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兴登堡”号飞艇爆炸

飞艇,最初由德国人在1897 年首创。从本世纪初到三十年代,飞艇曾多次大显身手,尤其是在远距离、大规模运输方面,它明显优越于当时的飞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艇主要用于反潜巡逻任务,被称为“水上飞机”。在二、三十年代,欧美许多国家竞相研制飞艇,使飞艇的发展达于巅峰。可是,飞艇毕竟不同 ... 机,它不仅需要大马力的发动机,而且有一个充满氢气的气囊作浮力,因此事故频频。“兴登堡”号飞艇的爆炸,最终宣告了飞艇时代的结束。>在飞艇与飞机的竞赛中,是飞艇首先环球飞行成功。>1929 年8 月8 日至8 月29 日,德国的大型飞艇“齐伯林伯爵”号以美国的莱克哈斯特为起点和终点,完成了航空史上第一次载客环球飞行。这一成功使德国航空工程师、飞艇事业的先驱埃克尼尔备受鼓舞。他决心建造一艘最大的载客飞艇,并以此来建立欧美之间的空中走廊。>1931 年,这艘新飞艇开始设计,并以当时德国总统的名字命名为“兴登堡”号。历时53 个月,费工156 万个小时,耗资360 万美元“兴登堡”号终于在1936 年3 月24 日完工。>这条空中“巨鲸”长245 米,高44.8 米,最大直径41.4 米,总重195.5 吨,可载重19 吨。气囊总体积达20 万立方米,配有4 台1100 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巡航速度为121 公里/小时,可连续不同断飞行200 个小时。艇内设有旅客包舱、淋浴室、餐厅、休息厅、吸烟室,豪华客厅里还放着一架供旅客演奏消遣的大钢琴,飞艇的货舱很大,足可以容纳汽车和小型飞机。>“兴登堡”号问世不久,德国人便启用它开辟了横越大西洋的德国一美国航线。在1936 年一年中,它10 次飞到美国。其中在10 月份,还特地安排了一次所谓“百万富翁”航班,邀请了几十位美国社会名流,包括美国切斯国立银行总裁埃杰克、汽车大王福伊和全国广播公司副总裁洛埃尔等贵宾。>长达10 小时的飞行给这些大亨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兴登堡”号从此名声大噪。>这时的美国,对发展飞艇的兴趣极其浓厚。>1931 年建成的纽约大厦,还特意在楼顶设有一个飞艇系留塔。这座世界上最高的大厦,高1250 英尺,共有102 层。在纪念大厦落成而发售的明信片上,画着“齐伯林伯爵”号系留在培顶的景象。一般的飞机只能在市郊机场起落,而飞艇却可以随心所欲地停系在市中心上空的任何场所。这种特点,正是当时纽约人梦寐以求的乐趣。>1937 年5 月3 日,“兴登堡”号飞艇离开德国法兰克福,开始了本年度第一次越洋飞行。它花了76 个小时,慢悠悠地飞越了大西洋。飞艇内载有61 名机组人员和36 名乘客,飞行的目的地是美国的莱克霍斯特。>5 月6 日下午,飞艇平安地飞临纽约市上空。虽说它并非第一次经过纽约城,但还是有成千上万的市民仰首观看,停泊在赫德森河上的船只纷纷向它鸣笛致敬。飞艇鱼尾形尾翼上,那令人不快的“卍”字符号从地面上可看得一清二楚。飞艇上的乘客则透过玻璃窗,鸟瞰曼哈顿岛的全景。>飞艇快要着陆了,艇长马克斯·普鲁斯和副艇长恩斯特·列曼为降落作了最后安排。经过漫长旅行的乘客,悠然自得地坐在宽大的游廊式的休息厅里。乘务员在走廊里来回奔忙,正从25 个舱房里往外搬行李。>当乘客离开休息厅时,都需接受一位乘务员的检查,主要是不准他把吸烟用的火柴带走。由于客舱上方有700 万立方英尺的氢气,故此防火措施极其严格,临近气囊的所有设备都覆盖着橡胶,在附近工作的人员均穿着石棉衣服,连发动机也是特制的,不用点火装置起动。>受大西洋逆风和暴风雨的影响,飞艇的速度有所减慢。飞艇抵达莱克霍斯特海军航空港的时间,从原订早晨5 点延至下午3 点,晚点近10 个小时。>这可苦透了在机场等候的人们,尤其是那些新闻记者和摄影师,他们一大早就赶到机场了,现在,一个个都愁眉苦脸,怨声不迭。