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阿含经简介

  【释名】

  阿含经(梵Āgama sutras),是北传初期印度佛教经典的总名,分四部:增一阿含(梵Ekottarāgama)、长阿含(梵Dīrghāgama)、中阿含(梵Madhyamāgama )、杂阿含(梵Saṃyuktāgama)。阿含,梵语Āgama,音译阿笈摩、阿伽摩等,玄奘(600-664)意译为「传」、「来」,《瑜伽师地论》卷85︰「事契经者,谓四阿笈摩……如是四种,师、弟展转传来于今,由此道理,是故说名阿笈摩;是名事契经。」我国古译阿含为「趣」与「归」。如:晋代道安(312-385),解为「秦言趣无」。另据僧肇(384-414)《长阿含经序》说:「秦言法归。譬彼巨海,百川所归,故以法归为名」。《长阿含序》云:阿含者,秦言法归,所谓万法之渊府,总持之林苑也。《善见律毗婆沙》卷1说:「容受聚集义名阿含。」

  《翻译名义集》卷4:「阿含。正云阿笈多。此云教。妙乐云。此云无比法。即言教也。唯识论云:谓诸如来所说之教。长阿含序云:阿含者。秦言法归。所谓万法之渊府。总持之林苑也。法华论解其智慧门为说阿含义甚深。涉法师云:阿含此云传,所说义。是则大小二教,通号阿含。」

  由是可归纳为:阿含是佛陀师弟相传而来的道理,是无比法,是万法的渊府与归宿。阿含有四:即增一阿含、长阿含、中阿含及杂阿含;属「声闻乘」、「小乘教」。阿含经,亦通大小乘教。换言之,阿含是大乘的基础教义。

  【翻译与版本】

  《长阿含经》:共22卷,后秦弘始15年(413)于长安由罽宾三藏沙门佛陀耶舍(约4-5世纪)口诵,凉州沙门竺佛念(约4世纪)译为汉文,秦国道士道含笔录。

  《中阿含经》:60卷,苻秦建元20年(384)由昙摩难提译出,东晋隆安2年(398)瞿昙僧伽提婆重译。

  《杂阿含经》:50卷,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394-468)于元嘉20年(443)在杨都祇洹寺口述,宝云传译汉文,慧观笔录。另有20卷本《别译杂阿含经》,译者失传,译出的时间可能早于50卷本。

  《增一阿含经》:又称《增壹阿含经》,51卷。最早由苻秦昙摩难提于建元20年(384)诵出,竺佛念翻译汉文,昙嵩笔录。东晋隆安2年(398)瞿昙僧伽提婆重译。

  另外,南传巴利三藏中的《尼柯耶》(巴Nikāya)相当于《阿含经》,其中《长部》(巴Dīgha-nikāya)相当于《长阿含》,《中部》(巴Majjhima-nikāya)相当于《中阿含》,《相应部》(巴Saṃyutta-nikāya)相当于《杂阿含》,《增支部》(巴Aṅguttara-nikāya)相当于《增一阿含》。(参见【附录】)

  【来由】

  《阿含经》约成立于公元前3世纪。初期佛教 [ [1]]以口耳相传传承教法,释迦牟尼(梵Śākyamuni,公元前565-486)涅槃之后,其佛典历四次结集,阿含是在第一次结集[ [2] ]时由阿难(梵Ānanda)诵出,到第二结集以后才实际编成,据《瑜伽师地论》卷85所载,四《阿含》应是以《杂阿含》为根本,而《中阿含》、《长阿含》和《增一阿含》次第成立。但现存四《阿含》的汉译本所属部派实各不相同,从东晋末年到南北朝初期陆续由梵译汉,《中阿含》和《增一阿含》译出最早,《长阿含》其次,《杂阿含》最后译出,不过梵本皆已散佚,近年仅在新疆发现10余种零星断简。此外,从后汉到北宋尚有130余种各经的单本被译出。

