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当历史的进程即将进入到纪元的时候,有一位勤学的少年,其崇高的个人品德和高尚的个人情操,得到上至 ... 下至黎民百姓的普遍认同与交口称赞。他是 皇帝的表弟,却因父兄早逝而家境贫寒,他的所有的叔伯几乎都是朝廷大员,位高权重,他的众多的叔伯兄弟,几乎没有一个不以高干子弟自居,在京城里颐指气 使,飞扬跋扈。唯有他,对人谦恭有礼,节俭勤奋;在家孝顺母亲,尊敬寡居的大嫂,而且还自觉担负起教育亡兄的孩子;同时,他饱读诗书,广交名士,逐渐逐 渐,声名远播。> >   在这个时段之前,他是好孩子、好学生、好朋友、好官员,他就是当时社会道德品质的楷模……甚至,还被天下劳苦大众公推为当世圣人。> >   啊,这人基本上就好得没有瑕疵。> >   但是,非常非常的不幸,在这个时段之后,他就是奸诈、虚伪、伪善和篡位夺权的代名词,不知会否遗臭万年,但已经遗臭了整整两千年,却是不争的事实。> >   还有8000年,他就遗臭到万年了。> >   他的确有一个遗臭万年的名字,他叫:。> >   据史料记载,王莽童年的时候,每一个清晨,他的母亲就为他准备一紫砂茶罐的“便当”,这是他的中午饭,他得去学馆诵读四书五经。每当他布衣素面手提紫砂茶罐,踏着朝阳来到学馆门前时,总会与他众多的鲜衣华服骑着高头大马,或者驾着豪华马车的叔伯弟兄们不期而遇。> >   这在高干子弟群中,形成鲜明对比。> >   但王莽同学依然故我,孜孜求卷。> >   无论是古代的看法还是今天的标准,王莽同学都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如果按今天中学校长保送北大清华的条件,恐怕也非他莫属。> >    王莽同学的姑姑,就是我在前文中为大家讲到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因为有这样的关系,王莽同学的所有叔父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不仅位高权重,而且个个封侯。 王莽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的叔父王凤便是大司马加大将军,而且独掌朝政,可谓权倾天下。曾经有一次,王莽同学去看这个叔父,门房竟然把他当成要饭 的。就是这样,王莽也不生气,而是恭恭敬敬等着门房通报。> >   天晓得,门房咋会为一要饭的貌似大司马的侄子通报?> >   如果是冒充的侄子,岂不让自己的饭碗玩完?> >   没有拳脚相加,已经谢天谢地也。> >    幸好,王凤儿子从此门经过,才真正证明这要饭的就是大司马侄子,王莽同学才得以见到叔父。当王凤同志身患重病时,也许病人口臭,也许病人身体腻味,反正 他的儿子孙子都躲得远远滴……唯恐那熏鼻的气体污染自身。此时此刻,唯有王莽同学侍奉左右,或许他正好鼻子不灵敏?亲尝汤药不说,端屎倒尿不辞辛劳,几个 月来衣不解带,夜不安寝。> >   王凤同志感激涕零。> >   眼瞧着,天不假年,王凤同志深感时日不多,临死之前拼了老命,恳请太后姐姐与皇帝侄儿,委任王莽官职。不久,王莽同学就接到委任状……一个低级官位:黄门郎。> >   呵呵,有时候当当病人陪护,端屎倒尿,却可以陪护出阳光灿烂的前途。> >   这陪护,划得来嘛。> >   无本万利。> >   我们常常在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看到,那些个地主老财的狗腿子们,到了劳苦大众者中间,那趾高气扬的劲头和耀武扬威的作派,犹如自己就是地主老财。黄门郎尽管官职不高,却是皇帝近侍,就算是当时的 ... ,见着他,也会极尽巴结之能事。> >    但王莽同学却极为低调,对任何人都和蔼而恭敬。一滴滴儿皇帝跟班的架势都没得。因工作踏实,做派低调,声誉良好,没有多久,王莽同学即升为射声校尉,这 官位就相当于地方郡守……地委一级的一把手也。