况且,远离城区,人们无所事事,更觉得枯燥无味。>下午3 点12 分,“兴登堡”号飞艇终于在莱克霍斯特北面上空出现了。>然而,就在这时,天空突然乌云滚滚。普鲁斯艇长不禁担心起来,他立刻通知机场:暂缓着陆,请再等2 小时。机场控制塔的负责人查尔斯觉得这位艇长未免太谨慎了,但他也深知德国飞艇公司一向注重安全,从不鼓励冒险,所以没有坚持要飞艇马上降落。于是,等在机场的人们眼睁睁地望着飞艇一掠而过,继续朝南飞去了。突然,天空一声炸雷,下起了大雨,人们东奔西跑,纷纷找地方躲雨。>下午6 点刚过,查尔斯用无线电通知普鲁斯艇长,天快转晴了。此刻“兴登堡”号已飞临费城南部上空。接到信号后,飞艇马上调头回飞。飞艇内,乘客们正在举行盛大的宴会,庆祝乔治六世在伦敦举行加冕典礼。乘务员们乘机将乘客床 铺上的被单统统收起来,为在午夜再次起飞返回德国提前作好准备。>在莱克霍斯特海军机场上,又聚集了1000 多人,翘首仰望着夜空。250 名地勤人员已各就各位,只等飞艇降落。7 点刚过,飞艇飞回机场上空,在空中盘旋。此时倾盆大雨已减弱为毛毛细雨。在查尔斯的导航下,飞艇从500 英尺的高度开始徐徐降落。>飞艇上的乘客们纷纷拥在窗口,向下张望,一个个神情愉快,喜笑颜开。>他们每人为这次单程飞行花了400 美元,但都觉得非常值得。杂技团 小丑演员约瑟夫·斯潘德扫视着机场上欢迎的人群,寻找着来接他的妻子和儿女,他们居住在美国长岛。斯潘德是法国人,他经常来往于美国和德国之间参加演出,希特勒当局早就认为他有间谍嫌疑,一直派人盯梢。为防范他在“兴登堡”号上搞破坏,党 卫军的特工人员受命跟踪监视他,也乘上了这次航班。>等待已久的水兵和海军陆战队员们终于抓住了飞艇上抛下来的降落索。>此刻,时针指向7 点23 分。飞艇正式着陆了。这时,飞艇尾部突然颤动了一下,似乎气囊漏掉一些气体。为保持飞艇的平衡,普鲁斯艇长命令放掉1000 加仑的尾部压舱水。>由 ... 艇驶近停泊塔时速度过快,普鲁斯又命令倒开尾部的两台柴油发动机,没想到发动机在排气时火花飞溅,而酿成了随之而起的悲剧。>在机场现场的新闻记者中,有一位是来自芝加哥WIS 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赫伯特·莫理森。他与技术助理查利·尼尔逊一早就赶到这里,搭起了临时播音棚。他们将为“晚餐钟声”专题节目 ... 飞艇着陆的现场录音。当莫理森手持话筒走出播音棚进行现场报道时,他怎么也想不到这次播音竟成了世界广播史上最著名的新闻报道之一。>莫理森抬头望去,飞艇似乎一动不动悬浮在离地面一百多英尺的空中,他可以清楚地看见挤在飞艇窗口的乘客在招手致意。海关、 ... 局和“公共保健中心”的官员们正陆续赶到现场。德国飞艇公司的美国代表帕特·多灵先生也一早就赶到这里。>当地勤人员将3 根降落索固定在系留柱上时,莫理森开始向听众现场播音了:“女士们,先生们!人们盼望已久的飞艇来了,真的到来了!这个空中的庞然大物真是妙不可言!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多么蔚为壮观的场面!在夕陽的辉映下,飞艇就像镶嵌在湛蓝天幕上的一块宝石,熠熠闪光..”>突然,一声巨大的爆炸犹如晴天霹雳划破晴空。“兴登堡”号尾部冒出一团 火焰,红白色的火焰迅即覆盖了整个鱼尾形昆部,那令人讨厌的“卍”>符号转瞬间被烈焰吞没。>莫理森目睹这可怕的情景,播音的音调骤变:“ 哎呀!不好,我们的飞艇着火啦!..怎么回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简直太可怕了,我的上帝!>不好,飞艇上的火烧得更厉害了,它到处都在燃烧,而且还在坠落 !..”>“兴登堡”号在爆炸声中断为两截,尾部下坠,腹部和头部却冲向半空,在炽热的空中停留片刻后,又摇摇晃晃地坠落 下来,到处都吐着巨大的火舌。>这惨景斯潘德的妻子也看得一清二楚,可一开始她还以为那喷发的火焰是飞艇着陆而燃放的焰火呢。不料紧接着就是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所有在现场的人都目瞪口呆。