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心学不唯心伴随新一轮国学热的兴起,许多冷落已久的学说流派重新回到世人面前生发出熠熠光辉,「”阳明心学”便是其中一门。与所有的帝王之学如出一辙,在它所处的时代被视为「”旁门左道”,在其身后却倍受后世之人推崇。了解阳明心学,必然要先知晓「”心学”的概念。心学,顾名思义在心上做学问。很多朋友会问「”这不就是所谓的唯心主义吗?”其实不然,心学跟唯心主义根本不是一回事。相反,它恰恰是一门唯物的实践论。只是名

心学不唯心 伴随新一轮国学热的兴起,许多冷落已久的学说流派重新回到世人面前生发出熠熠光辉,「 ”阳明心学”便是其中一门。 与所有的帝王之学如出一辙,在它所处的时代被视为「 ”旁门左道”,在其身后却倍受后世之人推崇。 了解阳明心学,必然要先知晓「 ”心学”的概念。 心学,顾名思义在心上做学问。很多朋友会问「 ”这不就是所谓的唯心主义吗?” 其实不然,心学跟唯心主义根本不是一回事。相反,它恰恰是一门唯物的实践论。只是名字听起来相仿罢了,这就造成很多世人对「 ”阳明心学”的误解。 追溯心学·象山第一枪 心学,儒学的一个新流派。 最早源于孔孟二圣,以北宋程颢提出「 ”理学”为开端。值得一提的是:程颢理学不单纯是朱熹理学的鼻祖,准确地说是整个明朝「 ”心理之学”共同的发源地。 南宋陆九渊在北宋程颢理学的基础上,真正意义上总结出「 ”心学”的雏形,陆九渊为明朝心学与朱熹理学的分道扬镳打响第一枪。 到明朝,陈献章开启先河,倡导「 ”涵养心性、静养端倪”,由此心学彻底脱离理学向心学转变,走向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 陈献章之后,以湛若水和王阳明两位明朝中晚期的心学人物最为代表。 其中,王阳明是心学一派最伟大的集大成者。 遥隔千载的共鸣 阳明心学与其他儒学分支最大的不同,是简明成圣之道。 阳明心学主要是倡导如何简化世人的「 ”成圣”路径,「 ”成圣”即是告诉知识分子如何成长为一名圣人,这对当时混乱不堪、外门邪说盛行的治学局面,有着拨开云雾见天日的贡献。 翻阅所有史料,阳明心学诞生以前,找不到一个可以对儒学进行如此系统化和通俗化的深度研究和发展。 宋明两代,特别是明朝的知识分子能够对2000年儒学体系进行「 ”批判性”的解读,这种魄力和胆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然这种「 ”批判性”不是「 ”批评”,而是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的学术局面形成共鸣。 诞生背景,举步维艰 阳明心学的诞生历程,怎一个曲折形容。 这一点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多次提到,这种阻力更多是源自同时代流派的打压和诽谤。 当时社会「 ”只认理,不认心”。 阳明心学在程朱理学被锋味正统的时代背景下诞生发展,一直被世人视作「 ”外门邪说,洪水猛兽”。 宋朝为心学的诞生提供了「 ”温室”,宋朝是文人士大夫最为向往的封建王朝,主要是它厚养世人的「 ”文治”国策。富足的社会经济和宽松的学术环境,使得整个中华文明在宋朝得到快速发展。 宋之后是元朝,元朝虽然为华夏文明开疆拓土做出巨大贡献,但它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政权,对高度发达的中原文明的破坏要大于贡献。 到明朝朱元璋建国,充分吸取宋朝「 ”文治”积弱的弊端,对知识分子的待遇有很大的削减。史书当中常有记载太祖羞辱 ... 害知识分子。 明朝时期,士大夫没有感到朝廷对他们的优待,心理落差非常之大。 作为知识分子,他们的人生路径有两条:其一入世为官,兼济苍生;其二归隐山林,专心治学。 这个时候就有大批像陈献章、湛若水、王阳明一类的知识分子走向治学的道路。 心学贡献,人皆可圣 心学主张「 ”生命运动而非静态”。 主要论断包含两个: 第一圣人「 ”先天化”。心学认为:人,一出生就自带「 ”圣人”属性。只是后来的成长过程中,被物质世界「 ”流俗化”。常人之本源是心,圣人之本源是心,人人皆有一颗同样的心,你心是我心,我心是你心,心心无分别。常人之心与圣人之心本是同「 ”心”,没有高低贵贱、聪慧愚笨之分。 至于后来常人之所以为常,圣人之所以为圣,是因为「 ”修炼成圣”之道不同而已。常人在物质世界中选择随波逐流,一颗圣心被物欲横流的尘世蒙蔽。然而圣人能够身处同样的物质世界,经常拂拭本心,「 ”心上无尘埃,看是自然明”。 第二圣人「 ”平民化”。心学提出人只要是运动的、有呼吸、有思维,那么通过不断的「 ”反求诸己,复明本心”,人人皆可「 ”入贤成圣”。 圣人没有任何特殊属性光环,对于乱力怪神、神话传说的圣人经历,心学一概否定。即使山林野夫、渔樵屠户只要心怀「 ”成圣”之心,不断提醒自己注重「 ”修身养性”,一定都可以达到「 ”圣境”。 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千年圣人学问开始走向「 ”平民化”,不再是神坛上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雕像。 所以,阳明心学的伟大之处,正是使得圣人之学开始路径明朗、有路可寻,标志着一个「 ”哲学化、系统化、大众化”的儒学新流派自此诞生。
本文标签:心学儒家国学王阳明知识分子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