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据《乾隆大藏经》、《大正藏》校订如是传闻。佛薄伽梵般涅盘后八百年中,执师子国胜军王都,有阿罗汉名难提蜜多罗(唐言“庆友”),具八解脱、三明、六通、无诤愿智、边际定等无量功德,皆悉具足。有大威神,名称高远。以愿智力,能知此界一切有情种种心行,复能随顺作诸饶益。化缘既毕,将般涅盘,集诸苾刍、苾刍尼等,说己所证诸妙功德,及应所行利乐有情诸胜事业,皆悉成办。告时众曰:“自今已后,无复所为,唯无余依是所归趣。仁等当知有疑可问。” 时诸大众,闻是语已,举声号哭,不能自持,宛转于地。或起唱言:“佛薄伽梵久已涅盘,诸圣弟子亦随寂灭,世间久空,无真调御。今唯尊者为天人眼,如何复欲弃舍我等?愿垂哀愍,少留寿命!” 尊者庆友慰喻众言:“不须啼泣。仁等当知,世间法尔,有生必灭。诸佛如来,降伏四魔,于寿自在。随顺世故,犹示涅盘。况我今者,岂宜恒住?设随汝请,亦无利益。当体此意,勿生忧恼。但有疑者,应可速问。” 诸苾刍等,虽承告示,犹增涕噎。良久乃问:“我等未知世尊释迦牟尼无上正法,当住几时?” 尊者告曰:“汝等谛听。如来先已说《法住经》,今当为汝,粗更宣说。佛薄伽梵般涅盘时,以无上法,付嘱十六大阿罗汉并眷属等,令其护持,使不灭没。及敕其身,与诸施主作真福田,令彼施者,得大果报。” 时诸大众闻是语已,少解忧悲,复重请言:“所说十六大阿罗汉,我辈不知其名何等?” 庆友答言:“第一尊者名宾度罗跋啰惰阇,第二尊者名迦诺迦伐蹉,第三尊者名迦诺迦跋厘堕阇,第四尊者名苏频陀,第五尊者名诺矩罗,第六尊者名跋陀罗,第七尊者名迦理迦,第八尊者名伐阇罗弗多罗,第九尊者名戍博迦,第十尊者名半托迦,第十一尊者名啰怙罗,第十二尊者名那伽犀那,第十三尊者名因揭陀,第十四尊者名伐那婆斯,第十五尊者名阿氏多,第十六尊者名注荼半托迦。如是十六大阿罗汉,一切皆具三明、六通、八解脱等无量功德,离三界染,诵持三藏,博通外典。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乃至世尊正法应住,常随护持,及与施主作真福田,令彼施者,得大果报。” 尔时苾刍、苾刍尼等,复重请言:“我等不知十六尊者,多住何处,护持正法,饶益有情?” 庆友答言:“第一尊者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第二尊者与自眷属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方迦湿弥罗国。第三尊者与自眷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东胜身洲。第四尊者与自眷属七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俱卢洲。第五尊者与自眷属八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南赡部洲。第六尊者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耽没罗洲。第七尊者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僧伽荼洲。第八尊者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钵剌拏洲。第九尊者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香醉山中。第十尊者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三十三天。第十一尊者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毕利扬瞿洲。第十二尊者与自眷属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半度波山。第十三尊者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胁山中。