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为保密起见,对外称六科,刘鹏任科长,统一领导军工生产。1939年4月1日,八路军总部第六科接管后,更名柳沟铁厂,对外称“焦作”。1939年7月在黎城县水窑开工兴建后,为保密起见,对内称“水窑一所”,对外称呼“工兵营”。为保密起见,代号先后为“高峪工作队”、“水磨上”。1940年底,原129师师部修械所改编为军工部七厂,为保密起见,对外代号“基干队”。自此,日军开始盯上黄崖洞,加紧对这一带的“扫荡”。

核心提示:八路军前总副司令员彭德怀,对外称4号;八路军前副总参谋长左权对外称13号;八路军总后勤部 ... 杨立三对外称18号……
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一点资讯·非常历史,原题:《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兵工厂是如何保密的》 为了战斗的战斗,抗战期间,八路军在太行山上建设了一大批兵工厂,为抗战胜利和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确保兵工厂安全生产,八路军采取了千奇百怪的保密措施。 重要人物用代号 1939年3月,八路军总部在黎城县北庄成立后勤部军事工业科。为保密起见,对外称六科,刘鹏任科长,统一领导军工生产。6月,随着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展,八路军总部决定扩大总部修械所的生产能力,组建隐蔽固定的大型兵工厂。此时,日军侵入榆社,威胁到总部修械所的安全,而其所在地也不适宜建设大型兵工厂。因此,经过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和总后勤部 ... 杨立三亲自勘探选址,彭德怀副总司令实地视察后,一致决定将新址选在太行腹心区黎城县西北部一座叫水窖山(俗称黄崖洞)的大山里。 朱德总司令亲赴黄崖洞视察后,决定成立工事 ... 会,并兼任工事 ... 会主任,领导黄崖洞兵工厂的建设。同时,又决定将后勤部军事工业科迁往黎城县上赤峪村,组建八路军总部军事工业部,统一领导、组织、实施晋冀鲁豫根据地军工生产。6月中旬,八路军军工部正式成立,由八路军总部直接领导,刘鹏任 ... ,11月,孙开楚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下设政治处、工程处、器材处、总务处和秘书科。机关驻地设在上赤峪村。当月,军工部各机关、附属单位、部队、家属及筹建黄崖洞兵工厂的技师、工人等一大批人马开赴黎城黄崖洞地区。自此,太行区各地掀起大建兵工厂、支援抗战的热潮。到1945年抗战胜利,八路军在太行山上建起大大小小上百个兵工厂。为保密起见,兵工厂的领导和重要人物都使用了代号。 八路军前总副司令员彭德怀,对外称4号;八路军前副总参谋长左权对外称13号;八路军总后勤部 ... 杨立三对外称18号;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对外称15号;八路军特务团团长欧致富对外称28号;冀南银行总行行长高捷成对外称7号;冀南银行总行副行长熊光炳对外称8号;八路军野战卫生部副 ... 陈希愈对外称9号;八路军军工部第二任 ... 刘鼎对外称51号;八路军军工部第一任 ... 刘鹏对外称52号。 不但八路军高级将领分别有代号,而且兵工厂的特殊人才也有代号。刘贵福原来是 ... 太原兵工厂的技术工人,后来投靠八路军后,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枪——口径7。9毫米,枪管短,近似马枪, ... 枪刺可折叠的“无名式马 ... ”,被誉为八路军造枪奇才,作为特殊人才、重要人物,为保护他的生命安全,对外他也有一个保密代号为72号。 重要工厂用假名 柳沟铁厂:武乡柳沟兵工厂是由一批从 ... 太原 ... 厂返乡的工人建起的,开始制造手榴弹、大刀。1939年4月1日,八路军总部第六科接管后,更名柳沟铁厂,对外称“焦作”。 黄崖洞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实际上是军工部的一所,前身是八路军总部修械所。开始在榆社县韩庄村建厂时,对外的称呼是“八路军流动工作团”,并不显示是一个工厂的名字。1939年7月在黎城县水窑开工兴建后,为保密起见,对内称“水窑一所”,对外称呼“工兵营”。1942年2月,日军对太行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后,该厂一分为三:一分厂驻山西辽县,对外代号“河北”;二分厂留驻黎城水窑坚持生产,对外代号“黄山”;三分厂驻武乡县显王村,对外代号“石灰窑”。 