摄影师劳里·肯尼里当时正站在地勤人员中间,事后他心有余悸地回忆道:“爆炸发生后,飞艇就像纸糊的一样,裂成碎片。飘飘洒洒,坠落 在我们周围的都是着了火的篷布片。”>普鲁斯艇长开始只感到一阵轻微的震动,他还以为是一根降落索断了,而接下来的爆炸声和人们惊恐的尖叫声使他顿时明白过来。“飞艇失火了!”>报务员大声喊叫着。突然,飞艇尾部猛地下坠,顷刻间,人、用具以及所有没有系缚住的东西全都翻滚着,一起倒向尾部。>此刻,莫理森冒着被飞艇坠落 的残片砸伤的危险,继续以悲痛的语调现场播音:“这太可怕了!这将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灾难之一。飞艇上有那么多人,他们该怎么办呀!..我不忍心再目睹下去了,我、我..听众们,我不得不暂停一下播音,因为我的声音已经嘶哑。这是我生平见到的最悲惨的灾难!”>摄影记者墨利·贝克十分老练沉着。爆炸发生时,他把镜头迅速地对准了飞艇。实际上,他难免也有点紧张,当他摄下灾难发生瞬间的照片后,他的手指不由自主地连续按动快门,过了好久才清醒过来。然而,他摄下的这一连串照片,却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照片。>7 点25 分,即飞艇起火后一分多钟,飞艇尾部便撞落到地面。在现场目睹爆炸惨景的人们,很难想象飞艇中会有人侥幸活下来。实际上,有为数不少的人居然逃过了这场灾难。>爆炸刚一发生,有二、三十名很快醒悟过来的机组人员和乘客,立刻从各个舱房里往外跳。可惜当时飞艇离地面尚有七、八十英尺,因此他们多数都跌落在沙滩上丧命。尾翼装配工汉斯·弗兰德是机组人员中幸免于难者之一。当时,他刚把降落索从飞艇腹部扔向地面,就突然被大火围困了,而接着的爆炸又将他震昏,可他却下意识地抓住降落索滑落地面,结果幸运地得救了。>服装商菲利浦·曼戈恩一下子被甩到了舱板上,他尽力爬了起来,试图打开一扇窗户,可怎么也打不开。他搬起一把椅子,硬是将窗子砸开,钻过去纵身跳了下来。紧接着燃烧着的飞艇残骸纷纷掉落他的身边,挡住他的逃路,他急中生智,在沙地上挖了个洞,从残骸底下爬了出去。>飞艇的机械师尤格恩·史切伯尔爆炸时正在尾翼的一个吊舱内工作,他还未明白怎么回事,就被震落的硬物砸昏。几分钟后,他苏醒过来,却发现自己已在地面上,竟奇迹般地没受什么伤。>有一个名叫伦纳德·艾德特的乘客,他乘坐飞艇的目的,是为写一本有关飞艇的书收集素材。第一声爆炸传来,他还毫不在意,直到16 个气囊一个接一个地爆炸,大火蔓延到他的舱房门口时,他才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他一把拖住妻子,一起爬上窗台,跳了下去。结果,夫妻俩都幸存下来。>一位名叫麦瑟尔德的乘客,一家都在飞艇上,出事时她大声呼叫丈夫,但丈夫却不知去向。她意识到只有靠自己去救她的3 个儿女了。她把儿女一个个抱到窗前,先奋力举起10 岁的女儿,可女儿太重了,她只好放下。接着她抱起两个儿子,竭尽全力把他们塞出窗口。两个小孩子得救了,她也在两名机组人员的帮助下,脱离了险境。而她的丈夫和女儿始终没有救出来,被大火活活地烧死了。>杂技团 小丑斯潘德好不容易从舱内爬到舱外,毅然从离地面约40 英尺的高度跳了下来。跳下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尽快离开此地,因为不时有飞艇的残骸飞落地面,在他周围着火燃烧。他艰难地匍匐爬行,终于逃离险境。>当飞艇的头部摇摇晃晃地向地面坠落 时,美国总统格兰恃的后代、63 岁的乔治·格兰特异常冷静地站在窗前,直至快逼近地面时,才奋力一跃,跳离飞艇,结果仅受了些轻伤。>然而,并非所有的乘客都能做出理智的反应。有一位退休的德国商人,他一边绝望地喊着“完了,完了”,一边像没头苍蝇一样跑进了大火熊熊的过道。另有一些人则不知所措,在舱内东奔西窜,到处寻找自己的家人。船王约翰·潘尼斯在寻找妻子时被大火吞没,他的妻子也葬身火海。>艇长普鲁斯和副艇长列曼是最后一批跳离飞艇的。当时,飞艇头部向地面坠落 的速度已经加快。