  四《阿含》编纂是以宗趣和篇幅为据。其中,篇幅以《杂阿含》最短,《中阿含》中等,《长阿含》最长,而《增一阿含》是逐次递增的汇收一至十一法数者,所以篇幅长短不拘。其编辑的原则和目的,《杂阿含》是将甚深法义按次第分门别类地汇整结集;《中阿含》是对某主题再进一步分别抉择;《长阿含》介绍佛陀、天、魔、梵等主题;《增一阿含》是以教化弟子,启发出世善为主题。

  【内容】

  一、长阿含经:是坐禅人所习;破诸外道,是长阿含。长者,乃说久远之事,意即历劫而不绝。

  二、杂阿含:说种种随禅法,是杂阿含。为根本说一切有部传本,与对应巴利本《杂尼迦耶》(巴利语:saṃyuttanikāya)一起,被认为是最接近早期佛经原貌的佛陀言论集。

  三、增一阿含:为诸天世人随时说法,集为增一,是劝化人所习。

  四、中阿含:为利根众生说诸深义,名中阿含,是学问者所习。

  法云《翻译名义集》卷4: 「小乘中别开四部:谓《增一阿含》明人天因果;二《长阿含》破邪见;三《中阿含》明诸深义;四《杂阿含》明诸禅法。以四阿含为转法轮,设教之首,别得其名。(契)嵩辅教编,由昧通别犹豫不决,其词则枝(枝蔓芜杂)。 」此说明四阿含经的内涵,各有要旨。

  阿含经是一种言行录的体裁书籍,记述佛陀及其弟子的修道和传教活动言行,还涉及印度社会风俗等内容。述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四谛、四念处、八正道、十二因缘、十二分教、无常、无我、五蕴、四禅、四证净、轮回、善恶报应等论点。后为部派佛教 [ [3] ]各部派所宗。

  兹就《杂阿含经》是禅修的经典,文章精简杂录,现存1359篇经文,乃佛陀在世时对弟子所说的重要教理,以「五蕴」、「六入处」、「十八界」为禅观,对「缘起」、「四圣谛」的阐释,了知一切法是「无常」、「苦」、「空」、「无我」,从而获得真正的解脱。现代学者根据《瑜伽师地论》有关记载将其归纳为七诵:「五阴诵」、「六入处诵」、「杂因诵」、「道品诵」、「佛所说诵」、 「弟子所说诵」和「八众诵」等。

  南传佛教的觉音(Buddhaghosa,约5世纪)三藏,四部注释,《长部》注名「吉祥悦意」,《中部》注名「破斥犹豫」,《相应(即「杂」)部》注名「显扬真义」,《增支部》注名「满足希求」。四部注的名称,显然与龙树所说的四悉檀(四宗,四理趣)有关,如「显扬真义」与第一义悉檀,「破斥犹豫」与对治悉檀,「满足希求」与各各为人(生善)悉檀,「吉祥悦意」与世界悉檀。

  总之,《阿含经》是佛教早期结集的经典,以此得见释迦牟尼在世时期的佛法实况,犹如其思想言行录,深具历史意义。其中教授的是佛教的基本教义,是部派思想、大乘中观与瑜伽教义的渊源。在文献学上具重要意义,是研究《尼柯耶》的中外学者,不能遗漏的校勘文献之一。

阿含经简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收藏了!一文理清乳腺癌各阶段的饮食禁忌

    觅友小芳互助君,听很多病友说,乳腺癌患者不能吃猪牛羊、豆浆竹笋等食物,听完我都不知道该吃什么了。乳腺癌患者各个阶段应该吃什么?饮食禁忌的确是乳腺癌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们将会从术后到康复期各个阶段详细解读,希望让大家在吃这件事上不再迷茫。

  2. 梦见摘草莓_周公解梦梦到摘草莓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摘草莓好不好

    做梦梦见摘草莓好不好?梦见摘草莓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摘草莓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各种花开_周公解梦梦到各种花开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各种花开好不好孕妇梦见摘草莓来吃,预示著胎儿和母体的身体健康。不过孕妇还应注意,如果自己梦见的是吃烂草莓,则预示最近有霉运。孕妇梦见摘草莓卖,预示着你内心渴望胎儿的早日出生,想早日看到胎儿的容貌。

  3. 李自成为什么只当了42天皇帝?这42天里他在干什么?

