不同形式主动或被动参与到的运动,对法治的破坏极为彻底,制造了不计其数的冤假错案。这些案件产生的主要依据是“文革”期间那些众所周知的规定、通知,同时在具体执行中,有些专案组还制定过一套“审讯程序”,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微观材料更能展示“文革”的荒谬性。只有彻底揭破这种荒谬性,才能让我们的国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健康的肌体,才不会重蹈那场代价沉重的历史浩劫。 审讯范本:十五个“怎么办” 笔者手头有一本“文革”时期的原始材料《审讯工作的十五个怎么办?(草稿)》,这是一本珍贵的手抄本,如实反映了“文革”时期政治生活的一个侧面。 作为一份资料,材料自身缺陷不少。可能是原收藏者担心文本的流出单位,将封面撕去,结尾只落款了日期为“一九七一年六月八日写”。所用纸张为常见的普通双行信笺,信笺页眉印有“最高指示:要斗私,批修。” 因为字数较多,前后笔迹有些变化,出现多种笔迹,但主要誊写者笔迹占四分之三。 从文字上看,编纂者文化水平不高,文字能力相当一般,文字体例不统一,尤其“交代”与“交待”使用很随意,虽然两个词的词性一致,但在同一文案、同一内容事件的指向中,应统一使用。编纂者语言明显贫乏,多次反复使用一个俗语,如“竹筒倒豆子”,用了有六七次。此外,材料中有相当数量的错字、别字。 可能在审讯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反复出现又比较典型的问题,编纂者集中提出了十五个问题: 一、当敌人矢口否认罪行时,怎么办? 二、当敌人对反动派抱有幻想,拒不交代罪行时,怎么办? 三、当敌人回避犯罪事实,想蒙混过关时,怎么办? 四、当敌人反动气焰嚣张,猖狂反扑时,怎么办? 五、当敌人 ... ,怕交代了也不能从宽处理,准备长期坐监时,怎么办? 六、当敌人有侥幸心理,认为他的罪行不会暴露时,怎么办? 七、当敌人耍两(面)派,口头表示认罪,实际上避重就轻不老实交代时,怎么办? 八、当敌人耍花招以假代真掩盖真实罪行时怎么办? 九、当敌人否认罪行动机和目的时,怎么办? 十、当敌人只讲供认现行活动,不交代历史罪行时,怎么办? 十一、当敌人怕罪恶大,得不到从宽处理,对党的政策半信半疑时,怎么办? 十二、当敌人对前途感到绝望,有想死的念头时,怎么办? 十三、当敌人表示已经进了监狱,就是交代也晚了得不到从宽时,怎么办? 十四、当敌人不交代罪(行),试探摸底时,怎么办? 十五、当敌人翻按(案)时,怎么办? 在这十五个问题中,一律使用了“敌人”的概念。这个词完全符合“文革”语言特征,本身又具有军事化和政治化色彩,说明这些“敌人”并非或者说首先不是刑事方面的犯罪分子,而是被认为对政权有敌对性的那类人。 什么样的人才算“敌人”、对政权有“敌对行为”呢?对于编纂者和审讯人员来说,“敌人”的类型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没有解释。虽然材料没有明确界定“敌人”的具体范围、没有进行任何定义,但从整个文本并结合“文革”期间发布的几个文件规定来看,无非是“地富反坏右”这样的黑五类,以及 ... 统治时期的军政警人员、 ... 员、三青团员这类带有公务、党务性质的人员。 材料中,除“敌人”是通称外,在具体条款中均使用了特称,这样也能大体可以看出“敌人”的范围。材料中只指出了“罪名”(当然不是法定罪名),没有对“罪行”进行定义,但只要被审讯者够得上“敌人”,这个材料就可以成为具有指导性的通用范本。 在每一个问题的下面都有如何对付“敌人”的办法,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手段是向“敌人”宣讲政策,所谓“政策攻心”。能促使“敌人”认罪的完全不是法律条文,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威力,所有十五个问题中,除个别条款外,都要向“敌人”宣读最高指示、 ... 语录,有时候还要宣讲马恩语录,其中几条还特别规定了“敌人”要学习 ... 著作的范围。 审讯工具:“指示”而非法律 整个“审讯工作”无一涉及法律的字眼和词汇,也就谈不上具有什么法律效力,唯一使用了“法律”这两个字的在第十五条:“敌人是唯心主义者,他们只是以主观幻想代替客观现实,用反动的资产阶级法律观代替无产阶级政策。”无产阶级的“政策”效力显然比法律大得多得多。 宣讲语录、责令学习,其目的都是要求“被审讯者”做主动、彻底的交代,把自己的“罪行”大曝天下。 审讯的“罪名”也就是“敌人”的身份,是什么样的历史身份,就犯什么样的罪,但到底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犯罪行为,没有进行任何界定,反复强调的是:第一要彻底交代,第二是“给出路”。我们可以根据内容推断审讯所要达到的目的,到底要“敌人”交代什么。 在第一个问题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对任何事情都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既然要清算你的罪行,那是事出有因、查有实据的。”这表明“审讯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历史问题的清算,并非被审讯者犯了什么实际的罪行,这使得至关重要的“犯罪行为”本身存在与否,变得也不很重要了,重要的是表态——也就是认罪,材料至少五次以上指出“犯罪不在大小,关键在于态度”。 其中第五条写到:“清算罪恶的根本目的是要同反动思想决裂,将破坏因素转变为有利因素。”这一条表述相当有意思,把敌人“逮捕起来,就是事出有因,有事实根据的”,但在“彻底交待了,就可以从宽,可以重新作人”之后,就等于给了出路:在“转变了反动立场,得到了改造,还可以回到人民的行列,有的还可以称‘同志’,能把自己的名字和同志联系在一起,这是很光荣的”。一个“反动分子”,没多久就变成自己的“同志”并且“光荣”了。 无论如何,逮捕“敌人”总需要一个理由,这些“敌人”究竟为什么会遭遇“逮捕”?材料是这样表示的:“我们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我们要解放全人类,要改造旧世界观,也就包括你在内。”于是,“敌人”就这样被逮捕了。 材料中有句话非常传神地表现了从逮捕到审讯的非法律化特征:“我们不会无缘无故把你弄到这里来,罪恶是客观存在的,企图否认是一种幻想,是无济于事的。”一个“弄”字,多么随心所欲,多么趾高气扬。 在材料中,足以表明对“敌人”的抓捕和审讯,是完全出自“敌人”的身份、依据身份定罪的是另外两句话:“革命人民从革命立场出发,说你对人民犯了罪,而你对人民的态度是矢口否认自己的罪行,这正说明你还决(疑似‘坚’字)持反动立场,力图再玩(顽)抗一下,所以你和人民没有共同的语言”,“我们既然把你‘请’来,就有办法把你制服。把你的问题搞清楚,只不过是个时间早晚问题。”这就是说,被审讯对象到底有什么“问题”此时是不清楚的,是“说你对人民犯了罪”,于是就成了罪犯,被逮捕、审讯,不就顺理成章了么?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自证其罪:“文革”式审讯对法治的践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一生几乎没有打赢过官司的传奇律师—张思之

