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家具与佛教

家具与佛教

  中华汉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里,不断吸收外来民族的营养,不断地在融会中壮大自己。历史证明,吸收外来文化最多、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佛教文化了。

  佛教文化的输入,不仅个中华汉土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以及文学、音乐、美术等等方面都带来了新鲜活力,同时天竺佛国的家具,随之也来到了汉土,丰富了汉地的家具品种,促进了汉地家具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华夏几千年的起居方式的改革和演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佛教传入汉土的时间,各说其是,有“周代传入说”“春秋传入说”“秦代传入说”等等,都因证据不确而不足为信。惟有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说,被史家所公认。在《四十二章经序》中记载:“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顶有日光,正在殿前,竟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曰佛,轻举能飞,殆将其神也。’于是上悟,即遣使者张骞(注:不是汉武帝时的张骞)、羽林中郎将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支国,写取佛经四十二章,在十四石函中,登起立塔寺。于是道法流布,处处立佛寺,远人伏化,原为臣妾者不可胜数。”(《佛教常识》,沈阳出版社,1991年版,第45页)史载汉明帝由此遣史求法,带回《四十二章经》,并建造中土第一座寺院——白马寺。

  佛教文化在中国汉地的发展,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东汉初年佛教进入汉地,到李唐一代的八百年,是佛教文化在汉地深入发展的八百年,是佛教文化与汉地文化,由相互冲突、排斥到互相渗透吸收,乃至相互融合的八百年。在此八百年里,佛教在汉土形成了两次 ... 。这两次 ... ,为我国家具的发展,谱写出具有历史意义的篇章。

  第一次 ... 是从东汉初年到南北朝的四百年。这一时期恰逢社会动乱,连年战争,人民处于思安而不得的痛苦之中,普遍在寻找解脱的心境,而佛教解脱苦难的出世思想,为处于战乱之中的苦难众生,指出了一条出路。所以佛教在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传统的译经求法活动,依然是方兴未艾,建寺与开凿石窟更是土木大兴。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敦煌石窟开凿以后,相继在北魏又开凿了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南朝的寺院处处可见,正如唐代诗人杜牧所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开凿石窟和建寺的佛教活动,促进了佛教美术的发展,石窟造像、壁画,寺庙的造像、壁画更应时而生了。这时期的造像和壁画,都是来自域外的粉本,人物形象、服饰、用具等都是域外风格。此时天竺佛国的大量高型家具,也随之进入了汉土,这对汉地的生活习俗,特别是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是一个极大的冲击,佛国的高型坐具进入了汉地,华夏古国席地而坐饿起居方式开始动摇,伴随高型坐具而来的垂足坐方式,也自然地进入了汉地生活。

  第二次 ... 是南北朝后期到李唐一代的四百年。这一时期由于战乱结束,隋的统一,特别是唐代初期的“贞观之治”,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家政策开放,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呈繁荣向上的局势。唐代帝王大都信奉佛教,所以此时佛教得到了普遍的信仰,佛教文化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佛教带来的佛国高型家具,在世俗民间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使用。

  我们从唐代壁画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佛国家具,在富强恢弘的大唐帝国里,又得到展翅振飞的机会,他们脱离了天竺佛国的清雅与简捷,而披上了华丽多彩的外衣,这些来自佛过的家具——椅、凳、墩等,在大唐极富创造力的家具师手里,发展成造型端庄浑厚,装饰华美富丽,形式也多种多样了。李唐一代不仅是我国封建时代的全盛期,也是佛教文化与汉文化相结合、相融会的全盛期,是佛国家具在汉地扎根落户,并取得发展与创造的辉煌时期。

  从敦煌莫高窟的开凿起.石窟造像和石窟壁画日渐兴盛,天竺佛国的家具样式,同时进入了汉地。这些佛与菩萨的坐式和所使用的高型坐具,让先人们看到了一幅完全新鲜的、不同于自己的生活画面。这些佛国的高型坐具,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开了中国几千年起居方式的坚冰,冲击着中国施行了几千年席地而坐的习俗,推动着起居历史向垂足坐转变。现在我们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石窟壁画和墓葬壁画里,来看看佛与菩萨所带来的这些域外高型坐具:绳床—椅子、佛座—墩、胡床、方凳等,对我国家具的发展和我国起居方式的演变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一)绳床—椅子

  椅子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济渎庙北诲坛祭器杂物铭》碑阴:“绳床十,注:内四椅子。”但是椅子形象早于名称一百多年,而见于南北朝。

  在两晋以前,我们的先人一直处于席地而坐时代,没有高型坐具。随着佛教的东渐,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的涌入,佛国的高型坐具也进入了汉地。佛图澄是一位西域高僧,在公元4世纪,从西域来到五胡十六国的后赵,他来华时已经是八十高龄。他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对于推动佛教在汉地北方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另外,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提到当时的印度僧众都坐绳床。由这些记载中可知:这种有扶手、有靠背的高型坐具——绳床、禅床或椅子,是印度僧侣的典型坐具。而这些绳床、禅床或椅子,随着佛与菩萨—同进入汉地也是事实。

