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明·李贽《焚书·答陆思山》8.此岂嵇康‘颐性养寿’时也?
【李贽】的意思是什么?【李贽】是什么意思?
【李贽】的意思是: 李贽(1527-1602) :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原名载贽,号卓吾、宏甫、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 ... 。中举人,官至云南姚安知府。后移居各地,著书立说,被当朝者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自刎于狱中。哲学上属王阳明心学一派,师事泰州学派大师王襞,公然以异端自居,批判儒家道德和封建传统,肯定人的正常欲望的合理性。文学上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要崇尚自然,并提倡戏曲、小说。其主张对汤显祖、冯梦龙、袁宏道等有重要影响。有《焚书》、《藏书》、《续焚书》、《李温陵集》等。★「李贽」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李贽是什么意思
李贽(1527-1602) :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原名载贽,号卓吾、宏甫、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 ... 。中举人,官至云南姚安知府。后移居各地,著书立说,被当朝者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自刎于狱中。哲学上属王阳明心学一派,师事泰州学派大师王襞,公然以异端自居,批判儒家道德和封建传统,肯定人的正常欲望的合理性。文学上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要崇尚自然,并提倡戏曲、小说。其主张对汤显祖、冯梦龙、袁宏道等有重要影响。有《焚书》、《藏书》、《续焚书》、《李温陵集》等。
★「李贽」在《汉语辞海》的解释用李贽造句
- 1.《坡仙集》的选目特点、点特色,反映了李贽独到的文学观。 2.〖示例〗而况肩巨任大,扶危持颠,肯相辜负哉! ★明 李贽《焚书 与友朋书》 3.〖示例〗而况肩巨任大,扶危持颠,肯相辜负哉! ★明·李贽《焚书·与友朋书》 4.〖示例〗虽祖涕泗交颐,再四苦留,亦不之顾。 ★明 李贽《焚书 三判记》 5.〖示例〗虽祖涕泗交颐,再四苦留,亦不之顾。 ★明·李贽《焚书·三判记》 6.秉忠自幼为僧,世祖至大都见之,乃以释服相从军旅间,未年始就冠服,为元朝开国元老,非偶然也。(明·李贽《焚书·与周友山书》) 7.承教方知西事,然倭奴水寇,不足为虑,盖此辈舍舟无能为也。★明·李贽《焚书·答陆思山》 8.此岂嵇康‘颐性养寿’时也?★明·李贽《读史·幽愤诗》 9.宫人丽娟,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明 李贽《初谭集 夫妇三》) 10.宫人丽娟,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明·李贽《初谭集·夫妇三》) 11.观过知仁,斯亦可矣。(明 李贽《初潭集 君臣七》) 12.观过知仁,斯亦可矣。(明·李贽《初潭集·君臣七》) 13.何邓执权,必为玄害,亦犹排山压卵,以汤沃雪耳,奈何与之为亲。(明 李贽《初潭集 夫妇二》) 14.何邓执权,必为玄害,亦犹排山压卵,以汤沃雪耳,奈何与之为亲。(明·李贽《初潭集·夫妇二》) 15.黄帝居人上,惴惴如临深渊。(明 李贽《初潭集 君臣一》) 16.黄帝居人上,惴惴如临深渊。(明·李贽《初潭集·君臣一》) 17.江海大鱼集门下,不得上;上即为龙。故云:‘暴腮龙门,垂耳辕下。’(明 李贽《初潭集 师友六》) 18.江海大鱼集门下,不得上;上即为龙。故云:‘暴腮龙门,垂耳辕下。’(明·李贽《初潭集·师友六》) 19.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于前。(明 李贽《初潭集 夫妇二》) 20.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于前。(明·李贽《初潭集·夫妇二》) 21.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梁竦作《七序》而窃位素餐者惭。(明 李贽《初潭集 师友二》) 22.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梁竦作《七序》而窃位素餐者惭。(明·李贽《初潭集·师友二》) 23.李如真四月二十六日书到黄安,知兄已到家,藏器待时,最喜最喜。(明 李贽《续焚书 与焦弱侯》) 24.李如真四月二十六日书到黄安,知兄已到家,藏器待时,最喜最喜。(明·李贽《续焚书·与焦弱侯》) 25.李贽本人的特立独行,加之《坡仙集》在晚明的广泛影响,使其选目本身即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6.李贽曾批选《坡仙集》十六卷,自称其选目“俱世人所未取”。 27.每思公之所以执迷不返者,其病在多欲。★明·李贽《答耿司寇书》 28.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某行虽不谨,而肯与人为善;某等行虽端谨,而好以佛法害人。” 29.明 李贽《三教归儒说》:“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然也。” 30.明·李贽《初潭集·师友》:“欺天罔人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足以售其欺罔之谋也。” 31.明·李贽《初潭集·兄弟上》:“说甚金友玉昆,只是五龙一门。” 