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陀的教育》佛教本来就是人生的

佛陀的教育金明法师佛教本来就是人生的人生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泰斗太虚 大师提倡的;但是人生佛教的原理,却是佛教本来具有的,并不是太虚大师创造的;简单而清楚地说:佛教本来就是人生的。何以见得佛教本来就是人生的呢?第一、教主释迦牟尼佛陀当初出家学道的动机,就是要解决人生的生、老、病、死问题;他因为这些人生的大问题不能解决,所以下了大决心,视富贵如浮云,弃荣华若敞屣,毅然离开王宫,入山修道。第二、佛陀成道以后,到处演说佛法,救度众生,四十九年如一日;他的足迹踏遍恒河两岸,接受佛陀教化的,包括国王、大臣跟各阶层的人民。佛陀的教法,是要净化人生,指导人生向善、向上,达到完成人格;然后由人格的完成,而进趣圣格的完成。他教化的对象,虽然根据佛经里面记载,也有人类以外的其他众生,但是绝大部份接受佛陀教化的,还是人类。第三、佛教虽分众生为四圣六凡的十法界,但在十法界中,人道是四圣六凡的中心,因为十法界众生的升沉上下,完全以人道为总枢纽;人生如果向善,向上进修,不但可以生到人间、天上,甚至可以成为声闻、缘觉、菩萨与佛陀;人生如果为非造恶,不但可能入修罗道,甚至可能堕落到畜生、饿鬼与地狱。因为这样。所以佛陀降生在人间,修道在人间,而且在人间成佛度众生。第四、佛教阐明善恶因果报应、业力招感苦乐的递嬗过程,虽详说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三世,然其实在是着重于现在世的。因为人生的生命是长远的,站在现在这一世,望前去还有无量无边的过去世,望后去还有无穷无尽的未来世;而由善恶业力招感的苦乐因果报应,是贯通于三世的;我们现在所受的苦乐,是过去行为的后果;假使我们希望将来能够得到比现在更好的生活,就应该从现在起,努力去改恶行善,创造新的好生命。显然的,在三世中,现在世是最要紧的!人生如要求未来有光明的前途,就要把握现在,由现在世去努力争取。佛教是人生的,这种事例,多到不胜枚举;不过从上面所说的四点,也就可以概见其一斑了。这么说来,佛教既然本来就是人生的,那为什么还需要太虚大师来提倡呢?解答这个问题,也就接触到人生佛教的核心课题了。佛教于纪元初传入中国,到现在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它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普遍的信仰,从“家家观世音,处处阿弥陀”这两句俗语,就可以概见佛教在中国民间流传是如何的普及了!在这悠长的岁月里,从佛法中获得实益的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多到难以计算!但是有圆满的一面,也有偏差的一面,佛法在中国民间的流布,时间既久,流弊也就渐渐地产生出来了,例如:佛法本来是注重于现实人生的改善,所谓“佛法是净化人生的”,有些人却不此之求,只求后世的增胜;佛法本来是教人先学做好人的,所谓“学佛先从做人起”,有些人却不此之求,只求死的时候死得好,同时又要死了之后好。类此的思想,都是佛教流布上的演变与偏差,并不是佛法的真义;太虚大师有见及此,所以起来提倡人生佛教。再说,佛法的体是要契合真理,然其用却要适应时机,这是佛学的两大原则。佛教产生于印度,到现在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传入中国,到现在也有将近二千年了;两千年前后到现在,时间距离得那么远,,时代环境与文化思想,演变再演变,不知变了几多了,佛法的体虽然是不变的,但其用则必须适应现代人民思想的时机,才符佛学的原则,所以太虚大师提倡适合现代机宜的人生佛教;这所谓适合现代机宜的人生佛教,是以现代的人生化、群众化、科学化为基础的。当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的文章在《海潮音》佛教月刊上发表以后,当时中国有一位文学家梁漱溟先生批评他说:“太虚和尚在《海潮音》月刊一文中,要藉着‘人天乘’的一句话为题目,替佛教扩张他的范围到现世生活来。其实这个改造是作不到的事,如果作到也必非复佛教。”我们从梁先生的几句话,可以看到当时中国民间佛教的流弊:显然的,当时中国民间所流行的佛法,是只求后世的,而不是注重现实人生的,是偏于只求死的时候死得好,同时也要死了之后好,而不是注重于现生学做好人的。这些思想习非成是,成为风气,影响所及,连知识分子如梁漱溟先生,都误认佛教真是这样的。那么,太虚大师怎样答复梁先生呢?他解释道:“我要发挥佛教原来直接佛乘的人乘法,以施行到现在人世的生活范围里来。然我发生此愿望之动机,全不是替佛教扩张他的范围,以此原为佛教范围内事,用不着我来扩张他。”太虚大师于阐述提倡人生佛教,可谓一语道着。于现在的人世生活有迫切的需要之后,又答梁先生后面的两句话说:“梁漱溟先生提出的二大问题:一曰、其实这个改造作不到的事,二曰、如果作到也必非复佛教,二题并为一言解决,则说明人乘佛法真是佛教直接佛乘的主要基础,即是佛乘习所成种性的修行信心位;故并非是改造的,且发挥出来正是佛教的真面目。”太虚大师这一番话,除了解释梁漱溟先生——其实,像梁先生的误会佛教的错谬思想,大有人在,何只梁先生一人。他们的疑问之外,也说明佛教本来的就是人生的。中国佛教不但是北传佛教的中心,从佛教文化上说,也可以说是世界佛教的中心;它从距今千多年前的隋唐时代起,已经把大小乘佛教分为十宗,而各宗都有专研与倡导的人,太虚大师是近代佛教的巨擘,他圆解十宗而会十宗,这是佛教历史上鲜有的;我希望研习人生佛学的各位居士,在家要了解太虚大师的这种思想,本着太虚大师的精神,去推行佛法,使人生佛教在我国大放异彩。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陀的教育》佛教本来就是人生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笛卡尔终身未婚却有一个私生女