  椅子进入汉地的具体时间确实难以查考,但是在晋时已经有人使用椅子了。在新疆的民丰尼雅曾出土了一件晋代坐椅残骸,此椅的座部以上已经不存,只有四条腿子,腿上有四叶花纹,是犍陀罗风格,非常精美。由此可以证明,在中国广大土地上处于席地坐的时代时,西北边陲的上层人家,已经使用高型坐具了。这只晋椅残骸,让我们听到了中国起居方式转变的前奏曲。(注:也有人认为它是柜于残骸)

  (二)佛座—墩

  从众多的石窟造像和壁画中,我们得知佛与菩萨的坐具——佛座,是千姿百态、极为丰富的。有方形、圆形、腰鼓形,有三重、五重、七重,有实材的,也有空透的,装饰有壶门、有开光、有莲花图案…—形式多样,多姿多彩。这些佛与菩萨的高型坐具,也随着佛教文化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佛座——墩的出现,对于我国家具品种的丰富,尤其是对于凳类家具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佛座的造型,大致分为腰鼓形和方形两类。

  这些形式多样的佛座、墩.在席地而坐的中原大地上,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北魏龙门石窟莲花洞中的菩萨坐墩,其形式好似中国古老的捕龟捉兽工具——筌蹄。但它不是筌蹄的运用,因为从南北朝时代的壁画风格看,仍属于印度犍陀罗式样,北魏时期的佛教艺术,还处于依照印度粉木描绘的移植阶段。况且,在高大、威严的佛与菩萨面前,怎能用捕鱼捉兽的工具来事佛呢!于情于理都似乎不通。史书上确有将筌蹄作为坐具的记载,如《梁书》中就曾说南朝梁武帝末年,降将侯景叛乱,自称皇帝后.”常设胡床及筌蹄著靴垂脚坐”,候景之

  乱起于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此时佛教进入汉地将近五个世纪,佛座——墩,早巳进入汉地。北魏龙门石窟莲花洞菩萨所坐的藤编坐墩,其实电应在“侯景之乱”之前。不论从该菩萨坐墩的所处年代,还是当时的壁画风格,以及对佛的崇敬态度等诸方面看,佛座——墩,仍是随着佛教而来的佛国坐具。后人将此种佛座称为筌蹄,当是一种巧合?或者是一种附会。

  摘自:大众收藏

  编辑:因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家具与佛教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以下是有多少心脏病和糖尿病死亡与食物有关

    总的来说,死亡人数最多与钠摄入次优有关;换句话说,就是食盐过多。研究人员的模型发现,2012年约有66500例心脏代谢性死亡与高钠摄入有关。此外,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的死亡人数更多地与饮食因素有关。研究人员还计算了2002年与饮食因素有关的死亡百分比,研究发现,2002年至2012年间,与某些饮食因素有关的死亡人数减少了,这些因素包括过多含糖饮料、坚果和种子不足以及多不饱和脂肪不足。

  2. 伤感想念的句子 熟悉旳路口、再一次旳路过≈-感人的情话

    六、那个让你一直想忘记的人你们一定有不可忘记的经历。并最终落地生根,与一个爱或不爱的人,抑或独自一个人过完下半生。当一个家是建立在两个人的幸福互动上,孩子的快乐成长就轻而易举。

  3. 梦见脐橙

    周公解梦梦见脐橙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脐橙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小男孩的决心

    有一个贫穷的男孩,决心要拜访这座城市里的每一家商业公司和机构的每一个办公室,不管花费多少时间,直到他找到一份工作为止。>>小男孩告诉这位老先生,没有人介绍他,但他决心要拜访每一个办公室,直到找到一份工作为止。>>>>了解到这种情况,这个老先生非常欣赏他的勇气,于是,让这个小男孩回家去用自己最好的字迹写一封信给他。事实证明,这个孩子非常出色,他在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5. 细说「 ”文景之治”

    汉文帝画像在西汉前期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采取了以休养生息为主的治国策略,使得西汉国家的综合国力获得了巨大的提升,百姓逐渐安居乐业,史称文景之治。对于文景之治,我们当然也需要辩证地看待它。我们先来讲一讲那个时代积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首先体现在百姓生活的巨大改善。

  6. 情侣空间爱情宣言,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回有你

    11.呼吸停了,你还在我的脑海里;思维停了,你还在我的心窝里;心跳停了,我还会在下个世纪遇见你。

  7. 无下箸处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wúxiàzhùchǔ【解释】晋武帝时,何曾生活豪奢,食日费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后用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无下箸处”

  8. 梦见湖泊出现旋涡

    周公解梦梦见湖泊出现旋涡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湖泊出现旋涡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婚礼夫妻对拜环节音乐推荐

    婚礼夫妻对拜环节音乐推荐其次,可以考虑一些欢快的曲目,包括中国和欧美的,小编这里推荐火星哥的《marryyou》和后街男孩的《therose》,这两首都比较轻快,适合大众的耳朵。以上的婚礼夫妻对拜环节音乐,相信可以帮到您哦!

  10. 梦见孩子上树 小孩上树

    周公解梦梦见孩子上树 小孩上树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孩子上树 小孩上树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