第十四尊者与自眷属千四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可住山中。第十五尊者与自眷属千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鹫峰山中。第十六尊者与自眷属千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持轴山中。 “诸仁者,若此世界,一切国王、辅相、大臣、长者、居士,若男若女,发殷净心,为四方僧设大施会;或设五年无遮施会;或庆寺、庆像、庆经幡等,施设大会;或延请僧至所住处,设大福会;或诣寺中经行处等,安布上妙诸坐卧具、衣、药、饮食,奉施僧众。时此十六大阿罗汉,及诸眷属,随其所应,分散往赴。现种种形,蔽隐圣仪,同常凡众,密受供具,令诸施主得胜果报。如是十六大阿罗汉,护持正法,饶益有情。 “至此南赡部洲人寿极短,至于十岁,刀兵劫起,互相诛戮。佛法尔时当暂灭没。刀兵劫后,人寿渐增至百岁位,此洲人等,厌前刀兵残害苦恼,复乐修善。时此十六大阿罗汉与诸眷属,复来人中,称扬显说无上正法,度无量众,令其出家,为诸有情作饶益事。如是乃至此洲人寿六万岁时,无上正法流行世间,炽然无息。 “后至人寿七万岁时,无上正法方永灭没。时此十六大阿罗汉与诸眷属,于此洲地,俱来 ... 。以神通力,用诸七宝造窣堵波,严丽高广。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所有遗身驮都,皆集其内。尔时十六大阿罗汉与诸眷属,绕窣堵波,以诸香华,持用供养,恭敬赞叹。绕百千匝,瞻仰礼已,俱升虚空,向窣堵波作如是言:‘敬礼世尊释迦如来、应、正等觉!我受教敕,护持正法,及与天人作诸饶益。法藏已没,化缘已周,今辞灭度!’说是语已,一时俱入无余涅盘。先定愿力,火起焚身,如灯焰灭,骸骨无遗。时窣堵波便陷入地,至金轮际,方乃停住。尔时世尊释迦牟尼无上正法,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永灭不现,从此无闻。此佛土中,有七万俱胝独觉,一时出现。至人寿量八万岁时,独觉圣众复皆灭度。 “次后,弥勒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世间。时赡部洲广博严净,无诸荆棘、溪谷、堆阜,平正润泽,金沙覆地,处处皆有清池、茂林、名华、瑞草,及众宝聚,更相辉映,甚可爱乐。人皆慈心,修行十善,以修善故,寿命长远,丰乐安隐。士女殷稠,城邑邻次,鸡飞相及。所营农稼,一种七获,自然成实,不须耘耨。诸仁者,于彼时中,国界庄严、有情果报,陈之难尽,具如《弥勒成佛经》说。弥勒如来成正觉已,为声闻众三会说法,令出生死,得证涅盘。第一会度九十六俱胝声闻众,第二会度九十四俱胝声闻众,第三会度九十二俱胝声闻众。 “若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男女一切施主,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为佛事,自种善根,或教他种。谓以七宝、金、银、真珠、璧玉、香材、鍮石、铜、铁、木、石、泥、漆,或以缯缕,或以彩画,作佛形像,及窣堵波,若大若小,乃至最小如指节量。或以香华,诸妙供具,若多若少,而为供养。彼由如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善得人身。于彼佛第一会中,以净信心,舍俗出家,净除须发,披着法服。既预圣众,随宿愿力,便得涅盘。是名第一为佛事故种善根者,所得果报。 “若诸国王及以臣、庶一切施主,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为法事,自种善根,或教他种。