    不过李自成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在这42天的时间里,他做了些什么事情呢?李自成下令凡是交出皇帝者封伯爵,而胆敢藏匿皇帝者,则夷九族。李自成遂下令将崇祯遗体移至在东华门外举行公祭,并允许明朝官员和百姓祭拜。四月五日,李自成在英武殿召开会议,决定派刘宗敏前往山海关迎击吴三桂。>从三月十九日正式进入北京,到四月三十日离开这里,李自成在京仅仅待了42天,这42天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42天。

  4. 时间的标准化到了美国

    相关内容五年前,这个岛国失去了一整天这个故事是从史密森尼的新播客,侧门。请收听下面的“技术你自己”(在播放器中滚动到13:35),并在这里订阅未来的剧集这是19世纪。你没有...,没有手表,但是你有一个非常紧迫的约会在中午,你怎么知道现在是几点?在19世纪,确定时间的三个主要来源是你所在城镇中心的时钟、铁路和太阳,但这三个来源告诉你不同的时间并不是不可能的。每个城市或城镇都有能力设定自己的时间,所

  5. 一笔火

    从前,乐山迎春门码头边,有一对老夫妻开了个茶馆。由于喝茶的人寥寥无几,生意冷落,老两口只得讥一顿饱一顿地打发日子。这一年的冬天,来了个和尚,他不喝茶,只是依晚到茶馆的炉边讨个座,说是冷的很。一老大娘吃惊了。他拿了一张纸,纸上画了个“一”字。和尚走了后,老两口半信半疑地将那个“一”字挂在屋里。熄了灯,墙上那笔“一”字成了一根火棍,发光发热。第二天一早就带了一班衙役来到迎春门茶馆。

  6. 梦见一条大白狗

    周公解梦梦见一条大白狗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一条大白狗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三伏天怎么做才能养肝?

    大家可能都听过:立春才是真正养肝的黄金时节,肝脏的颜色是「”绿色”,这属于春天的绿色昭告着万物从今天开始彻底得到新生。不过夏季烦热,我们的肝脏很容易「”火旺”,夏季养肝也是必要的。肝脏在我们体内主「”疏泄”,比如一个人总是郁郁寡欢,总是多愁善感的人,无法抒怀,久而久之它们的肝脏也会受到伤害。肝脏掌握我们身体气息的升降,正好将冬日尘封已久的阳气散发到身体各处,滋养全身。冬日我们因为寒冷会摄入更多油腻

  8. [专家点评] 明 黄花梨夹头榫折叠式大平头案

    [专家点评]明黄花梨夹头榫折叠式大平头案这只黄花梨夹头榫折叠式大平头案,高85.6厘米,宽208.6厘米,深63.5厘米。面心平整,下有条状牙条,牙头锼成卷云形,标准的夹头榫结构。前后腿足间有两条帐子相连结。整个中头案是可折叠的。其中每组腿足和枨子可以拆下来,而牙头和牙条可折入桌面下部。

  9. 带有阑字的成语大全

    包含、带有“阑”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漏尽更阑——漏: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酒席完毕,客人归去。更阑人静——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阑:将尽;人静:没有人的吵杂声,一片寂静。夜已很深,没有人声,一片寂静。阑风伏雨——指夏秋之际的风雨。同“阑风长雨”。阑风长雨——阑珊的风,冗多的雨。亦作“阑风伏雨”。雕阑玉砌——形容富丽的建筑物。夜阑人静——夜阑:夜将尽。无声无息的深夜。

  10. 普罗米修斯-罗马故事

    现在普罗米修斯指示他们怎样调治药剂来医治各种疾病。为了要惩罚普罗米修斯的恶作剧,宙斯拒绝给人类为了完成他们的文明所需的最后一物:火。普罗米修斯警告他的兄弟不要接受俄林波斯圣山的统治者的赠礼,立刻把它退回去,恐怕人类会从它那里受到灾祸。这事完成以后,宙斯转而向普罗米修斯本人复仇,他将这个罪人交给赫淮斯托斯和他的外号叫做强力和暴力的两个仆人克刺托斯和比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