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后唐政权灭掉刘守光后,他受到后唐官员张承业的辟召进入后唐政权。在后唐庄宗的时候,冯道一步步做到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算是正式进入了帝国的权力核心。当时,冯道在外地,不顾好友避祸的劝说,执意奔赴洛阳,与庄宗共度时艰。最后,庄宗兵败被...,李嗣源即位,立即让自己的心腹找到冯道,任命他为宰相。后唐明宗当政期间,战事停息,百姓得到少有的和平时期。以此,来提醒明宗老百姓承受的辛劳与苦难。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元朝·张养浩的一首散曲叫:山坡羊·潼关怀古 。 写在天历二年,张养浩作为陕西行台中丞去关中赈济旱灾的路上。 一朝兴,就有一朝亡;一朝亡,就有一朝兴。兴兴亡亡、享乐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受苦的却总是在最底层的老百姓。 在中国历史上,朝代兴亡最频繁的时候,应该是公元907年到公元979年的这73年。这73年间,先后出现的梁、唐、晋、汉、周、宋六个王朝,跟十余个割据小国,加上来自北方外族的契丹国,互相倾扎、战火连天,让中国进入了一个最 ... 的战争时代,这73年也是中国老百姓最苦难的73年——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五代十国。 在这个乱世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司马光说他是卖国求荣,反复无常的小人;但也有人说他是于乱世中救万民于水火的智者;现在国内某知名网站评他是史上最没有节操的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历史像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逝去的人更不能为自己辩解毫分。 其实,孔子在两千年前就教给了我们真正认识一个人的 ... ,原文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意思大约是:想要了解一个人,看看他的所作所为就知道的差不多。 冯道,出生于公元882年,再过二十五年,曾经辉煌的大唐王朝就会走向灭亡。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都将进入一个 战火不断、尸横遍野的乱世。 冯道的老家在现在的河北沧州,家里不算是富裕人家,小时候经常是吃糠咽菜,算是吃过苦的,长大成人,就进入了一个兵荒马乱的乱世。 起先,他是在燕王刘守光的政权里做个小官,因为进言得罪刘守光被下狱。后唐政权灭掉刘守光后,他受到后唐官员张承业的辟召进入后唐政权。 这是他第一次改换门庭。因为官做的很小,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在后唐庄宗的时候,冯道一步步做到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算是正式进入了帝国的权力核心。在这个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回家守孝,正遇灾荒。他自己住在茅草屋檐下,却把俸禄都拿出来赈济乡邻。据说,契丹国也听闻他的贤名,曾经想把他掳掠到契丹,因为边将有准备,所以没能得逞。 后来,后唐庄宗的弟弟李嗣源被叛军拥立,攻打在洛阳的唐庄宗。当时,冯道在外地,不顾好友避祸的劝说,执意奔赴洛阳,与庄宗共度时艰。 最后,庄宗兵败被 ... ,李嗣源即位,立即让自己的心腹找到冯道,任命他为宰相。冯道接受了。 这是他第二次改换门庭。 李嗣源对自己的近臣安重诲说:"冯道这个人我一直以来是知道的,是个做宰相的好材料。" 五代十国的国君、皇帝,大多都是靠军队夺得的权利,少有贤明之主。历史上公认,后唐明宗李嗣源算当时top1级别的贤明皇帝。 后唐明宗当政期间,战事停息,百姓得到少有的和平时期。明宗常与冯道讨论政事。冯道曾向明宗进言:谷贵饿农,谷贱伤农。并向明宗介绍贾夷中的《伤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遍照逃亡屋。以此,来提醒明宗老百姓承受的辛劳与苦难。 儿皇帝石敬瑭在契丹国的帮助下灭后唐称帝,任用冯道为首相。 后晋需要派人出使契丹 ,以儿皇帝使臣的身份出使外族,历朝历代没有不以此为耻的。冯道自请出行。这大概就像是电视剧《走向共和》里代替庆亲王在《辛丑条约》签下名字李鸿章。李鸿章对庆亲王说:"人最难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签在这卖国条约上,就是千古 ... 名,王爷还年轻,路还长着呢,还是由我来吧。" 用千古 ... 名。换战事少歇,使民众能稍有休息,国家能得以延续。 后来,契丹国灭后晋。契丹主耶律德光问冯道:"现在天下的百姓,怎么才能得救?" 冯道回答:"天下的百姓,佛祖再出也救不得,唯有陛下您能救。"据说,因为这一句话,契丹国主才没有屠灭中国之人。 现在常常有人说,大明三百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却不曾有人讲过当时在战争的老百姓过的是如何的水深火热。忘战必危,好战却必亡。 欧阳修在修五代史的时候,把冯道列在杂传里,说他事四朝十君,毫无忠君爱国之心。 但我想冯道忠的也许不是一姓一人,一朝一君。他忠的也许是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是从夏商周传下来来的千年血脉、社稷;是泱泱华夏数千年的盛世文明。 欧阳修只看见忠君爱国的个人名声,却忘记了亚圣公在《孟子·尽心章句下》里的千古名句: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青箱杂记》载有冯道写的一首诗,大约能说明冯道的一些出世准则: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本文标签:中国古代史历史冯道李嗣源五代十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