但王莽同学仍然低调,一如既往地礼贤下士,清廉俭朴,而且,还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 接济穷人,深受劳苦大众爱戴。社会精英中的众多名士,也忍不住纷纷 ... ,赞誉王莽同学的人品和才干。> >   这一年,王莽同学24岁。> >    就连他自己位高权重的另一位叔父王商同志也被王莽同学的事迹深深感动,请求汉成帝将自己的户邑拿出一部分分封给王莽。这一时期,王莽同学的声誉实在是太 好了,连汉成帝也受到感动,于是,封王莽新都侯,食邑1500户,升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呵呵,基本上就是政治局委员了,可他仍然没有一滴滴儿的骄横 之气,还是那么谦恭有礼,还是那样和蔼可亲,依旧豪迈爽快仗义疏财。> >   到这个时候,几乎全国上下,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王莽同志是个好同志。> >   这一年,王莽同志30岁。> >   后来,王莽的另一位叔父时任大司马、大将军的王根同志也死翘翘了。在选择王根接班人的时候,皇太后王政君把眼光盯在了这位全天下声誉极好的同志身上,由此,王莽同志搭上了外戚政治的末班车。绥和元年(前8年)王莽同志任大司马,领尚书事,时年38岁。> >   基本上就是政治局常委的王莽同志,依然如故,谦恭、清廉而俭朴,皇帝表哥赏赐给他的财物,他都捐给劳苦大众,自己却及其节俭。有一年,王莽同志的母亲生病,中央委员们纷纷让自己的夫人到王府探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中央委员的夫人们就都把王莽夫人当成了仆人。> >   道理很简单,王夫人的穿着实在是太过简陋,简陋到恐怕连当时中央委员仆从的穿着都不如。> >   这兢兢业业的 ... ,前途不可 ... 。> >    可是,到了公元前7年,王莽同志的仕途受到第一次打击,他的皇帝表哥也死翘翘也。汉成帝没有儿子,由他的侄子定陶王刘欣继位,史称:汉哀帝。自古一朝天 子一朝臣,哀帝祖母傅太后掌权。西汉政治的传统决定了,她当然要任用自己的兄弟。这个时候,没人顾得了某人的贤能声誉是否天下第一,能否为我所用才是任用 的第一条件。> >   外戚集团顺理成章地换血。> >   于是,王莽同志被扫出京城,黯然去到封地。> >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王莽将会在他的封地颐养天年。我们后人,也会看到一个道德品质都非常高尚、受人尊敬的老人。> >   非常非常的遗憾,历史没有如果。> >   有的,就是忒不靠谱儿。> >   因为意外出现了。> >   被员工忽悠的董事长:聪明人做糊涂事> >    历史的进程到了这里,脚步却并不停止,世界万物仍然随着历史的前进而前进,这当然包括王莽,也包括汉哀帝,还包括王政君。如果,在这个历史的进程中,哀 帝的运气好一点儿,可以跟着历史的进程多前进几年,或者王老太婆的运气没那么好,在汉哀帝见阎王之前即寿终正寝,不与这历史玩儿了,那么,历史也许就不会 为我们留下一个遗臭万年的王莽,很可能留下的就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成为人类楷模的王莽同志,或许千古贤臣也不定呢。> >   前面就讲了,历史没有如果。> >   汉哀帝的运气,的确不怎么样,只当了7年的最高领导,即一命呜呼;汉哀帝祖母、妈妈的运气,也不敢恭维,居然在汉哀帝之前,也自先就死翘翘。唯有王老太婆的运气,可就是好了那么一点点儿,年近80高龄,就是不死。> >   坦率地讲,这样的结果,还真不知道是王莽的运气,亦或根本就是他的不幸?> >   流芳百世,或者遗臭万年,居然也是偶然促成。> >   到了封地的王莽,并没有因为仕途坎坷而消沉,他仍然一如既往地谦恭,一如既往地豪爽,而且,一如既往地仗义疏财,一如既往地制造道德品质高尚的神话,一如既往地赚取劳苦大众的敬仰与社会楷模的优良声誉。他仍然还是王莽,王莽同志是个好同志。