军工部二所:1939年7月,军工部派徐长勋在山西省平顺县西安里村组建军工部二所,为保密起见,对外不说是兵工厂,而是办事处、留守处。代号“太南工作队”、“太南留守处”。1943年9月,军工部重新组建新二所,下属三个分厂:一分厂驻平顺县西安里村;二分厂驻平顺县白家庄;三分厂驻壶关县仙居村,对外称呼是八路军办事处、八路军留守处。 军工部三所:1939年10月,军工部在山西辽县高峪村组建军工部三所。为保密起见,代号先后为“高峪工作队”、“水磨上”。 军工部四所:1940年2月,军工部在今河北省武安县梁沟村成立兵工厂四所,为保密起见,对外代号“自卫大队”。1940年底,原129师师部修械所改编为军工部七厂,为保密起见,对外代号“基干队”。1942年5月,梁沟四所遭日军破坏。1942年6月迁驻武安县脑沟村重建军工部四所,下属三个分厂:一分厂驻武安县脑沟村,对外称呼“铁工部”;二分厂驻邢台县清泉村,对外称呼“水厂”;三分厂驻黎城县看后村,对外称呼“看后木材厂”。 枪弹厂:1940年3月,军工部在黎城县下赤峪村创建军工部枪弹厂,为保密起见,对外代号“木工厂”。后来一部分枪弹厂搬迁到辽县南就水村,为保密起见,对外代号“煤炭窑”。 实验所:1940年至1941年10月,八路军军工部成立枪弹实验所,驻辽县上口村,为保密起见,对外称“谷子研究所”。1941年11月至1942年5月,八路军军工部又在辽县尖庙村成立 ... 机器厂,为保密起见,对外称“尖庙油坊”。 青城铁厂:1941年3月,八路军军工部在和顺县青城组建青城铁厂,为保密起见,对外代号“吉祥”。1941年夏,军工部在河南省林县教场村开办铅矿,为保密起见,对外称“豆腐厂”。 保卫兵工厂的战斗 由于当时环境险恶,情况复杂,八路军兵工厂使用的代号或假名毫无规律,大多数代号都是南辕北辙,甚至张冠李戴。比如柳沟铁厂当时建在山西省武乡县,为保密起见,对外却起了个河南省的地名,代号“焦作”。军工部一所二分厂当时建在山西省黎城县,为保密起见,对外却起了个安徽省的地名,代号“黄山”。八路军军工部当时在辽县尖庙村建设的 ... 机器厂,明明是为生产武器服务的,为保密起见,对外称呼却是一个榨油的“油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此外,兵工厂驻扎时间较长的黎城县,很多兵工厂都采用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代号。比如,上遥村代号“新遥”,南港沟村代号“靠背”,北委泉村代号“反正”,南陌村代号“北庄”,方向村代号后“遥头”,茅岭底村代号“后庄”,东崖底村代号“前庄”,卜牛村代号“牛王庙”,板山豁代号为“左会枒口”,瓮圪廊代号为“南口”。 为了战斗的战斗,八路军想方设法在保密兵工厂,保护兵工厂,保卫兵工厂,而同时,日军也在想方设法寻找兵工厂,破坏兵工厂,摧毁兵工厂。 1940年,日军在与八路军的一次作战中夺得一部分八一式 ... 、五○炮等武器。他们在研究后发现,其中一支 ... 的枪托上有细如蝇腿的三个字“于水窑”。黎城黄崖洞在当地叫水腰,也叫水窑。自此,日军开始盯上黄崖洞,加紧对这一带的“扫荡”。1941年夏,日军两次对黄崖洞兵工厂进行试探性进攻,均因当地军民的袭扰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的严密防守,计划未能得逞。 1941年10月,日军集结5000兵力分多路向黄崖洞进发。敌人用重炮、山炮、迫击炮等重武器由远而近轰击,企图引爆特务团埋设的地雷。炮击过后,日军又驱赶着100多只羊在前面踏雷,步兵、骑兵跟在后面。但由于特务团官兵早防此招,在路面埋设的都是人踏马踩才响的“大踏雷”,结果羊安然通过,后面的敌人却踩响了地雷。 日军于是改用工兵排雷,然后步兵多次轮番冲锋,都被特务团击退。敌人无计可施,向前沿和纵深阵地施放毒气。八路军团长欧致富和十几名战士不幸中毒,昏了过去。七连17岁的司号员崔振芳壮烈牺牲。第二天,敌人兵分3路,一路从正面强攻,一路从右翼包围,一路从左翼搭人梯爬断崖,妄图直取水窑口特务团的核心阵地。团部特派干事宋得海赶到战场指挥。战士们见敌人架起“人梯”向上爬,把几颗地雷扔了下去,顿时把“人梯”炸毁了。恼羞成怒的日军以炮火压制特务团火力,然后以喷火器烧毁水窑口核心工事,最终在付出巨大伤亡后攻占了水窑口。 令敌人大失所望的是,他们所见到的场景是十几座厂房倒塌在一片碎石瓦砾之中;厂里一个人都没有,不要说机器,就连带有兵工厂标志的一个螺丝钉都看不到。这就是日本东京新闻大吹大擂的现代化的、有3000工人的八路军的兵工厂,这就是能生产与日本“三八”大盖相媲美的中国式 ... 、五○炮及各种地雷的八路军“掌上明珠”。几十个日军在兵工厂厂区折腾了半天,一无所获,反而引爆了埋在里面的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抗日战争八路军黄崖洞军事历史彭德怀历史日军黎城军工太平洋战争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