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第五章、结论:首先综述《阿含经》的佛陀教学...与意涵,其次,从师生之间的教学权责、教学...的运用原则与意义、挑战权威教学的学习怀疑态度等三方面作进一步的归纳与总结。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省【文献属性】[台湾省]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199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出版年代】2000年【文章标题】《阿含经》中有关佛陀教学之研究【英文标题】Research into the Methods of the Buddha's Education in the Agama Sutra【文章作者】杨素英 【指导教师】蔡耀明【文章页数】180页
【中文关键词】阿含|佛教教育【英文关键词】agama ; Buddha's Education【中文摘要】本文以“汉译四阿含”为主要经典依据探讨佛陀在教学上的 ... 运用,从佛陀的教学因缘、理念、特色,以及教学 ... 的实施等四个面向,来具体呈现《阿含经》2085经里所展现的佛陀教学内涵与整体架构。本文共分五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共分四节。第一节,陈述本文社会关怀之动机、学术研究之目的;第二节,是对前人研究佛教教育的成果作纲要式的介绍;第三节,列举四大理由说明本文为何拿《阿含经》作为研究依据;第四节,指出本文所采取的研究 ... 及拟用资料等。 第二章、佛陀的教学因缘与理念:共分三节。第一节,说明佛陀教学的内因外缘之始末;第二节,阐述佛陀教学上最强调的四姓平等和有教无类理念;第三节,则是对本章如此铺陈之原因再加以重点归纳说明。 第三章、佛陀的教学特色:共分六节。从五项议题:明确的学习目标与正确的指导原则;因材施教的善巧方便;对婆罗门与其它学派的示教;次第的教学步骤;以及完美的身教典范等,来分次说明佛陀的教学特色。最后,提出佛陀以智慧为主轴、善巧为方便、渐进为次第与身教为典范的四大教学特色作为归结。 第四章、佛陀的教学 ... :共分六节。从五种类型:以讲解为主的教学 ... ;以讨论为主的教学 ... ;以劝勉为主的教学 ... ;以情境为主的教学 ... ;以及言语之外的教学 ... 等,逐项探讨佛陀的多样教化方式。最后提出结论:佛陀在运用教学 ... 时,是以人本考虑为主轴,以灵活运用为原则,配合时间、地点、事物的层面组合,从而架构出其各项最适才、最适用的教学 ... 与技巧。 第五章、结论:首先综述《阿含经》的佛陀教学 ... 与意涵,其次,从师生之间的教学权责、教学 ... 的运用原则与意义、挑战权威教学的学习怀疑态度等三方面作进一步的归纳与总结。最后,指出佛陀一贯的教学原则,包括:第一,强调自力求解的学习原则;第二,允许学生怀疑的学习态度;以及第三,可亲身逐步证验的学习历程【英文摘要】Title of Thesis: Research into the Methods of the Buddha's Education in the Agama SutraName of Institute: Graduate Institute of Asian Humanities of the Huafan UniversityGraduate Date: June 2000 Degree Conferred: MasterStudent: Sue-Ying Yang Advisor Prof.: Yao-ming TsaiABSTRACTThis study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educational methods of the Buddha as seen in the Chinese Agama Sutra. It represents the Buddha’s educational framework and enlightenment on future education.Chapter 1. stating the motive of researching and the reason why basing on Agama Sutra.Chapter 2. exploring the original formation of the Buddha’s educational ideals.Chapter 3. inducting the Buddha’s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s.Chapter 4. enumerating twenty-two practical methods in the Buddha’s teaching.Chapter 5. concluding the meaning of the Buddha’s educational conception and enlightenment on future education.