谓于大乘素呾缆藏所有甚深空性相应诸大乘经,谓《般若波罗蜜多经》、《妙法芬陀利迦经》、《金光明经》、《金刚手藏经》、《首楞伽摩三摩地经》、《幻喻三摩地经》、《大神变三摩地经》、《集诸功德三摩地经》、《逮如来智印三摩地经》、《具诸威光三摩地经》、《宝台经》、《集诸菩萨三摩地经》、《诸佛摄受经》、《集请问经》、《梵王问经》、《善吉问经》、《勇猛问经》、《能满问经》、《海龙王问经》、《无热恼龙王问经》、《树幢龙王问经》、《宝掌问经》、《宝髻问经》、《虚空音问经》、《虚空吼问经》、《幻网问经》、《宝女问经》、《妙女问经》、《善臂问经》、《师子问经》、《猛授问经》、《金光女问经》、《说无尽慧经》、《说无垢称经》、《未生怨王经》、《谛实经》、《那罗延经》、《佛华严经》、《莲华手经》、《千佛名经》、《无量光众经》、《极乐众经》、《集净华经》、《大集经》、《入一切道经》、《宝幢经》、《宝聚经》、《宝箧经》、《彩画经》、《高顶王经》,如是等大乘经,有百俱胝部党差别。复有大乘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众多部类,一切皆是菩萨藏摄。复有声闻三藏,谓素怛缆藏、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素怛缆藏有五阿笈摩,谓《长阿笈摩》、《中阿笈摩》、《增一阿笈摩》、《相应阿笈摩》、《杂类阿笈摩》。毗奈耶藏中有《苾刍戒经》、《苾刍尼戒经》、《分别戒本诸蕴差别》及《增一律》。阿毗达磨藏中有《摄六问》、《相应》、《发趣》等众多部类,复有《本生鬘赞》、《独觉鬘赞》。于如是等正法藏中,或是佛说,或菩萨说,或声闻说,或诸仙说,或诸天说,或智者说。能引义利,乃至有能于四句颂,若自诵,若教他诵,若自读,若教他读,若自持,若教他持,若自解说,若教他解说。或于法师恭敬供养,或于经卷恭敬供养,谓以种种香华、幡盖、伎乐、灯明,而为供养。或于经卷,以诸杂彩囊帕、缕带而严饰之。由如是等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善得人身。于彼佛第二会中,以净信心,舍离家法,出趣非家,净除须发,披着法服。既预圣众,随宿愿力,便得涅盘。是名第二为法事故种善根者,所得果报。 “若诸国王及臣、庶等一切施主,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为僧事,自种善根,或教他种。谓诸苾刍、苾刍尼众,或次第请,或随缘请,于月一日,或月八日,或十五日,设斋供养。或往寺中,若供养一,若供养众,或作给侍。或有供养修静虑者,或有供养诸说法者。或见有人欲于正法学习、流布、从师听受,不作留难,施其所安,无令怯退。或设五年无遮施会,或施四方僧。或施寺舍,及坐卧具,或施钟磬,或施园林。如是等类,供养僧众。彼由如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善得人身。于彼佛第三会中,以净信心,舍离家法,出趣非家,净除须发,披着法服。既预圣众,随宿愿力,便得涅盘。是名第三为僧事故种善根者,所得果报。” 尔时庆友大阿罗汉,为诸大众,广说如上事已。以神通力,于大众前,身升虚空,高七多罗树,示现种种不可思议大神变事。令所观众,增进胜道。时彼尊者现神变已,即于空中结跏趺坐,舍诸寿行,及诸命行,入无余依般涅盘界。先定愿力,火起焚身,于虚空中,雨身遗骨。 时诸大众,悲叹希有,竞收遗骨,起窣堵波。以诸香华、宝幢、幡盖、伎乐、灯明,常为供养。 此《法住记》,古昔诸师,展转相承,诵持不忘。为令一切国王、大臣、长者、居士诸施主等,了达因果,厌生、老、病、死,芭蕉、幻焰、泡沫之身,修诸胜业。于当来世逢事弥勒,解脱烦恼,得大涅盘,生爱乐故,于佛正法护持建立,令久不灭。 据《乾隆大藏经》、《大正藏》校订出家现僧相就是良福田作者:妙莲老和尚 转贴自:净土专页 (妙莲老和尚于弟子剃度日为信众开示) 现在很多人都说:"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还不是一样!你出家能受得起人家礼拜吗?能受得起人家的供养吗?"这话乍听之下似乎很有理,其实,这是假善知识,冒牌佛教徒胡言;真善知识是恭敬僧宝,哪有阻人出家的?这里所感善恶因果,请恭阅"出家功德经"就知道了。切勿造恶口业,受苦堪可怜!往住有一些想出家的人,被他这么一说,都不敢出家了。现在外面就有这些人,这真是未法时代;说好话的人没有,打气的人没有,泄气的人却是那么多。 