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兰台说史•精神病人 ... 人是否免罪 国人吵了几千年

简单口角引发斩首血案 2月18日下午4时11分,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公安分局通过官方微博“平安武昌”发布一条消息:2月18日中午12时25分,武汉市武昌火车站附近,发生一起恶性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胡某(22岁,四川宣 ... ),因口角 ... ,在一面馆门口持面馆菜刀,将面馆业主姚某头颅砍下。惨案发生的武昌火车站东广场附近武南一村,是个城中村。村里开着许多小旅馆、小餐馆,主要为过往的外地旅客服务。 据称,双方因为一元起了争执,互不相让。在胡某行凶的几分钟时间里,很多人围过来但并不敢靠近,约有50多人先后拨打 ... 报警。行凶后,胡某并未逃窜,民警现场将其抓获。 犯罪嫌疑人胡某 据胡某东母亲冉小芳(化名)介绍,胡某性格不好,脾气暴躁。在三墩乡中学念的初中,但由于成绩不好,初中没有毕业便辍学,十六、七岁开始外出打工。而且胡某脑子不好使,而且性格暴躁,经常从工地上跑掉。红星新闻记者在宣汉县三墩乡龙虎村采访时,当地村组干部提供的胡某残疾证复印件显示:2010年10月25日,宣汉县残疾人联合会向胡某东颁发了残疾人证,其残疾类别为“精神”,残疾等极为“二级”,其监护人正是父亲胡大平。“他的病时好时坏,发作起来就没法管。” 按照我国的刑法,如果证明其精神病完全属实,那么按照中国的刑法可以减免罪责。其原理也很简单,就是人类其实并非自己想的那样可以控制住自身的行为。很多时候人类的行为是根据其潜意识来的,每个人都可以在一瞬间产生无数的念头,甚至连其本人都没有察觉到。而精神病人和受到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就特别容易被自身的情绪所感染(详情参考兰台说史·人类进化与社会进步过程中为何出现霸凌)。但是回过头我们仔细一想,中国古代或许早就对此有所认知了。 南北朝时期才初现对精神病犯人的法律条文 据现有资料,中国古代法律对精神病人犯罪进行规定最早始于西周时期。《周礼》记载,司刺掌三赦之法: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蠢愚。幼弱、老旄即年幼和年老之人;而蠢愚的含义据郑玄解释是指生而童昏者‘,即天生呆傻之人。《周礼》三赦中关于幼弱、老旄犯罪应予赦免的说法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因为能够反映西周时期法制状况的《礼记》亦称:“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而且战国时期的法律亦有关于老幼犯罪应当予以赦免的规定。但《周礼》关于`赦蠢愚’的记载没有得到其他资料的佐证,因此仅凭这一记载还不足以认定西周时期已经存在对于精神病人犯罪免予刑事处罚的做法。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就再也没有见到关于保护精神病犯人的律令条文了。东汉时期,关于精神病人犯罪是否应当减轻或免予处罚的问题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些朝廷重臣亦开始对此发表看法。汉安帝年间的三公曹 ... 奏称:“狂易 ... 人,得减重论(狂易谓狂而易性也),父子兄弟相代死,听,赦所代者”。很显然, ... 所指的狂易者就是重度精神病人。虽然 ... 关于精神病人犯 ... 人罪应当减轻处罚的主张得到了当权者支持,因而“事皆施行”,但这一做法并没有成为定制。因为在 ... 之后的东 ... 郑玄仍然认为东汉时期并无对犯罪精神病人进行赦免的法律。由于人们对于精神病人犯罪后是否应当减免处罚没有取得共识,故而这一时期精神病人犯罪应当减免处罚的主张没有能够制度化。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 北齐时期,法律开始对于精神病人的犯罪行为给予特殊的对待。虽然在对特殊犯罪群体的程序性措施上,法律规定对“侏儒、笃疾、癃残非犯死罪,皆颂系之”,这同以往的法律并无太大变化。但在实体措施上,法律认为`合赎者,老小阉痴并过失之属‘。很显然,齐律所指的`痴’应当视为精神病人。其实体上的优待措施是以赎代刑,但若是犯重罪十条,则不可以赎。不过此时的法律依旧非常粗陋,今天世人皆知的一个常识就是精神病是分等级的。例如本文开头的那位斩首者,就是一名二级精神病患者。而此时的法律对于判断程度是没有一条明确的界限的。 唐朝开始系统化地判断精神病犯人 一直到了唐朝法律才算是对此有了初步判定。 唐律关于精神病人犯罪的法律制度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将精神病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程度较轻的,称为痴,在法律中列入废疾;一种是程度较重的,称为癫狂,列入笃疾。