【文章目次】
摘 要 ⅠABSTRACT Ⅱ目 录 Ⅲ第一章 绪论1第一节 研撰动机及目的1一、 社会关怀之动机2二、 学术研究的目的3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4第三节 以阿含经为依据之理由 10一、 从研究范畴的设定来看 11二、 从佛陀教学内容的根本要旨来看 11三、 从史料取材的因素来看 12四、 从经典涵盖的教学内容来看 13第四节 研撰 ... 及拟用数据 22一、 数据的运用 22二、 ... 的运用 23第二章 佛陀的教学因缘与理念 25第一节 教学因缘 25一、 佛陀的默然思惟 25二、 梵天的殷勤劝请 27三、 佛陀的最初说法 29第二节 教学理念 38一、 四姓平等 39二、 有教无类 43第三节 小结 45第三章 佛陀的教学特色 47第一节 明确的学习目标与正确的指导原则 47第二节 因材施教的善巧方便 49第三节 对婆罗门及其它学派的示教 68一、 说法原则 69二、 基本态度 69三、 施教方式 72第四节 次第的教学步骤 81一、 三学次第 83二、 四圣谛的次第 85三、 闻思修证的次第 86四、 止观的次第 87五、 缘起之法住智、涅盘智次第 88第五节 完美的身教典范 89一、 以实际身修经验教导弟子 89二、 以身作则为弟子榜样 90三、 以肉身变化诠释生命无常 92四、 佛陀的处世态度 93第六节 小结 95第四章 佛陀的教学 ... 97第一节 以讲解为主的教学 ... 99一、 略说与广解100二、 分权施教法102三、 故事教学法105四、 譬喻教学法106第二节 以讨论为主的教学 ... 108一、 问题教学法110二、 循序问答法112三、 相互论义法115四、 研讨教学法116五、 反诘重释法118第三节 以劝勉为主的教学 ... 120一、 鼓励教学法121二、 告诫与对治122三、 赞叹教学法125四、 自学辅导法126五、 启发教学法128第四节 以情境为主的教学 ... 129一、 机会教学法129二、 观察与思考131三、 进阶教学法133第五节 言语之外的教学 ... 135一、 神通示现135二、 示教照喜141三、 特别情况下的不受供养144四、 三问不答146五、 默摒不教149第六节 小结150第五章 结论155一、 综论155二、 归纳与总结157参考书目163附录一169附录二171
【参考文献】一、经藏资料(一)汉译经典:1. 《长阿含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大正藏》第一册。2. 《中阿含经》,瞿昙僧伽提婆译;《大正藏》第一册。3. 《杂阿含经》,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二册。4. 《增一阿含经》,瞿昙僧伽提婆译;《大正藏》第二册。5. 《别译杂阿含经》,失译人名;《大正藏》第二册。6. 《汉译南传大藏经》,高雄:元亨寺妙林出版社,1990。(二)“巴利圣典学会”出版Pali Text Society’ Sutta Pitaka英译本:1. The Book of Kindred Sayings , Vol.I~V by Mrs. Rhys Davids, M.A.,. London ,The Pail Text Society , 1979.2. The Book of Middle Length Sayings , Vol.I~VI by I. B. Horner, M.A., London ,The Pail Text Society , 1979.3. The Book of Gradual Sayings , Vol.I~IV by F. L. Woodward, M.A., London , The Pail Text Society , 1979.4. The Book of Long Length Sayings , Vol.I~III by Mrs. Rhys Davids, M.A. , London ,The Pail Text Society , 1979.二、中外佛传(一)汉译佛传:1. 《佛本行集经》,《大正藏》第三册。2. 《普耀经》,《大正藏》第三册。3. 《现在过去因果经》,《大正藏》第三册。4. 《大般涅盘经》,《大正藏》第一册。(二)英文佛传:1. Edward J. Thomas , The Life of Buddha , London ,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ed., 1975.(三)现代佛传著作:1. 星云法师着《释迦牟尼佛传》,高雄:佛光出版社,1983。2. 于凌波着《释迦牟尼佛与始佛教佛》,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3。3. 中村元着 王惠美译,《瞿昙佛陀传》,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88。三、工具书1. 《佛光阿含藏》,高雄:佛光出版社,1988。2. 《佛光大辞典》,高雄:佛光出版社,1988。3. 狄原云来编纂《梵和大辞典》,台北:新文风出版公司,1988。4. 赤沼智善着《汉巴四部阿含互照录》,世界佛学名着丛译之23,台北:华宇出版社,1986。5. 吴汝均着《佛学研究 ... 论》,台北:台湾省学生书局,1996。English Dictionary , Delhi: Motilal6. M. Monier Williams , Sanskrit Banarsidass ,1993.