他们一味的说:在家出家修行不都一样,何必要出家?若都出家,世间人都要绝种了"有些发心想出家的,听了这话也糊里糊涂的认同:"是啊!那还是在家修行吧!" 诸位注意啊!想出家的人就千万不要听那些话,障得了你的前程。其实,如果大家都出家修梵行,这个世界就清净了;众生不再是胎生情有,而是清净的莲花化生,哪里会绝种呢!此世界既然清净了,那么也不需要生西方了,因这个娑婆世界已转成了净土。但我们现在居此三界牢狱,这是一个多么苦恼的世界,又有更苦的三途,难道你还怕地狱众生空了吗?还怕牢狱的人都走光了吗?这真是邪知邪见!若能持守佛净戒,世上没有犯罪造恶的人,就没有牢狱也没有了地狱,那不是很好吗?大家果真都能出家,将来这世界就是佛国,个个都是莲花化生的,岂不更好!只可惜的是:万不可能人人都出家,这个世界也就万不可能成为佛国的。所以,请不必杞人忧天,阻人出家。因发心出家难!阻人出家易!若无多人出家,三宝如何住世?况今无佛住世,弘扬佛法就全赖僧宝担荷,哪能不称赞出家之功德?否则岂非魔子魔孙! 一般说来,人的根性有三种:上等根性的,出家修行或在家修行都可以,这种根性的人,如维摩诘居士,在家修行也能修得很好,若能出家修当然是更好的。中等根性的,那就出家修行好,在家修行就不行了。因为这种根性的人,需要有清净的环境,他才能清净,若在染污的环境,就无法把持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老黑。"像我们现在未法时代的众生根性,大都是中等的根性,所以最好都能发心出家,仗三宝功德较易修。至于下等的人,就用不着出家了,出家也不会修得好;那倒不如在家做个居士,好好勉力修还可以,免得出家反而败坏佛门。我们印光祖师叫人不要出家,就是针对这种下等的根性说的。若有真儒之士,大丈夫之辈,来发心出家,那我们是最为欢迎的啊! 再说,如果在家修行与出家修行一样,诸位你们就在家打七就好了,也不用到灵岩山寺来了,在家也是一样嘛!何必要来山呢?所以不要人家讲什么就信以为真;自己在脑中要转转,什么话都要三思而后再行,善的当然是依从,不善的要摒之。 虽说有上中下三根,但千万不可自暴自弃,自认是下根,想在家修行就好了,怕出家修不好反而招罪过。如果你是这么想,那真是朽木不可雕也,是自己在慢性 ... 了。语云:"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呀!要做个上根的人,做个顶天立地的人,想别人能做到我为何做不到呢?人家吃饭我不也一样吃饭?要立志啊!人不立志太没出息了。 刚才说男儿当自强,那么女人就不用自强了吗?要知男女那只是一个差别相,本性都是平等平等的;千万不可以为女人就是软弱无能的,女中不也有丈夫吗!要鼓起丈夫气来。且看阿弥陀佛第三十五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若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你看阿弥陀佛大慈悲,特别为女人发了一条愿,他怕很多女性也是犯了这种慢性 ... 的病;自认女性好可怜,业障深重。不可以这样想的!自尊自贵固然不可以,自轻自贱也是要不得,不要贬薄自己。不要在家里和丈夫吵架声音是大得很,一到了大事临头,就自认我是个女人没有用。可不要这样颠倒了。 关于出家有没有资格受人礼拜、供养?这要知道,出家决定要受戒并守戒的,受戒就内有戒德庄严,外有袈裟着身;只要你袈裟披身一现僧相,这就不但能受人来礼拜,连天人来礼拜你都受得起。因为你有一个僧相就堪受人天礼拜,至于你有没有修行那是自有你的因果。你想想看!佛堂内的那尊佛像是木雕的,外面镀上金,好像披上袈裟,虽是木头雕的,但有此形相都能受人礼拜;你堂堂的一位僧宝,受了戒法,还不能受人礼拜吗?让人家礼拜是给人家种福,这是功德。袈裟又叫福田衣,有人对你布施,你受人家的供养,他布施于你,他今生或转世就能安乐自在,这是因缘果报法。至于你出家后,修行不修行,那全是你自己的事,是你自己的果报。若现了僧相而不受人礼拜,不受人供养,这是犯不乞食戒的。当然,出家人生活之需全赖信众供养,若不精进修行,生死不了,那今世天神不拥护,转生还要堕落,那就太苦、太可怜了。