他们二人从飞艇腹部的窗口跳下,衣服和头发都在燃烧,就像是两只从天而降的火鸟。他们着地后,又不顾自己的伤痛,多次来回帮助营救乘客和机组同事,他们由于烧伤严重,最终被人抬上救护车,送进医院。>飞艇残骸轰然落地后,上面的幸存者都争先恐后地往外冲,他们或跑或爬,或由他人背着搀着。许多人被严重烧伤,浑身—片焦黑。>营救人员的大无畏精神令人敬佩。几十名地勤人员和海军陆战队队员冒着烈火冲进“兴登堡”号残骸,从中搜寻尚未离去的幸存者。他们在火势较弱的控制舱内找到一些无力逃离的老弱乘客。其中一名年老乘客,全身无一块好皮肤,只是从他微弱的呼吸里,营救者才知道他还活着。这些人即刻由救护车送往医院抢救。>爆炸发生后仅几分钟,大批消防人员和医务人员就火速赶到现场。在机场还临时设立了医疗室。机场的停车库则成了临时停尸所。到晚上10 点45 分,“兴登堡”号遇难的人数统计出来了:死亡34 人。加上后来在医院去世的普鲁斯艇长和列曼副艇长,共36 人。在如此大的空难中,艇中的97 人,约有三分之二的人生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幸运的。这主要是因为失事时飞艇离地面不很高,而艇舱并没有直接硬撞到地面。这大概与庞大的艇架和气囊很自然地起到降落伞和缓冲器的作用下无关系。>“兴登堡”号飞艇失事的新闻震动了全世界。这次惨剧的全部照片和众多目击者的叙述,使它的影响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飞艇事故。莫理森的现场录音报道在次日下午由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播出。在以后的几天中,美国各大影剧院又放映了有关的新闻纪录片,令观众们看得惊心动魄,毛骨悚然。>出事当天,人们就在乱七八糟的飞艇残骸和碎片中着手调查事故的原因。有一支鲁格尔手槍引起人们种种猜测。因为它显然发射过一发 ... ,但谁也无法断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不久,美国和德国都专门组织人员进行调查。美国方面认为,飞艇的起火爆炸,很可能是当时暴风雨所产生的球形闪电所引发的。德国方面则认为,飞艇尾部的抗剪力钢丝将尾部气囊划破,致使氢气外漏;又由 ... 艇是在雷云区盘旋几个小时后才着落,艇体带有静电,而被雨淋湿的降落索与地面接触后便产生电火花,使外漏的氢气点燃爆炸。>双方的调查都基本排除了人为破坏这一点,这也许是考虑到免得使德国 ... 尴尬。但很多人都认为,是混在乘客或机组人员中的反纳粹分子在飞艇上放置了炸弹。>有不少人认为,假若飞艇使用的是氦气而不是氢气,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惨剧了。据说,“兴登堡”号飞艇的副艇长列曼在医院弥留时,嘴里一直在嘟嚷着:“氦!氦!”然而,当时氦的主要生产国是美国。美国担心德国把飞艇用于军事目的,坚决拒绝出口氦气。因而从历史角度看,可以说是德国法西斯希特勒葬送了“兴登堡”号的光明前途。>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兴登堡”号这一希特勒自鸣得意的空中巨物,终于在烈火中化为灰烬,这无疑对德国法西斯是一沉重打击。>就在“兴登堡”号失事的时候,另一艘巨大的德国飞艇“齐伯林伯爵”>号正从巴西飞往美国。艇长从无线电广播里获悉了“兴登堡”号失事,但他没把这一消息告诉乘客,以免引起恐慌。这次飞行成了“齐伯林伯爵”号飞艇最后一次载客飞行,从此它就退出航空舞台,仅供人们参观了。“兴登堡”>号飞艇的爆炸,标志着飞艇作为一种空中公共运输工具的时代的结束。人们对飞艇从此失去了兴趣与希望,尽管它在舒适性方面远胜 ... 机。此后,空中运输逐渐为飞机所取代。(陈继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兴登堡”号飞艇爆炸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世界最大飞机成功试飞