    笛卡尔终身未婚,没有享受到家庭生活所带来的快乐。但是他有一个私生女,却不幸夭折。关于笛卡尔的私生活,他从来不对他人提起,所以至今一直是个谜。>>据说,笛卡尔生前确实有一个女儿,但不是什么所谓的私生女,而是笛卡尔在荷兰时娶的妻子所生,取名法兰星。在此期间,笛卡尔曾雇佣了一个女仆人来照顾他的生活。>不过,有人认为笛卡尔其实从未结过婚,但确实有个一个女儿,而女儿是他的一个名叫海伦的情妇所生。

  2. 一段环境描写(渲染悲伤气氛类的) | 历史新知网

    仿佛天女散花,无穷无尽的雪花从天穹深处飘落,如同窈窕的仙女穿着白色的裙子,用优美的舞姿向所有的生物致敬,然后轻柔地覆蓋在房顶上、草尖上、树叶上,瞬间,万物的本来面目被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悄悄地掩盖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层薄薄的积雪,一眨眼工夫,雪花用自然的力量点缀了万物,将一切变得神秘起来极度悲伤的句子,句句绝望,能让人瞬间就哭!

  3. 朗目疏眉造句_朗目疏眉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朗目疏眉lǎngmùshūméi朗目疏眉的意思和解释:朗:明亮;疏:疏朗。朗目疏眉的出处《南史·陶弘景传》:“神仪明秀,朗目疏眉。”朗目疏眉的例子朗目疏眉造句朗目疏眉造句相关表达上具有言简意丰、错落活泼、音律优美等特点成语本来就具有言简意丰的特点,互文手法的运用更使这一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4. 梦见钓到大鱼梦到钓到大鱼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钓到大鱼好不好

    梦见钓到大鱼,在周公解梦里愿意梦见钓到大鱼就是代表着能够得到名誉、地位和财富,但是需要努力付出和耐心等待,是一种好的象征。梦见捡到鸡蛋梦到捡到鸡蛋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捡到鸡蛋好不好未婚男女梦见钓到大鱼,是暗示你正在寻找你的另外一半,比较渴望得到爱情。已婚女性梦见钓到大鱼,很可能是要怀孕的预兆。病人梦见钓到大鱼,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卧床不起。

  5. ... 为什么要说魏征是奸臣?原因是什么

    你真的了解...为何要怒砸魏征的墓碑,说魏征是奸臣?>>想必那个时候的...身边没有能帮他理清思绪的人,所以他才被三人成虎的说法彻底扰乱了心智,加上太子之事又是他心底的伤疤,所以他做出了不理智的事情,认为魏征枉顾他的信任,是一个奸臣,好在最后为魏征的墓碑又重新修建,没想到这一对君臣佳话,竟然落得如此结局,真是世事难料。

  6. 周公解梦破解 孕妇梦见棺材 – 周公解梦

    一起看看下面的周公解梦破解:孕妇梦到棺材,预示著孩子会顺利健康的出生,新生活会很快到来。孕妇梦见空棺材,得子时机还未成熟,需要努力和期待。孕妇梦见抱着棺材,梦见自己抱着棺材,大吉之兆,未来会有很大的财运。孕妇梦见棺材已出坟墓,会生一个大胖小子。孕妇梦见新棺材,是怀孕得子的前兆。以上为您介绍了孕妇梦见棺材的种种预兆,希望能为您解答。梦见掉水里上不来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7. 梦见别人上香

    周公解梦梦见别人上香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别人上香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大秦帝国」成功秘笈之一:内有六代明君,外有进口能臣

    孝公之前,秦国历史上有为之君屈指可数:非子得封、襄公立国、穆公东扩,其他诸位碌碌无为。纵观这波澜壮阔的135年,秦国的成功秘籍之一:内有六代明君,外有进口能臣。六代明君写长策,八荒并吞百家文。秦国强盛的始作俑者。当时秦和楚一样,远离中原文明,国力弱小,不为山东各国重视,连权力被架空的周天子都懒得搭理秦国。

  9. 梦见小孩子

    周公解梦梦见小孩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小孩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逼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逼”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逼”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东敲西逼——各处敲诈逼迫。...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