当然,若是修行有功、道业成就,那就真是为无量众生的良福田。但愿人人修行,个个成佛,不可再阻人出家。 出了家自以为没有修行,不受人供养,要自耕自食,这是不如法的。是谁叫你自耕自食呢?不可以的。依佛制是要托钵,但我们中国僧不托钵,而是在斋堂吃饭,这一样是受人家的供养。这些道理要明白,不要把道理弄反了,还自以为是。即使你是一个有钱的大居士,有百千万财产的大富翁,你要出家时,家中的财产也都要施舍的;你不能留一部分,说要留着自己修行用,建个茅蓬,不要受人供养。错了!比丘身分那能蓄积钱财呀?穿了福田衣就是福田僧,现了僧相就是良福田;你不给人家供养,怎么能令人家得福?人家得不到你的福,就如你有良田不给人下种子一样,如此那会有丰硕的收获呢?那里会有福报呢?出家人因地在人间受人的供养,将来证罗汉果,果报就是应供——应受天人的供养。比丘受人的供养,将来证果就有了天福;若不受人供养,没有天福,就算你证了罗汉果,托钵都托不到,饥饿是好苦的啊! 出家沙门又称比丘,比丘是梵语,具有乞士、怖魔、破恶三种意义: (1)乞士,就是要托钵。在我们中国因国情、风俗、环境的差异而不出去托钵,人家是送到常住来,这也是受人家的供养。要知因中乞食,果上才能感得受天人之供养。 (2)怖魔,在受戒的时候,三番羯摩:“人间有某某出家了。”天上的魔宫就震动,魔王就会害怕,因出家就是要出离三界,有人出家,他的魔子魔孙就会少了,所以魔王就会感到恐怖 (3)破恶,因比丘持戒能破心中的种种烦恼恶业。身为出家人,要知道比丘的意义。那么做居士的供养时,要不要分别这个师父有没有修行,才来供养呢?"有修行就供养他;没修行,就不要供养他了。"若有这种分别心,就算你供养到菩萨、供养到佛,那样功德还是很小的,因为你有分别心。若能无分别心的供养,"修行不修行是他的事,我一律平等供养。"能平等供养福德是很大的。佛陀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无相而布施,功德和供养佛是一样的,所以你们要会平等供养。供养主要是在求福,所以不用去分别。但假如你是要请开示求智慧,那当然就不同,他要是不会讲,不明道理的,你就不必请问他;要问,当然就要请问过来人,有修行的人,有正知正见的。不好的就敬而远之,因为他既无慧,行为又不好,若跟着他,会学坏的。犹世间人并不是每个都是好的,以我们自己家里的父亲、老祖父等长辈们来说,好的,我们就要学;不好的当然就不能学。但不管他们如何的不对,他们总是你的长辈,对他们还是要尊敬的。不过他讲的话你不能听就是了,他们的坏行为你也千万不能够学的。世俗的儒者都知对"长上"的礼,不可违逆犯上,即使父母有过失,也应婉言劝谏,不能当面数落。若父母不接受,那么只能将其不明理的地方放在自己心中愁忧。同样的,我们在家佛弟子对"僧宝"也不能失了恭敬,虽然有些出家师父,其言行确实是不值得亲近,你或可抱持恭敬的心私下劝谏,但绝不可随便批评。学佛是要修慧培福的,切莫在三宝门中造口业。慎之!慎之! 说到顶礼,不仅比丘能受得起人顶礼,就是小沙弥也一样堪受顶礼。佛陀说:“三子不可轻:沙弥虽小不可轻,王子虽小不可轻,龙子虽小不可轻。”沙弥虽然小但未来是大比丘,能住持佛法,宏范三界;王子虽小,坠地贵压群臣,大臣一样的要三拜九叩首;不要看龙子小,他大时就能呼风唤雨。所以对沙弥也一样要恭敬,不可看轻。刚才说居士要恭敬三宝,其实出家人对居士也是不可轻视的,居士们头发一落,那不也是出家人了吗?未来也是会成佛道的呢! 僧宝是住持佛法,居士要护持佛法;有住持佛法的僧宝却没有护持的居士也不行,所以佛陀临涅盘的时候,特别交代国王大臣要护持三宝。在家的居士要护持三宝,怎样的护持三宝呢?现在三宝之中出家人——僧宝,太少太少了!僧宝从那里来呢?是从虔诚佛教徒家中来,你们家中要是有两个令郎,就拣一个好的,送他来出家做小和尚,那你们就是真正的护法了。记住!要拣个好的呀!你不要拣那个蠢蠢的,脑筋错乱的,若送他来做小和尚,那佛教就倒霉了,也害了世人无求福求慧的机缘。拣个好的,那他将来做大法师,才能够度众生。诸位啊!这也是大布施、大供养呢!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梦见找书

