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 吴澄,中国元代理学家。八年,被任为江西等处儒学副提举,迁延不赴,后称病辞职。二年,《实录》成,辞官南归。吴澄为学虽由朱熹《四书集注》入门,自称其学为朱子之学。但他不偏执于一家,对陆九渊的本心学说尤为赞赏,认为是出于孟子,主张理、心本来为一。著有《易纂言》、《诗纂言》、《书纂言》、《春秋纂言》、《三礼考注》等,在元代理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与许衡并称南吴北许。有《草庐吴文正公全集》传世。
虞集 故虞集因袭家学,三岁即知读书。参与了纂修《经世大典》,诗文有盛名,善书法,博古通今,精书画鉴定,以诗文名扬朝野上下,虞集与杨载、范椁、揭侯斯并称“元诗四大家”。虞集博学多才,诗词文赋均负盛名,当时朝廷典册、公卿大臣之碑版,多出其手。在赵的学生继承中,虞集可谓典型地继承赵之品格。《白云法师帖》为虞集晚年书信。《即辰帖》亦为虞集晚年之作。
任仁发 任仁发作品:《出圉图》绢本设色34cm×201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任仁发作品:《人马图卷》绢本设色29.2cm×136.8cm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任仁发,元代官员、水利家、画家。任仁发的《二马图》卷,是一幅有着明确讽刺内容的绘画作品。在这里任仁发似乎又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于官吏管理的看法,其用心可谓十分良苦。
天一阁 目前,天一阁所在地成立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由于其历史和知名度,天一阁也成为宁波城市形象的象征。这一事件使得天一阁藏书损失千部。1933年9月18日,台风造成天一阁毁坏。抗战结束后,这批藏书被运往杭州,直到1946年12月16日,天一阁藏书方才运回阁中,并于次年3月1日至3日进行了天一阁建成以来的首次公开展出。公藏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周恩来曾指示保护天一阁。
汲古阁 汲古阁,中国明代私人藏书楼和印书工场。嗜读书和宋元精本名抄,早年为诸生,屡试不第,遂隐居故里,变卖田产,于七里桥构筑汲古阁,另在问渔庄和曹溪口构筑两阁,天一阁以收藏和传刻古书。汲古阁分上中下三楹。汲古阁后有楼9间,楼上储放书板,楼下两廊及前后为刻字匠和印匠居住和工作之处。汲古阁刻印的书籍有十三经、十七史及唐宋元人别集、道藏词曲等。所刻书目存于《汲古阁校刻书目》等书。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②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本草纲目 全书共52卷,载药1892种。书中附有药物图1109幅,方剂11096首。徐霞客游记内容《本草纲目》以药物的天然来源及属性为纲,将药物分为16部,同一部药物,又以相似的类别为目,分为60类目,这一本草条目的分类叙述...,使读者一目了然,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书中不仅考证了明代以前本草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也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法。1949年后有影印本和校勘排印本。
农政全书 徐光启将平生从事农业研究和长期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写成初稿,逝世后经陈子龙(卧子)修订,“大约删者十之三,增加十之二”,于崇祯十二年刊行,世称平露堂本。本草纲目全书共60卷,约70万字。书中大量摘录前代农书和有关文献,经作者精心剪裁,取其要旨,并用夹注、旁注或评语等形式加入了许多作者自己的见解和体会,或对前人的论述加以补充和纠正,使此书成为一部集大成的农业巨著。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专著。它全面系统地总结和记述了中国古代尤其是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是一部杰出的农艺学和工艺学文献。上编记述了谷类和棉麻栽培、养蚕、缫丝、染料、食品加工、制盐、制糖等;中编包括制造砖瓦、陶瓷、钢铁器具、建造舟车、采炼石灰、煤炭、榨油、造纸等;下编包括五金开采及冶炼等。
李梦阳 李梦阳,中国明代文学家。李梦阳鉴于当时台阁体诗文存在“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弊端,决心倡导复古以救其痿痹,确有一定进步作用。但李梦阳过于强调格调、法式,未能很好地从复古中求创新。天工开物李梦阳创作的乐府和古诗较多,其中有不少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且寄寓了作者力求改革的政治理想。除乐府、歌行之外,李梦阳的七律也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