32.明·李贽《答耿司寇书》:“此正脉也,此至易至简之学,守约施博之道。” 33.明·李贽《答耿中丞书》:“是非真能不见一丝作伪之迹,而自享心逸日休之效者欤!” 34.明·李贽《答刘晋川书》:“何乃同然一辞,效儿女故态也。” 35.明·李贽《大臣总论》:“此非休休有容者不能也。” 36.明·李贽《读焚书·书汇·与城老》:“惟我能随寓而安,无事固其本心,多事亦好度日。” 37.明·李贽《读史·曹公二首》:“况沈、谢引短推长,僧虔秃笔自免,孝标空续《辨命》哉?” 38.明·李贽《焚书·答耿司寇》:“是以犯颜敢谏之士,恒于君臣之际,而绝不闻之朋友之间。” 39.明·李贽《焚书·复邓鼎石》:“焦心劳思,虽知情不容己,然亦无可如何。” 40.明·李贽《焚书·何心隐论》:“孔子之道,其难在以天下为家而不有其家。” 41.明·李贽《焚书·李中丞奏议序》:“读之自然恸哭流涕,又不待以痛哭流涕自言也。” 42.明·李贽《复顾冲庵翁书》:“公独鳌钓通海,视等乡邻,不一引手投足,又何其忍耶!” 43.明·李贽《复焦弱侯书》:“闻山东李先生向往甚切,有绝类离群之意。” 44.明·李贽《复麻城人书》:“能使西夏叛卒不敢逞,能使叛卒一起即扑灭,不至劳民动众。” 45.明·李贽《寄焦弱侯书》:“性又狷介,不能会于无方之道,真虚生浪死之徒耳。” 46.明·李贽《三教归儒说》:“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然也。” 47.明·李贽《诗画》:“庾翼初不服逸少,有家鸡野鹜之论,后乃以为伯英再生。” 48.明·李贽《史纲评要·三皇五帝纪·人皇氏》:“后世人天路隔,心量浅隘,上世之事,若存若亡矣。” 49.明·李贽《史纲评要·宋纪·哲宗》:“如常君者,真识微见几之士也。” 50.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赧王》:“功成弗居,贤将所难。” 51.明·李贽《世纪列传总目后论》:“自儒者出,而求志达道之学兴矣。” 52.明·李贽《四书评·大学》:“真正学问,真正经济,内圣外王,具备此书。” 53.明·李贽《西征奏议后语》:“于时梅侍御客生独荐李成梁,又不合当事者意,复成道傍之筑。” 54.明·李贽《豫约·早晚守塔》:“亦以众菩萨女身也,又是有亲戚爱妒不等,生出闲言长语,不可耳闻也。” 55.明代杰出思想家、文学批评家李贽的学说被封建士大夫视为异端邪说。 56.墨子之学术贵俭,虽天下以我为不拔一毛不恤也。★明·李贽《孔明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 57.某奉别公近二十年矣,别后不复一致书问,而公念某犹某也。推食解衣,至今犹然。(明·李贽《又书使通州诗后》) 58.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座皆惊。(明·李贽《初潭集·君臣六》) 59.热甚,寸丝不挂,故不敢出门。(明李贽《焚书 答陆思山》) 60.人以寿为欢,老臣以寿为戚。既不能先驱蝼蚁,乃复频见此事。(明 李贽《初潭集 君臣二》) 61.人以寿为欢,老臣以寿为戚。既不能先驱蝼蚁,乃复频见此事。(明·李贽《初潭集·君臣二》) 62.同心一意,顿兴灸艾分痛之真情;因病生怜,遂起借花献佛之妄念。★明·李贽《代常通病僧告文》 63.同心一意,顿兴灸艾分痛之真情;因病生怜,遂起借花献佛之妄念。★明李贽《代常通病僧告文》 64.万口一辞,不可破也。 ★明 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65.万口一辞,不可破也。 ★明·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66.卫士传餐,衡石程书,如此其敬且勤也,奈何一再世而遂亡也耶?★明·李贽《答周柳塘》 67.文章之事,寸心千古,可悲也夫。(明 李贽《杂说》) 68.文章之事,寸心千古,可悲也夫。(明·李贽《杂说》) 69.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无与为偶。(明 李贽《初潭集 师友七》) 70.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无与为偶。(明·李贽《初潭集·师友七》) 71.小大相形,是续鹜短鹤之论也。★明李贽《念佛答问》 72.訏超超越俗,如半天朱霞;歊矫矫出尘,如云中白鹤。(明 李贽《初潭集 兄弟上》) 73.訏超超越俗,如半天朱霞;歊矫矫出尘,如云中白鹤。(明·李贽《初潭集·兄弟上》) 74.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明·李贽《序》 75.于是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 ◎明·李贽《初潭集·夫妇二》 76.于是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明 李贽《初潭集 夫妇二》) 77.直沽今日赋将归,李郭仙舟亦暂违。★明·李贽《直沽送马诚所兼呈若翁历山并高张二居士》诗 78.忠臣挟忠,则扶颠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侠义,则临难自奋,之死靡他。(明 李贽《焚书 杂述 昆仑奴》) 79.忠臣挟忠,则扶颠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侠义,则临难自奋,之死靡他。(明·李贽《焚书·杂述·昆仑奴》) 80.昨见公,令我两个月心事顿然冰消冻解也。乃知向之劝我者,只为我添油炽薪耳。★明·李贽《与曾中野书》 81.作一戈如百钧弩,作一点如高峰堕石,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惊蛇入草。(明·李贽《初潭集·师友四》)>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