    周公解梦梦见找书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找书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有个性的霸气说说大全-感人的情话

    十六、这个世界上原本就不存在天造地设的一双,只有付诸努力成为越来越适合彼此的对方。

  3. 唯美励志英文句子-感人的情话

    友情就像酒,越旧越好Neverabandonanoldfriend.Youwillneverfindonewhocantakehisplace.Friendshipislikewine,itgetsbetterasitgrowsolder.七、Theheavenisbutoneremovefromthehell,lovestandsbeeenthem.天堂与地狱的一线之隔,原来是爱。Forsomething,wecantunderstandwhenweareyoungbutbythetimeweunder

  4. 佯风诈冒是什么意思?

    【拼音】yángfēngzhàmào【解释】犹言装疯卖傻。故意装成疯疯癫癫,傻里傻气。【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佯风诈冒”

  5. 梦见秘书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境是生活的缩影,有时会给人提示一些事情的预兆。梦见秘书,一方面暗示有贵人相助,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能表现了心中,想在性生活上控制主动的愿望。梦见有人指导当秘书,说明你在生活中可能是个讨人喜欢的人,出门能遇贵人。梦见给售楼秘书做饭,预示着你的感情会有不顺,事业上有贵人帮助。梦见人的脸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6. 梦见茅房草屋 梦见茅房草屋什么意思

    梦见茅房草屋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茅房草屋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茅房、草屋,预示很快要买一套宽敞的房屋。女人梦见茅房,表示若没有丈夫的照拂,会在夫家受到排挤。梦见搭建茅房、草屋,代表虔诚,对宗教信仰感兴趣。梦见自己在一间茅草屋中睡觉,表示健康状况不佳,以及自己的不满足。女人梦见茅草屋,丈夫去世后,会被儿子赶出家门。商人梦见茅房倒了,生意会失利。

  7. 一位往生者

    一位往生者对「念佛众生摄取不捨」的真实演绎这是一件让我讲一回,泪落一回的往生事……2007年阴曆11月15日,我参加了一位七十一岁王居士的临终助念。自我一进家门就直接站在他头前,那时已有近十位莲友在助念,我就在众莲友的念佛声中,俯下身轻轻对他说了短短几句劝他安心随我们念佛、佛一定会来迎的话后,眼睛一直俯视着他,念佛。)间歇时,我到外屋与周姨(他妻)交谈,了解些他生前事。

  8. 鳌拜简介 清初权臣三代元勋辅政大臣鳌拜生平

    ,中国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明、清双方争夺锦州的战争于是不可避免。鳌拜与阿济格、尼堪等率部排列至海截击之,明军大败而溃。清军得知张献忠率军已退到西充一带,鳌拜再次充当先锋,率领先头部队前往狙击。清军击破大西军营垒130余处,斩首数万级,获马骡牲畜12200余匹。

  9. 梦见下小雨走路

    周公解梦梦见下小雨走路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下小雨走路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迈斯特里桥

    第一座横跨庞恰特雷恩的桥是沃森威廉姆斯收费桥,也被称为五英里桥,现在是迈斯特里桥;路易斯安那州公路...会于1925年批准了它的建设。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