    提起张思之先生,恐怕现在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作为律师,张思之并不特别为公众所知,所办案件也多因敏感而少有公开,更不为媒体报道。

  2. 揭秘:中国《继承法》诞生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故事

    张荆律师告诉记者:没有当事人自己的事前安排,在继承法也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当时是没有关于法定继承代位继承的先例。像曾昭抡这样没有孩子,却有这么多的财产,再加上曾先生和他的妻子两边的亲属又都比较多,这就凸显出来我们的继承法其实是一个缺位的空白的状况。1985年10月1日,《继承法》正式实施,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将私有财产合法继承给子女和其他亲属的权利,《继承法》确立了四项原则。

  3. 睡虎地秦简说秦朝徭役遇雨免罚,那么是陈胜和司马迁撒谎了吗?

    过去我们对秦朝的认识,一般来源于传世文献资料,而这些资料又大多从汉朝人的角度来描述,最典型的就是《史记》。

  4. 纽约周刊「 ”曾格案”:「 ”新闻自由”的立法原则是怎么产生的

    马克思在《论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上说:「”新闻自由就是人类自由的实现。没有新闻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会成为泡影。”余定宇先生说,「”新闻自由”这个全世界宪法里的原则,竟产生于200多年前在纽约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曾格案”。这宗经典案例发生在1735年。故事的主角是个出版商,名字叫约翰·彼得曾格(J.P.Zenger)。英国...控告他在《纽约周刊》发表的文章中,「”批评和诽谤”了英国皇家总督柯斯比。

  5. 「 ”喝酒犯法”、「 ”不婚坐牢”,古代奇葩法律分分钟带你走......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的稳定,离不开法律的健全。自古以来,各个政权为加强统治,巩固权力,推出了很多法律。在封建统治阶级眼中,法律就是维护皇权的工具,因此,一些奇葩法律诞生了。用现代的观念看,既出人意料,又有趣搞笑。西周时期——「”有罪没罪,先看人品”法律体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在夏、商时期,神权法占绝对主导地位,所以统治者每逢审判,必然要先进行占卜,然后根据占卜结果进行判决,等着上天