> >    王莽有一个儿子叫王获,这小子大概没有受过王莽同志小时候受过的冷遇,也许,从他出生到成长,到长大成人,多少也算得上高干子弟,自然有抬轿子拍马屁的 哥们儿前呼后拥,也多少沾染了一些儿纨绔子弟的习气,据说有一位奴隶竟然冲撞他,这哥们儿气盛,顺手就把这奴隶的小命给消灭了。> >   这不 是大事,在西汉末年的那个时代,还残留着奴隶社会的尾巴。就算一般人家的子弟消灭了一名奴隶,如果奴隶有错,那是该杀,如果冤杀奴隶,也不要紧,按官价赔 偿,也就是一头牛。只是这哥们儿运气不好,他有一位道德品质极为高尚的爹,王莽同志坚定不移地要求王获同学 ... 偿命。> >   的确是社会的楷模,大义灭亲。> >    那个时侯的通讯很不发达,可这舆论就是沸沸扬扬,很快,王莽同志大义灭亲的举动即传到京城。这高尚的举动让那些深受高干子弟欺凌的劳苦大众感激涕零,纷 纷传诵,也让N多 ... 同志为他高唱赞歌,请求最高领导恢复王莽同志官职。又正好,这一年竟然就出现日蚀,这又是最高领导不任用贤人所致的最好说辞…… 呵呵,这日蚀还真出现得是时候。> >   汉哀帝不情不愿地把王莽召回京城。> >   呵呵,机会来也。不到一年,汉哀帝就死翘翘也。中央大权即刻就掌握在那位就是不死的老太婆太皇太后王政君手中。> >   王莽。> >   大义灭亲好啊,再“灭”一个独掌朝政。> >    王政君立9岁的刘其子为帝,史称:汉平帝。国家大事都由大司马王莽作主……这个时候,王政君可信任的人,基本上也就只有王莽了。重掌大权的王莽,首先将 哀帝一朝所宠信的臣子包括外戚或消灭或赶出京城。不久, ... 们即 ... 太皇太后王政君:王莽是安定汉朝的大功臣,恳请太皇太后封王莽为安汉公(“莽 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   但高风亮节的王莽同志打死不受。后来,经各位中央委员多次恳请,实在是盛情难却推迟不过,才非常非常不好意思地“勉强”接受封号,但却将封地坚定不移地退还给国家。> >   王莽同志再一次以实际行动证明,他的确就是高风亮节的好同志。> >    随后,便有道德学士上书太皇太后:您老人家德高望重,而且寿比南山,应该好好保重贵体,您老人家的身体健康就是大汉的健康,也是大汉子民的福分矣,所以 别太为国事操劳,些许小事就交给道德情操都极为高尚的安汉公同志办理吧,他办事,全国人民通通放心,您老人家就安心颐养天年吧(“太后不宜亲省小事”)。> >   王老太婆想想,对啊,王莽同志是可以信赖的好同志嘛,他办事连全国人民都放心,我一个老太婆,还有什么不放心滴?安心颐养天年吧。> >   王莽同志彻底手握大权。> >   平日里,只需捡捡好听的向老太婆汇报就行了。> >    公元2年,中原地区发生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由于多少年来,贵族、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剥削农民,逢到灾荒,老百姓就没法活下去,也都骚动起来。为了缓和老 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建议公家节约粮食和布帛。他当然以身作则,自己先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当作救济灾民的费用。> >   他这一起头,贵族与大臣也不得不拿出一些土地和钱来赈灾。> >   样子总得做做啊。> >   鉴于王莽同志的功绩与贡献,太皇太后下诏把新野(今河南新野)的二万多顷地赏给王莽,王莽同志再次坚辞不受。> >   呵呵,的确好同志啊。> >   王莽还派八个心腹大臣分头到各地方去观察风土人情,当然也顺带将王莽同志的虚心与谦让大肆宣扬。当时,因西汉末年的土地兼并极为严重,中小地主都恨透了兼并土地的豪强,一听王莽连封给他的土地都不要,就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好人。> >   有如此高尚品德的大臣,也许的确千年不遇。