    [照片: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飞艇]5月10日,根据混合动力飞行器的说法,Airlander10总共飞行了180分钟,测试飞机的操纵性、改进的着陆技术等。重新设计和改进的Airlander10于2016年8月进行了首航,启动了一个飞行测试计划,以评估飞机的性能,并试图将飞艇飞离其在英国卡丁顿的基地更远。这一最新飞行有两个主要目标,除了安全完成起飞,飞行和着陆。

  2. 高空飞行:7艘后兴登堡飞艇

    ,但毫无疑问,1937年5月6日的辛登堡大火,为正在萌芽中的飞艇工业敲响了丧钟。试飞定于2010年进行。Aeroscraft公司的飞艇工程师正在接受一项巨大的挑战——建造一艘拥有5000平方英尺内部空间的飞艇。Airlander10Airlander10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于2016年8月17日首次飞行。长247英尺(75米),齐柏林NT飞艇明显短于庞大的兴登堡飞艇,后者长804英尺。与兴登堡号不同的是,现代齐柏林飞艇是用氦充气的,氦的浮力比氢小一些,但也远没有氢那么易燃

  3.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兴登堡灾难?

    1937年5月6日,兴登堡飞艇在试图降落在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的海军航空站时被火焰吞没并坠毁在地。80年后的今天,人们仍在猜测5月份那个决定性的夜晚发生了什么,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兴登堡号的沉没飞艇历史学家丹·格罗斯曼说:“从安全的角度来看,飞艇总是有问题的。”“兴登堡灾难有点神秘,但老实说,我不认为这是有原因的。”除了阴谋之外,据格罗斯曼说,兴登堡灾难唯一真正的谜团是氢泄漏的原因。

  4. 照片中:兴登堡灾难的历史

    看看这些照片来探索兴登堡的历史,包括它的火热消亡。兴登堡号的气量为7070000立方英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飞艇。在机库在这张照片中,兴登堡号...纵进入机库。从灾难中吸取教训辛登堡号灾难成为飞艇旅行结束的象征。