痴者犯流罪以下,收赎,犯三流及死罪则依律处断。癫狂者则不仅流罪收赎,若犯盗及伤人罪应死,也是收赎;只有犯反逆、 ... 人应死者,(才)上请。当然,上请的结果可能是收赎,亦可能是依律处断。另外,对于犯恶逆罪程度较轻的精神病人,处理的方式亦是上请。 唐律对于精神病人的优待还表现在若他们是谋反谋大逆犯罪行为的缘坐者,男子达到癫狂的程度,可以免予缘坐,妇女只要达到痴的程度,即可免予缘坐。第二,唐律考虑到精神病人的精神状况易于变化这一特点,规定若精神病人在犯罪时精神有障碍,而案发时,精神已经正常,则按照其犯罪时的精神状况予以优待。而精神病人若犯罪时精神正常,但案发时精神出现障碍,则依案发时的精神状况亦给予优待。第三,除实体上的优待措施以外,法律还赋予精神病人在作为被告接受审讯时,不得对其拷讯的待遇,对其犯罪事实认定只能依据众证定罪。唐律关于精神病人规定的第二和第三方面为宋元明清立法相沿不改。 明清律则增加了笃疾者不得令其作证的规定,笔者认为这一规定针对疯癫者(即重度精神病人)而言,无疑是合理的。 不过在古代因为伦理和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关系,其精神病判定注定无法像今天这样发达而系统。 西方医学和社会学传入根本上改变了量刑模式 上文所述中国早在周朝就已经意识到了精神病,但是一直到唐朝才成功将其系统化,这毫无疑问会极大地推迟相关司法的发展。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定的身体观。 在儒家伦理学中,身体不仅仅是心理的物质基础,人的生理状态也被赋予了精神内涵,人的身体承载着生理与伦理的双重意义。因此,精神病人不但不是值得同情的弱者,反而是冥顽不灵的恶人。如《后汉书》的作者,南朝人范晔在评论上文中东汉 ... 的“狂易 ... 人,得减重论”的观点时说:“然其听狂易 ... 人,开父子兄弟相代死,斯大谬矣,是则不善人多幸,而善人常代其祸,进退无所措也。”范晔是当时的知识精英,把精神病人当作“不善人”,那么在普通人心里,精神病人犯罪就更难以获得同情了。更为糟糕的一直到和西方文明大规模接触之前,中国人都没有诞生系统的科学体系,导致虽然形成了精神病犯罪可以减免的法律条文,但是判定的手段却显得非常的落后。 患有精神病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 而在西方精神疾病医学化开始于18世纪晚期,而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开始出现精神病人犯罪免责的法律条文。如18世纪的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完全丧失理智的疯子可以免于负刑事责任。1800年英国负责谋 ... 英皇乔治三世的哈特非尔德案件的大法官肯扬曾强调说:“罪犯如果患有精神病即不负刑事责任。”法国在1810年颁布的法国刑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如被告人实施犯罪时,有精神病即不构成重罪,也不构成轻罪。在此,患有精神病成为了判定无责任能力的充分条件。和中国不同的是,此时的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已经有了系统的科学体系,对精神病人的分类可以做到详细而准确。 人类学家特纳曾提出,“身体”在西方人文与社会科学界的缺席,是因为长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普遍地接受了笛卡尔的遗产——身心二元对立论, 在身体和心灵之间没有互动,至少没有重要的互动。这种身体的屈从性成为西方认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因而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中,“心灵”抑或“灵魂”才是研究所需要关注的,而“身体”则被纳入以科技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科学领域内。 在近代以后中西得以大规模交流,中国得以全面引进西方的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而根据中国法律间歇性的精神病一样要负有刑事责任,本文开头的斩首者是否会得到法律的惩处让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兰台说史•精神病人 ... 人是否免罪 国人吵了几千年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一生几乎没有打赢过官司的传奇律师—张思之

