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苏格拉底的道德思想

  对苏格拉底而言,知识和德性是同一个东西。如果德性相关于“使灵魂尽可能地善”,那么我们首先就有必要知遭什么使灵魂善。因此善和知识就密切相关。但:是苏格拉底对于道德所说的不止于此。他实际上将善与知识等同起来,他说,认识善就是行善,知识就是德性。通过将知识和德性等同起来,苏格拉底也就认为罪恶或邪恶乃是知识的匮乏。正如知识就是德性,罪恶也就是无知。这个推理的结论使苏格拉底确信没有人会明明知道而去故意犯罪。他说,罪行总是不自觉的,是无知的产物。

  把德性与知识等同,罪恶与无知等同,这似乎与我们最基本的人类经验相矛盾。常识告诉我们即使我们知道一个行为错了,我们还是会去做,因此我们是故意而自愿地犯错误的。苏格拉底承认我们会做坏事。但是他不认为人们是明知故犯。苏格拉底说,当人们做坏事时,他们总是以为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当苏格拉底把德性和知识等同起来,他头脑中考虑的德性概念有着特殊的含义。对他而言,德性意味着实现一个人的功能。作为一个理性的存在者,一个人的功能就是理性地行事。同时,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为他的灵魂追求着幸福或好的生活。这一内在的好生活,“使灵魂尽可能地好",只有通过某种合适的行为方式才能达到。因为我们有着对幸福的渴求,我们就会选择我们的行动以希望它们带来幸福。哪种行动或者什么行为可以带来幸福?苏格拉底认识到有些行动表面上带来了幸福,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因此我们常常选择那些本身很成问题的行动却以为它们可以带来幸福。小偷或许知道偷窃是错误的,但是他们依然行窃,希望以此获得幸福。类似地,我们追求权力、生理的 *** 和财富,以为它们是成功和幸福的标志,却混淆了幸福的真正基础。

  不过罪恶和无知的等同与常识毕竟不相违背,因为苏格拉底所说的无知关涉到一个行动产生幸福的能力,而不是指行动自身。这是一个人心灵的无知,它不知道它该怎么办才可以“使灵魂尽可能地好”。因此过错就是对一种行为不确切的估计造成的后果。某种事物或 *** 可以带来幸福就是这种不确切的期待所以过错之所以是无知的产物,显然就是因为它指望它愿意做它不能够做的事情。无知包括看不到某些行为并不能产生幸福要借助于对人类本性真正的知识才知道要想幸福什么才是必须的。这还要借助于对事物和行为类型的真正知识以知道它们是否能够实现对幸福的追求。这就要求我们的知识能够区分那些表面上能带来幸福的东西和那些实际上能带来幸福的东西。

  所以,说罪恶是无知、是不自觉的,就是说没有人会故意选择破坏、损毁他的人性。甚至当我们选择痛苦,我们也是希望这种痛苦能够带来德性,实现我们的人的本性——这个本性追求着它自己好的生活。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在正确地行事。但是我们的行为是否正确则依赖于它们是否与人性相和谐,这是一个真知的问题。此外,因为苏格拉底相信信人性的基本结构构是恒定的,所以他也相信有德性的行为也是恒定的。这就是他克服智者派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基础。苏格拉 *** 定了这样的方向,即道德哲学将贯穿西方文明的整个历史。他的思想被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基督教神学家们修改,但它依然是理智和道德的支配性的传统,围绕着它发展出了各种理论。

 

  ——摘自《西方哲学史》(第七版)

苏格拉底的道德思想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日本最敬畏的中国人,受日本军神一生参拜,却在中国不温不火

    我们都知道,古今往来,我们跟日本向来都是恩恩怨怨,就在一百多年里,日本多次向中国发起战争,使得中国百姓民不聊生。但是日本人却对中国一个人物非常尊敬,并且是已经到了敬畏的地步了。199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做了一个调研,目的是为了了解日本人心中最敬畏的中国人。

  2. 君心若有杂芜生,何不读读王阳明

    千古完人1926年,梁启超向青年学生发表演讲时说:「”青年们啊,你们感觉到苦痛吗?我告诉你,唯一的救济法门,那就是依着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去做。”知行合一四个字,可谓「”心学奥义”。说起来容易,理解透彻并付诸实践,难上加难。王阳明作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立功、立德、立言完美者,其心学之深,公子与许多人一样,恐怕连边还摸不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了解王阳明的故事。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不能不知道王阳明。——