  5. 兴登堡坠毁:飞艇旅行的终结

    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的兴登堡灾难标志着载人飞艇时代的结束。当时,兴登堡号本应迎来飞艇旅行的新时代。齐柏林飞艇,包括兴登堡飞艇,有由环和纵梁构成的刚性框架。兴登堡号比其他飞艇更宽,这使它更稳定。5月6日晚7点后,兴登堡号接近莱克赫斯特。在最后一次飞行中,兴登堡的军官们受到纳粹党的压力,要求他们严格遵守时间表。格罗斯曼认为,你应该等到空气中的电消散后再降落,的余波的兴登堡坠毁结束了飞艇时代亚当斯说:“再

  6. 当你不看的时候,工程师们把一架飞机和一个飞艇结合在一起做成了一个飞艇

    显示J型飞机在西雅图上空飞行的3D渲染图。伊根飞艇当你越过一个飞艇与飞机,并给它一些直升机功能会发生什么?一家总部位于西雅图的寻找投资者的公司称,一艘比空气更轻的plimp混合飞艇诞生了。最后,他和他的孪生兄弟乔尔找到了工程师丹尼尔·雷默,他同意采纳他们的半充氦飞机的概念,并将其变成一种可飞行的设计。伊根说,这架无人机可以用于广告宣传、土地和农业调查、搜救和监视。

  7. 兴登堡号并非孤军奋战:以下是23次有趣的飞艇冒险

    第1页,共3页:第1页第1页第2页第3页飞艇在喷气式飞机主导航空运输之前很久,各种轻于空气的船只被称为飞艇,它们试图将海上船只的能力与在空中翱翔的全新能力结合起来。几十年,现在被称为飞艇的伟大时代,世界各地的航空先驱们试图通过更大、更复杂的飞艇设计来超越对方,同时进行更长、更大胆的空中航行。吉法德飞艇吉法德飞艇于1852年在法国建造,是第一艘真正可操纵的飞艇。于1906年至1908年,齐柏林又建造了三艘实验飞艇。

  8. 意大利首次在战争中使用空军

    在105年前的今天,1912年3月5日,意土战争,意大利首次在战争中使用空军。网络配图1898年,德国的齐柏林首次设计和制造出了硬式飞艇。这种飞艇使用结构完整的骨架保持气囊的外形,采用活塞式发动机作动力,因而飞行性能好,装载量大。1900年,齐柏林驾驶他那庞大的硬式飞艇成功飞越了康斯坦茨湖,引起轰动。1911年的意大利—土耳其战争中,意大利首次使用了3艘飞艇对土耳其进行侦察和轰炸。

  9. 美国飞艇创造环球航行新纪录

    在88年前的今天,1929年8月29日,美国飞艇创造环球航行新纪录。网络配图1929年8月29日,格雷夫-齐柏林号飞艇结束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环球航行,今天返回新泽西州的莱克赫斯特。齐柏林号历时21天7小时26分的飞行创造了环球航行的新纪录。这艘飞艇载着16名乘客和37名机组人员于8月8日清晨离开莱克赫斯特。

  10. 充满巧克力的2012世界

    他们向儿子保证,他们很快会用飞机把隆巴特巧克力送到伦敦。隆巴特巧克力用飞艇运到伦敦这张卡片显示隆巴特巧克力是用飞艇从法国运到伦敦的。在2012年停下来吃一些隆巴特巧克力一名男子告诉司机一个飞行的机器停下来吃巧克力。

随机推荐

  1. 关于爱情的唯美短语-感人的情话

    六、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不完美的,才叫人生。其实生命极其有限,每一个不曾努力的日子,都是对自己的一种辜负。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挥掷时光;最大的珍惜,莫过于时不虚度。人们总是把离开后的情绪,当成是深情。一帘烟雨的轮回,成全了多少天涯的相依?梦里天涯,许多人,终要忘记;许多事,总会随风。忧伤和叹息的深夜,依然会被突如其来的喧嚣触痛。人世间的永恒,从来不是相聚,而是相离。