四、一般书籍相关著作(一)佛学部分:1. 吴平释译,《杂阿含经》,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之4,台北:佛光文化事业,1997。2. 悟慈法师译,《杂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长阿含经》,台南:开元寺佛经流通处,1993。3. 杨郁文,《阿含要略》,台北:法鼓文化公司,1997。4. 力定法师,《四阿含经的研究》,台北:世界佛教出版社,1996。5. 圆念,《阿含辑要》,台北:净心文教基金会,1997。6. 庄春江,《阿含经随身剪辑》,台北:圆明出版社,1994。7. 赤根祥道着 欣如译,《阿含经与现代生活》,台北:大乘精舍印经会,1986。8. 印顺法师编,《杂阿含经论会编》中册,台北 正闻出版社,1986。9. 印顺法师,《佛法概论》,台北:正闻出版社,1993。10. 印顺法师,《成佛之道》,台北:正闻出版社,1993。11. 印顺着,《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台北:正闻出版社1994。12. 陈伯达着,《佛陀的人格与教育》,台北,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13. 陈伯达着,《佛陀教育思想的本质》,台北,慧炬出版社,1974。14. 罗侯罗·化普乐着,顾法严译,《佛陀的启示》,台北:慧炬出版社,1991。15. 欧子陵编,《释迦牟尼佛圣德汇编》,台北:迦陵出版社,1997。16. 中村元着,释见憨、陈信宪译,《原始佛教》,嘉义:香光书香出版社,1995。17. 木村泰贤着,欧阳瀚存译,《原始佛教思想论》,台北,商务印出馆,1990。18. 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93),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19. 《第十届国际佛教教育研讨会专辑》,华梵佛学研究所编印,1996。20. 杨惠南着,《印度哲学史》,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21. 高楠顺次郎、木村太贤合着,高观庐译,《印度哲学宗教史》,台北:台湾省商务印书馆,1991。22. 佐佐木教悟等着,释达和译,《印度佛教史概说》,高雄:佛光出版社,1996。23. F. Max Myller , SaSacred Book Of the East , Delhi , Moti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 PVT. Ltd.,1977.(二)教育部分:1. 孙正邦着,《教育概论》,台北:商务印书馆,1993。2. 方炳林着,《教学原理》,台北:教育文物出版社,1992。3. 张玉成着,《思考技巧与教学》,台北:心理出版社,1993。五、硕博士论文1. 陈伯达着,《佛陀与孔子教育思想的比较》,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1974。2. 南后男着,《佛陀众生教化理念在现代教育上的意义》,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4。3. 蔡金涛着,《禅宗的教育思想与实施》,中国文化学院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66。4. 安京植着,《唐代净土宗众生教化之教育意义》,台湾省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论文,1992。《般若为线索而连贯之》,台湾省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7。•以阿含5. 蔡耀明着,《业报缘起与成就无上智慧6. 释悲昱着,《杂阿含经缘起思想的研究》,香港能仁学院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5。六、 期刊论文1. 蔡耀明《因材施教与教学上的人我分际》,收录于台大佛研中心学报第四期,1999。2. 蔡耀明《“论语”和“阿含经”透显的因材施教》,收录于华梵大学第三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3. 蔡耀明《由三乘施设论菩萨正性离生》,收录于《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七卷第一期,1998。4. 李志夫《大乘经教育思想及其 ... 之研究》,收录于释恒清主编《佛教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台北:东大图书出版社,1995。傅伟勋教授六十大寿祝寿论文集,1993。释迦教育理想》,收录于中印佛学泛论5. 杨惠南《批判心灵的升华6. 杨郁文《佛法的人间性及现实性》,收录于中华佛学报第十期,1997。7. 罗正心《远离邪法非命:“阿含经”里释迦牟尼佛对出家众所示占相、咒术的态度》,收录于东方宗教讨论会论集新3期,1993。8. 槺疚男邸栋⒑渲闪ⅰ罚章加凇斗鸸獍⒑馗铰肌罚咝郏悍鸸獬霭嫔纾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