> >   王莽越是不肯受封,就越是有人要求太皇太后封他。据说,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上的官吏、平民上书请求加封王莽的人共有四十八万多人。> >   呵呵,按当时的人口计算,基本上会写字的人,都在向朝廷上书。> >   有人还收集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文字,在那个写字要用刀刻的年代,一共有三万多字呢。> >   不知今天的人们是否可以想象,用刀刻出三万多字,应该是怎样的一件浩大工程?> >   王莽的威望,当然也越来越高。> >   时间到了公元5年的一天,汉平帝生日, ... 们纷纷给平帝上寿,王莽同志也献上一杯椒酒。第二天宫里传出话来,汉平帝得了重病,王莽同志即到宗庙祈祷,信誓旦旦写下 ... :愿用自己生命换回平帝命也。可没两天平帝死翘翘也,据推测,汉平帝喝的那杯酒早被王莽做了手脚。> >   不死是马虾。> >   汉平帝死时没有儿子,王莽提议从刘家的宗室里找了一个两岁的幼孩为皇太子,叫做孺子婴。> >   王莽摄政。> >    摄政三年,怪事不断,齐都出“新”井,巴郡冒石牛,扶风挖出石头,未央宫中显现铜符帛图,只有一个内容:王莽是真命天子。某一天,大臣哀章向摄政领导汇 报,上天托梦给他,说是在京城郊区的某一个庙里的洞中有“天策书”。结果在那洞中还真发现有“赤帝”汉高祖加盖了玉玺的所谓的“天策书”。 书上说王 莽应当做真天子,天命如此。而且,当皇帝后还需要十三个辅助大臣……当然哀章自己也在内,其中有两人:一个叫王兴,一个叫王盛。> >   朝庭 里没有这两个人,王莽就派人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王兴是一个看城门的,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个看大门或保安什么的;而王盛是个卖烧饼的小贩。官兵们不由分 说,硬把二人扯进朝庭,这俩仁兄可被吓得不轻,不知犯了怎样的王法?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即被封为将军,一个没有留神即位高权重。> >   呵呵,这天上还真掉馅饼啊?> >   呵呵,这个哀章有意思,马屁拍到这个份上,不过是自己想要谋取高位,为显示“金策书”的真实,胡乱编造王兴王盛……取王家兴盛之意也。不曾想,这世上还真有这两人。> >   这种愚蠢的事情,只有所谓的圣人才做得出来。> >   天下的臣民和所有的 ... 们纷纷劝进,民心所向,人民需要您带领大家奔小康矣。王莽同志,您老就屈尊干干董事长吧。> >   这一次,王莽同志依然推拒,所谓三荐三让,然后嘻嘻呵呵……众望所归,就顺乎民意吧,笑纳笑纳。> >   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改国号叫新,都城仍在长安。> >   西汉皇朝,正是画上句号。> >   这个时侯的“圣女”王政君,才发现自己精明一生,居然被道德品质最为高尚的侄儿忽悠。不过,她也唯有大发脾气之外,无力回天。> >   不过,她老人家的结局不差,5年后,光荣闭眼,享年84岁。至少活到自然死嘛。而且,直到老死也享受“新朝文母太皇太后”待遇。王莽还宣布为她服丧3年,并高调将其安葬。> >   当了皇帝的王莽同志,就大张旗鼓地实行新政改革。> >   既然全体人民都信任我王莽同志,那我就开始新政吧。首先是复古,我们都回到1000多年前的礼制中去吧,那可是一个人人向往崇敬的世界。> >   管他什么世界,先打了复古的旗号再说。> >   然后改制: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 >   这些新政中的土地改制和奴婢私属制在贵族、豪强的反对下,一开始就没法实行;评定物价的权掌握在贵族官僚手里,他们正好利用职权投机倒把、 ... 勒索,反倒增加了人民的痛苦。币制改了好几次,钱越改越小,价越作越大,无形之中又刮了老百姓的一笔钱。