  3. 东亚王阳明学说与维新革命

    1阳明学在近代东亚引起风潮,并成为知识分子维新或革命的精神动力,当首推日本,而其影响则及于中国与...的知识分子。日本近代风行阳明学,可从蒋介石的留日经验谈起。

  4. 洛克忌日 | 约翰·洛克其人其思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01.故乡与生平从伦敦出发,西行不远,有一个美丽的城市巴斯。这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1632年8月29日,洛克诞生于布里斯托尔市郊威灵顿村。洛克父亲名字也叫约翰·洛克。1647年,15岁的洛克在父亲的好朋友,一名国会议员的资助下,前往伦敦就读西敏中学。伯爵抱恙,洛克日夕在侧,悉心治疗,使伯爵的病情得到好转,同时也获得伯爵的信任。因伯爵的热诚邀清,洛克成为伯爵的秘书兼私人医生。

  5. 拿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连毛主席都帮他打过工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如果今天你说的这些话,将会如同死海古卷一般,被千年后的人看见那么,你会说些什么呢?

  6. 王阳明为何能做到「 ”三不朽”?我学了阳明心学,能否像他一样成功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明朝正德年间出了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王阳明。作为哲学家,王阳明能上马平叛乱,仅三十五天就平定了震动天下的宁王宸濠之乱;作为...家,王阳明能提笔论心学,一部《传习录》流传千古,阳明心学成为后世宝贵的精神财富。《左传》说人生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7. 圣人本来是稀缺资源,什么时候开始「 ”满大街都是了”?

    儒家凭什么敢说「”满大街都是圣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圣人就如同这个名称本身一样,是一个神圣、高贵的,在中国人心目中标志着最为完美、境界最高的人格的名词。从古至今,被称为圣人的人是罕见的。例如被司马迁尊为「”至圣”的孔子,「”亚圣”是孟子。除此而外,还有「”武圣”关羽、「”医圣”张仲景、「”茶圣”陆羽、「”酒圣”杜康等等,几乎各个行业都有「”超凡入圣”的。但这些行业性质的「”圣人”要么是某个领域

  8. 心学到底是怎么灭亡的?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心学触犯了谁的利益

    王阳明先生没有想到,他死之后心学有了两个...,一个是明朝张居正年代,一个是21世纪之后的当今。

  9. 流亡英国的哲学家:是什么让刚到英国的伏尔泰倍感振奋?

    9月1日,波旁家族最耀眼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去世,宣告了一个延续七十二载王朝的结束:这个王朝曾在...的辉煌胜利、艺术的光辉夺目中一路行至顶峰,又在一系列的穷兵黩武和人民的贫穷疲惫中黯然落幕。人们怀揣希望和疑虑,注视着年仅5岁的路易十五和他背后以摄政王菲利普二世为首的新...。就在这一年,法国上流社会的沙龙出现了一位21岁的年轻新贵,凭借闪烁的诗篇和敏捷的才智迅速受到贵族圈的追捧。

  10. 纪念卢梭逝世241年,他是自由的奠基人,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

    引言:1778年7月2日,贫困潦倒身心皆病的卢梭逝世于巴黎东北面的一座小镇。更早之前,他因《社会契约论》、《新爱洛漪丝》和《爱弥儿》等著作被统治阶级视为异端,书籍被焚毁,本人亦被下令逮捕、焚烧,不得不开始了凄惨的流亡生活……卢梭生前饱受争议备受迫害,但死后却得到了无上荣耀。1789年,也就是卢梭辞世11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了。罗伯斯庇尔推崇说:这场革命,卢梭是导师。

随机推荐

  1. 最伤男人的话 最伤男友的话

    对男人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孩子不是你的”这句话了。简单的一句话可以伤害到一个男人的自尊心,用这句话来说男友,更是不应该。“你妈不是人”这话,有这极大地...伤力,可是在男人心中起的作用确实莫大的。要知道男女关系都是从普通朋友升级过来的,如果单纯的陶醉于被男人宠爱的感觉,这确实是对男友的一种伤害。一般女人跟男人说“鲜花插在牛粪上”对男人是很大的侮辱。

  2. 为何一件民间离婚案会被 ... 批示两次?