  2. 日销月铄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rìxiāoyuèshuò【解释】一天天一月月地销熔、减损。【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日销月铄”

  3. 老妇人嫁女

    很久以前,有个妇人生了两个女儿,长得如花似玉。大女儿在途中遇见了一位有钱的阔少爷,这位阔少爷的钱多得晃的她都睁不开眼睛,好久她才回过神来,看到财大气粗的阔少爷不论到哪里,人们都对他恭恭敬敬的。阔少爷听了大女儿的话后,思考了一下说:“美丽的女孩,你的美丽确实让我倾倒,我的心也被你大胆的表白所征服,所以我愿意娶你为妻。”大女儿听了很高兴,带着阔少爷回家去了。妇人见劝说无效,只好答应了两个女儿的婚事。

  4. 如何评价明代内阁首辅赵志皋?两任首辅赵志皋生平简介

    次年,首辅王家屏罢官,由赵志皋暂时接替。万历二十一年,王锡爵返回朝廷,为内阁首辅,又因“争国本”事件于次年五月辞官,赵志皋接替王锡爵成为内阁首辅。第二年春天,王家屏被罢免,王锡爵受召见还没有到京,赵志皋暂任首辅遇上宁夏发生变故,军事大都由他商议决定。赵志皋两次上疏辩解,皇帝都不追问。皇太后的诞辰,皇帝接受朝贺完毕,在暖阁召见辅佐大臣,赵志皋主张宽恕御史彭应参。

  5. 黄帝真实性别:黄帝是男还是女?

    黄帝真实性别:黄帝是男还是女?  黄帝,是稍后于炎帝出现的一个大帝。在三皇五帝中,他的名声最响,业绩累累,被推为中华民族的老祖宗。我们称炎黄子孙,就是把黄帝和炎帝作为祖先崇奉的最好证明。  无论是历史典籍还是神话传说,都有许多关于黄帝的记载。在昆仑山上,有一座庄严华美的...

  6. 一半一半

    世间上好人坏人,各占一半一半,善与恶,好与坏,都各占一半一半,就是佛与魔,也是各拥有了一半,谁也没有统一了世界。虽说这个世间一半一半,有时恶的一半要胜过善的一半。这是一半一半的世间,这也是一半一半的人生,虽然善恶、好坏、是非,互有销长,但最后的原则,仍然是一半一半。因为这世间,无论好人坏人,他们所拥有的都是一半一半。

  7. 历史上真实的刘禅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禅不是扶不上墙的阿斗,当然要说他的能力,虽然比不上秦皇汉武这样的雄才,可也称得上是仁慈、开明的君主。不过在众人的坚持下,魏延谋反已成定局,刘禅也只好默认了这个事实。>有蜀一朝,也是历史上少有的,没有外戚、权臣、昏君的朝代,蜀汉立国四十三年,虽偏安一隅,却是三国时期最为稳定的国家,刘禅实在功不可没。

  8. 元宵祝福语_狗年元宵节的祝福语_元宵祝福

    又一轮美丽月亮,又一个元霄佳节,又一段幸福时光,又一次真诚祝福.祝你:团团圆圆!祝你元宵节聪明赛一休,做个状元郎!值此元宵佳节,衷心祝福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元宵快乐!

  9. 陈彩琼:不烧香,无敬天地之心;起得很晚,有多淫之意

    后来这个冥界的官吏就说:“这个人他本来应该是饥寒贫困的,但是因为他有存好心,他很喜欢布施,也很喜欢救济,所以他能够白手起家。他的寿命本来应该是要到五十九岁的,但是这个人他不烧香,而且起来得很晚,每天都起床起得很晚,所以他所有的这些做好事、布施这些就都消掉了。”所以各位,烧一炷香也是有那个恭敬心啊!那么他说“不烧香,即无敬天地之心;那么他睡,起得很晚,就是有多淫之意。”

  10. 下面哪个事件在《史记》中查不到?

    昭君出塞发生在西汉晚期汉元帝时。而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汉元帝比汉武帝晚了将近100年,所以司马迁是无法预知后事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