> >    周礼改制不但受到农民反对,许多中小地主也不支持他。三年以后,王莽又下了命令,王田、奴婢又可以买卖了。王莽还想借对外战争来缓和国内的矛眉,这一来 又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部族的反对。王莽又征用民夫,加重捐税,纵容残酷的官吏,对老百姓加重刑罚。改制的结果,不仅一般人民深受其害,贵族官僚、地 主也在混乱中蒙受损失,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全国上下一遍反声。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终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绿林赤眉大起义。> >   这哥 们儿绝,在昆阳大败之后,王莽同志不是去深究如何扭转败局,更不是研究良策以稳定局势,而是作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决定:哭天!动用他当时能够动 用的人力物力,驱赶几十万长安市民及劳苦大众轰轰烈烈浩浩荡荡到长安南郊哭天,几十万人啊,嚎啕大哭,悲声齐放,捶胸顿足加就地打滚,犹如波涛一般绵延起 伏好几里地,呼天抢地,声震九霄,哭得那一个昏天黑地!王莽同志更是悲怆动天,几近昏厥……老天和人民都选了朕,为什么又有如此劫难?> >   王莽想不通啊,他当这皇帝,可是全国人民一封又一封的劝进信直接推上的龙椅,可为什么这会儿又群起而攻之?“朕”一生兢兢业业一心为国,而且还,道德标准的楷模,为什么会是如此结局?> >   想不通啊!> >   于是哭,哭他一个大地震颤山河失色。> >   这一哭,时局没有滴滴儿的好转,而且更加恶劣。> >   但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是,竟然有5000多人因哭功卓著被封官。> >   爽吧?> >   干嚎两声,官帽到手。> >   呵呵,这样的愚蠢事情,也只有道德品质极为高尚的王莽同志干得出来。> >   历史,忒不靠谱儿吧?> >   一直以来,都是董事长忽悠劳苦大众,应用自如得心应手。自以为天下民众的智商低能或者不学无术,好糊弄,没想到,员工们忽悠起董事长来,更厉害。> >   可想而知,这后果和结局会是什么,在遍地烽火的过程中,王莽同志自然身首分家。> >   有历史学家称:王莽同志还真是被普天之下劳苦大众推上的皇位。> >   于是乎,这董事长还真以为自己就代表了天下人民。> >   纵观王莽的一生,基本上可以用鞠躬尽瘁来形容,如果他最后不流一泡尿的话。王莽同志从小就是勤学俭朴的好孩子,长大了又是兢兢业业的好干部。普天下一遍赞誉,不绝于耳,却被赞誉冲昏头脑。> >   本是极为聪明的领导干部,却最终干了一件极为糊涂的事情,身败名裂不说,还不得不遗臭万年。> >   王莽不是圣人,他只不过就是一克制力极强的普通人。> >   他与普通人稍有不同的就是,隐藏着极为强烈的野心。> >   任何时候,当一个人高风亮节到不近人情的时候,这个人其实极为危险,弄不好,他就要劫国。> >   事实也的确如此,为了所谓的声誉,不惜向自己的子女痛下杀手,而且滴滴儿都不手软,长子王宇、次子王获、四子王临都是王莽所杀,当然毒杀汉平帝,不惜让自己女儿当寡妇的事情,更是他的作为。> >   虎毒尚且不食子。一个人,道德品质高尚到六亲不认的程度,除了有更大的野心和阴谋之外,还会有什么呢?> >   2000多年过去了,我们扪心自问,王莽同志是人才吗?> >   公平地说:他是。> >   只不过,他的才能最终没有用对地方。> >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一人可以立国,同样的道理,一人也可以劫国。> >   搞破坏其实比搞建设要容易很多。> >   2000年后的奸雄,也想劫国。> >   不好意思,他干了,却没有干成。因为,劳苦大众的觉悟,提高了。

