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刘备死后,诸葛亮权倾朝野,向宠虽然并无功绩,但是关系硬加上有先帝刘备的称赞,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那么我们回到问题,为什么诸葛亮把这样一个保安头头写进了《出师表》里却没有提及魏延和赵云这样的大将呢?诸葛亮和魏延的确有点矛盾,但是两个人在政治上没有任何分歧。

有人问:诸葛亮《出师表》中为什么不提赵云或魏延,却大肆夸奖将军向宠? 这个问题其实没那么复杂,我们也不用过度解读诸葛亮的意思,其实我们只要仔细分析诸葛亮的立场,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比于赵云魏延,向宠的确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么个人,我们在回答问题之前,先啰嗦几句给大家介绍一下向宠这个人: 向宠有个叔叔叫向朗,向朗这个人在荆州很有名望,师从司马徽,他和徐庶、庞统的私交很好,自然也是诸葛亮的好友。在建安十三年向朗就跟着刘备打天下了,算是诸葛亮的得力助手,当年马谡街亭失守,北伐失利。向朗犯了包庇马谡逃亡,知情不报的大罪,诸葛亮也没舍得 ... 了向朗,只是贬职惩罚。所以有向朗这个关系在,向宠和诸葛亮的接触自然没有太大阻力。 再说这向宠的确也有两把刷子,章武元年蜀吴爆发著名的夷陵之战,经过双方长期的对峙,最终吴国儒将陆逊巧用火攻,大破蜀汉军。蜀汉各个营地损失惨重,唯有向宠所带领的部队完好无损,得到了刘备的肯定。 刘备死后,诸葛亮权倾朝野,向宠虽然并无功绩,但是关系硬加上有先帝刘备的称赞,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先封都亭侯,后升中部督,负责管理宫廷的宿卫军,宿卫军在当时不会去前线打仗,就是专门保护帝王的军种,等同我们常说的禁卫军、御林军。 那么我们回到问题,为什么诸葛亮把这样一个保安头头写进了《出师表》里却没有提及魏延和赵云这样的大将呢? 首先,对于诸葛亮排挤赵云、魏延的说法,我个人表示反对,赵云和诸葛亮作为开国元老,两人的关系还是很融洽的,彼此评价都是溢美之词。 诸葛亮和魏延的确有点矛盾,但是两个人在政治上没有任何分歧。只是魏延对诸葛亮领兵作战的方式 ... 有很大的不满,这才是两者闹别扭的源点。回过头来说,提拔向宠也不等于排挤赵魏,难不成不用有能力的人了?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看诸葛亮的立场,诸葛亮《出师表》所表的对象是刘禅,《出师表》就是写给他看的。而当时诸葛亮的任务是举国北伐,像赵云、邓芝、马谡、吴懿这种有名有号的全都跟着诸葛亮到前线去了,魏延就更别说了,人家当的就是汉中的守门员。 所以腹地剩下近乎都是负责后勤,行政管理的文臣,向宠身为皇帝贴身保安大队长几乎是唯一一个有领兵作战经验的武将。诸葛亮想要刘禅汲取经验、虚心学 ... 对象除了向宠也没有别的选择。因为别人都去前线了,十万八千里的,就是刘禅想取经问道也没有那个条件。 所以,诸葛亮提到向宠: 「 ”性行淑均,晓畅 ... ,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原因就是刘禅身边,没有其他的大将,只有向宠还像个样子,除了他,没有咨询其他人的选择。 其次,向宠虽然有点本事,但是并无功勋,倍受提拔做到中部督的位置上已经破格了。诸葛亮想要再次提拔这个亲信,培养成自己的左膀右臂,自己再出面就不太合适。毕竟这蜀汉不是姓诸葛的,《出师表》上提一嘴,也是拉了向宠一把。但凡向宠会来事,能够和刘禅相处融洽,凭借自己的才能收到刘禅的赏识,再升几级也不是不可能。最好能当个皇帝的老师,这样再加上费祎、董允,更有利于以诸葛亮为核心的集团主持内部矛盾错综复杂的蜀汉。 当然,诸葛亮也是为了稳定后方,有自己人把持,也就是朝廷有人,诸葛亮外出打仗也才放心嘛。 向宠倒也做得不错,但可惜的是后来向宠死于平定汉嘉地区的叛乱的过程中,不过那个时候诸葛亮也已经死了。所以向宠作为诸葛亮集团的一分子,为蜀汉的稳定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最后捐躯为国,的确是一个可敬可用的将领。 三国鼎立的时代,培养国家的新鲜血液的任务,在我看来蜀汉比魏吴都要严峻得多。所以无论是现实条件还是政治目还是国情需要,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名向宠都是合情合理的。 至于赵云和魏延,跟向宠都不是一个辈分的,也不在蜀汉的权力中心,提他俩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毕竟《出师表》是给刘禅看的,目的是让刘禅亲贤臣远小人,宫里面贤臣不多,小人横行,向宠显然是靠得住的贤臣,提他也就顺理成章了。 向宠最终与蛮夷作战身亡,清代学者端木采曾写了这么一句评价向宠早逝的话: 「 ”诸贤早逝,宿将只一赵云,内治只一蒋琬,向宠、董允以下力皆有不逮将相之任。” 想来,也是惋惜了……
本文标签:诸葛亮出师表魏延赵云三国人物三国向宠刘阿斗向朗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