    一名农妇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不料,工作人员态度恶劣、推诿刁难、隐瞒真相。沔阳县法院以管辖不合为由,将案件转至洪湖县法院。很快,10月12日的《湖北日报》一版刊登了...的批示和闵全贵的信中内容。省司改委工作组走访男女双方所在村,闵全贵勤快能干,丁家旸不求上进、不爱劳动,整个家庭不和睦、生产不积极,工作组一致认为闵全贵要求离婚是应该的。违背批示故意刁难一名农村妇女两次写信给省领导,竟胆敢告官,惹怒两地法院。

  3. 杨登瀛是陈赓御用,救过周 ... ,他的晚年生活如何?

    后来陈养山把杨登瀛介绍给陈赓,陈赓又汇报给周恩来。从此,杨登瀛开始为...效劳,提供大量情报。从此之后,杨登瀛不仅不干特务工作,而且与...也失去联系。>解放后的1951年,因为杨登瀛的问题说不清楚,再次被捕入狱,后来得到陈赓和陈养山的证明材料,才释放出狱,并由...专程送往北京,见到陈赓等人。陈赓很念旧情,要求当地...每个月给杨登瀛100元生活费。

  4. 更科学的说法是智能手机破坏睡眠

    MarcosMesaSamWordley/Shutterstock)你花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越多,你的睡眠质量就越差,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为期一个月的研究期间使用智能手机时间更长的人比那些花更少时间在手机上的人睡眠更少,也不太可能睡得好,根据这项研究,和睡前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入睡的时间更长,根据今天(11月9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的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接触智能手机屏幕,特别是睡前

  5. 走进御书房[印盒篇]

    走进御书房[印盒篇]印盒,亦称印奁,盛放印泥的文房用具。多扁圆形,体积较小,有铜、瓷、玛瑙、象牙、玉等,以瓷质为最佳。

  6. 梦到丢东西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见丢东西,意味着会得到意外的礼物。梦见丢东西找回,运势不错,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说不定将会得到他人的馈赠。孕妇梦见丢东西,提醒作此梦的孕妈咪要多加留意自己和胎儿的健康。女性梦见别人丢东西,预示家庭生活会富足,丈夫会得财。恋爱中的男女梦见别人丢东西,预示恋情中能互信任,婚姻可成。

  7. 诺贝尔引力波发现奖

    柏林正如许多人所期待的那样,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帮助探测了爱因斯坦预言的引力波和时空涟漪。诺贝尔...会承认这一发现是一项巨大的合作努力。但诺贝尔...会秘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亚原子物理学教授冈纳·英格尔曼表示,去年没有资格探测引力波。就在上周,LIGO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在2017年8月14日第四次探测到引力波。

  8. 移船就岸是什么意思?

    【拼音】yíchuánjiùàn【解释】就:凑近,靠近。改变原来主张,乘势凑上去办成某事。也比喻不招自来。【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那薛蝌若有悔心,自然移船就岸。”【例子】【相关】百度“移船就岸”

  9. 曹植争王位失败后,他的后半生是怎么度过的?

    曹丕继位后,将曹植最重要的队友曹彰通过明升暗降的方式解除兵权,然后又让曹彰离开朝廷到自己的封地居住。曹植是曹丕的亲弟弟,按照常理来说,他的封地食邑不会少于万户,可是曹植仅仅有八百户。就是说曹丕给曹植安排的都是最下等的庸才,所配的护卫士兵也都是些老弱残兵,总共加强不超过两百人。曹植心灰意冷,所以很快就郁郁而终,享年41岁。

  10. 高士其读书的故事

    高士其从小就用功读书,他的学习成绩,年年都是班级里最好的,全校老师和同学,都夸他是个好学生。开学那天,大蒙蒙亮,高士其就穿上新衣服,背着新书包,上学去了。老伯伯把高士其领到一年级的教室里。高士其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专心地盯着校长,他听得可仔细啦。高士其不知道有什么事,一颗心象小鹿似的怦怦乱跳。>校长摸摸高士其的头,表扬他是一个守纪律、懂礼貌的好学生。>高士其的话,说得这个小朋友也笑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