  6. 真遇上青天大老爷,你绝对消受不起|大象公会

    在各类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经常能看到各种青天大老爷,刚正不阿,明察秋毫,为民做主。到了港台电影中,「八府巡按」成了青天大老爷的代名词。而到了明清的司法制度下,女性状告丈夫、晚辈状告长辈已经变成了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随着法律儒家化的进程,这条法律变成了亲属关系之间不得相互控告。首当其冲的危险来自于衙役。毕竟,不是每个县官都是戏文里的青天大老爷,有时候,他们也希望

  7. 下人上诉,在屈必申,浅析唐代版的国家赔偿,不健全但值得肯定

    引子:今年九月,吉林省高院作出国家赔偿决定,被关押23年后获判无罪的金哲宏最终得到了468万元的国家赔偿。金哲宏获得了国家赔偿最高纪录金额此金额刷新了同类无罪冤案中最高国家赔偿记录,然而相比现代文明社会的国家赔偿来讲,如果把此类冤案...的事情放回唐代的话,那么当事人面对朝廷对其的补偿,一定会倍感失落。

  8. 春秋战国已出现「 ”物流”?说说秦国对「 ”粮食运输”有何法律规定

    大车哼哼,毳衣如璊,岂不尔思?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9. 清朝的一条法律,一直沿用到1971年才被废除,曾让许多人羨慕

    自人类文明产生社会组织以来,社会生活的准绳也随之产生。从最初的习惯法,到后来的成文法,人类的法治历史经历了漫长的演变。

  10. 千古奸相李林甫为何能保国家繁荣,他究竟有何能耐?

    影视作品中的李林甫一提到唐朝丞相李林甫,大家或许就联想到「”坏人、奸诈、祸国”这些词。的确,李林甫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奸相,他贪恋权力,不择手段……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唐朝担任宰相18年又7个月,是唐朝任职时间最长的宰相。张九龄,姚崇等人都只是做了几年。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让唐玄宗如此赏识呢?主持修订法律条文,领衔完成《唐六典》唐玄宗时期,国家发展遭遇了许多困难。正当唐玄宗苦思冥想国家前途的时

随机推荐

  1. 梦见商场里有小偷

    周公解梦梦见商场里有小偷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商场里有小偷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梦见升迁

    周公解梦梦见升迁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升迁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30条唯美小清新短语说说大全-感人的情话

    左手忧愁,右手甜蜜。27、原来,一个人的时候,孤单的徘徊,是那么的凄凉。

  4. 三国争霸的下半场,有什么样的君主,就是什么样的结局

    觉得三国后期没什么精彩的地方,其实三国下半场同样...,同样精彩,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君主、大臣,就有什么样的结局。曹叡在位期间还能算得上平稳,就是在后期大兴土木,让天下百姓开始有闲言碎语。曹爽和司马懿是曹芳的辅臣,曹爽都干了什么呢,曹爽目中无人,让御用宫女为他表演,只要看上喜欢的东西就拿回家,为了喝酒还特意建造了一个华丽的地下室,为所欲为。出城之后司马懿开始让皇太后下诏,加上自己的三千名死士,占领皇城。

  5. 一篑之功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īkuìzhīgōng【解释】篑:盛土的筐。指成功前的最后一筐土。比喻成功前的最后一份努力。【出处】《王守仁全集》卷一:“务收一篑之功,勿为九仞之弃。”【例子】我舒坦其外紧张其里的生活已久,此千钧一发之际,不可亏一篑之功。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曹锟变成阶下囚》【相关】百度“一篑之功”

  6. 禅师故事四则

    坦然禅师的故事坦然禅师,不知何许人也。坦然禅师悟道之后,便留在慧安国师的身边,而怀让禅师则依照慧安国师的建议,前往曹溪参礼六祖。后听说池州南泉普愿禅师道化日隆,赵州禅师虽未受戒,便以沙弥的身份,前往参礼。初礼南泉,适逢南泉禅师正在丈室中休息。赵州禅师一听,豁然大悟。于是前往嵩岳琉琉坛受了具足戒,之后,又重新返回南泉禅师座下。慈镇禅师听了这话以后,拍手叫好。

  7. 预示你将成大事的六种梦境

    成大事的人要经受磨练,但从来没人说做大事的人做的梦会是怎么样的,其实只要能展示性格的模式,只要能给予命运格局展现的模式,梦境,必然是非常容易让自己关注的模式。这是一种将小事做成大事的模式,也是最能让圈里人感受到什么叫执著,什么叫专业。六、梦见为仇人献媚城府极深的类型,会不知不觉中安排好事务消除自己的一切阻碍,对于这种人来说,名誉无所谓,最关键的是最后得到的。

  8. 鸾翱凤翥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luánáofèngzhù【解释】比喻字体飘逸,笔势飞动。【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鸾翱凤翥”

  9. 梦见哑剧木偶戏

    周公解梦梦见哑剧木偶戏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哑剧木偶戏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梦见火烧大树

    周公解梦梦见火烧大树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火烧大树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