第六章 道德楷模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迫切想回家的诗句 | 历史新知网

    迫切想回家的诗句1.君自故乡来。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 20183年春节给情人的短信

    春节之际,愿您好运永伴,幸福永驻,快乐永随!短信送达的是衷心的祝福:春节快乐!

  3. 捉鸡 ... 狗是什么意思?

    【拼音】zhuōjīmàgǒu【解释】犹指桑...槐。比喻表面上...这个人,实际上是...那个人。【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次日,张氏晓得了,反怪媳妇做格,不去勾搭儿子干事,把一团美意,看做不良之心,捉鸡...狗,言三语四,影射的发作了一场。”【例子】无【相关】百度“捉鸡...狗”

  4. 怎样识别假高丽参

    ◆产于...的人参称高丽参、原植物与国产人参相同,仅因产地和加工...不同而有所区别。分高丽红参和高丽白参两种,以高丽参红著名,其功效基本与中国人参相同。高丽红参的性状特征:为带茎根人参蒸煮后的干燥品。◆人参、高丽参与伪品的鉴别...:断面呈角质状而菊花纹者为高丽参;断面呈角质状而中心部分色较深者为红参;断面白色有放射状裂隙者为生晒参。

  5. 三贞五烈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ānzhēnwǔliè【解释】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同“三贞九烈”。【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三贞五烈”

  6. 柔软下来 然后有爱

    >所以《修得一颗柔软心》是利用零散时间看完的,孩子小憩时、等公交车时、在忙碌焦躁的间隙,看着看着,心慢慢静下来,不再焦躁不安。四十四则禅意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道理,几乎每个故事中都有那么几句话直击心底,触碰到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合上书,发现自己的心一点点柔软下来。既然这世界的坚硬我无法改变,那么我就改变自己吧,至少可以先让自己的心柔软下来。>柔软下来,远离伤害,然后有爱。

  7. 以德报德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ǐdébàoyu【解释】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例子】九公才说恐女儿国将舅兄留下,日后倘有此事,我们就去救你出来,也算“以德报德”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相关】百度“以德报德”

  8. 二战中爆炸的反坦克犬

    今天我发现了二战期间使用爆炸反坦克犬的情况。这些犬,通常是阿尔萨斯犬,也被称为“hundmine”或“dogmines”。它们被训练携带...到敌方坦克上,然后在那里引爆。不,这对狗来说不是很好的结局。这种动物武器是苏联人首先使用的。在1924年决定允许狗帮助军队之后,莫斯科成立了一所狗训练学校。军队招募了警犬训练员、猎人、马戏团训练员和动物科学家。继第一所学校之后,又有12所学校热火朝天地建立起

  9. 梦见头发掉光梦到头发掉光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头发掉光好不好

    做梦梦见头发掉光好不好?梦见头发突然掉光,预示你将有麻烦事发生。病人或老人梦见头发掉光,则是死期已近之意。梦一度头发掉光的头又长出头发的话,则是事业复兴的吉梦。梦见自己秃头,表示生力衰退,会发生令人讨厌的事。梦见吃桔子吃橘子梦到吃桔子吃橘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吃桔子吃橘子好不好梦见掉头发、剪头发,则是守寡的前兆。周公股市梦见头发掉光,股市暗示当日的高价为最极线,但若再长头发的话,则应趁低买进。

  10. 霍去病匈奴未灭就英年早逝,结果200年后,却是一个恶霸完成了此举

    由于霍去病一再请战,汉武帝拨给了他骑兵800人,这是霍去病第一次出战。这是史书对霍去病首次出击匈奴战果的记载,得胜回朝后,汉武帝非常高兴,赐封“冠军侯”,取其勇冠三军之意。霍去病短暂的一生曾四次领兵攻打匈奴,歼敌无数,一生都以消灭匈奴为己任,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壮志未酬。>消灭匈奴,霍去病没有完成,可两百年后有一位被人称为是恶霸的将领实现了,这个人就是窦宪。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