    提起张思之先生,恐怕现在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作为律师,张思之并不特别为公众所知,所办案件也多因敏感而少有公开,更不为媒体报道。

  2. 揭秘:中国《继承法》诞生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故事

    张荆律师告诉记者:没有当事人自己的事前安排,在继承法也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当时是没有关于法定继承代位继承的先例。像曾昭抡这样没有孩子,却有这么多的财产,再加上曾先生和他的妻子两边的亲属又都比较多,这就凸显出来我们的继承法其实是一个缺位的空白的状况。1985年10月1日,《继承法》正式实施,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将私有财产合法继承给子女和其他亲属的权利,《继承法》确立了四项原则。

  3. 睡虎地秦简说秦朝徭役遇雨免罚,那么是陈胜和司马迁撒谎了吗?

    过去我们对秦朝的认识,一般来源于传世文献资料,而这些资料又大多从汉朝人的角度来描述,最典型的就是《史记》。

  4. 纽约周刊「 ”曾格案”:「 ”新闻自由”的立法原则是怎么产生的

    马克思在《论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上说:「”新闻自由就是人类自由的实现。没有新闻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会成为泡影。”余定宇先生说,「”新闻自由”这个全世界宪法里的原则,竟产生于200多年前在纽约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曾格案”。这宗经典案例发生在1735年。故事的主角是个出版商,名字叫约翰·彼得曾格(J.P.Zenger)。英国...控告他在《纽约周刊》发表的文章中,「”批评和诽谤”了英国皇家总督柯斯比。

  5. 「 ”喝酒犯法”、「 ”不婚坐牢”,古代奇葩法律分分钟带你走......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的稳定,离不开法律的健全。自古以来,各个政权为加强统治,巩固权力,推出了很多法律。在封建统治阶级眼中,法律就是维护皇权的工具,因此,一些奇葩法律诞生了。用现代的观念看,既出人意料,又有趣搞笑。西周时期——「”有罪没罪,先看人品”法律体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在夏、商时期,神权法占绝对主导地位,所以统治者每逢审判,必然要先进行占卜,然后根据占卜结果进行判决,等着上天

  6. 真遇上青天大老爷,你绝对消受不起|大象公会

    在各类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经常能看到各种青天大老爷,刚正不阿,明察秋毫,为民做主。到了港台电影中,「八府巡按」成了青天大老爷的代名词。而到了明清的司法制度下,女性状告丈夫、晚辈状告长辈已经变成了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随着法律儒家化的进程,这条法律变成了亲属关系之间不得相互控告。首当其冲的危险来自于衙役。毕竟,不是每个县官都是戏文里的青天大老爷,有时候,他们也希望

  7. 下人上诉,在屈必申,浅析唐代版的国家赔偿,不健全但值得肯定

    引子:今年九月,吉林省高院作出国家赔偿决定,被关押23年后获判无罪的金哲宏最终得到了468万元的国家赔偿。金哲宏获得了国家赔偿最高纪录金额此金额刷新了同类无罪冤案中最高国家赔偿记录,然而相比现代文明社会的国家赔偿来讲,如果把此类冤案...的事情放回唐代的话,那么当事人面对朝廷对其的补偿,一定会倍感失落。

  8. 春秋战国已出现「 ”物流”?说说秦国对「 ”粮食运输”有何法律规定

    大车哼哼,毳衣如璊,岂不尔思?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9. 清朝的一条法律,一直沿用到1971年才被废除,曾让许多人羨慕

    自人类文明产生社会组织以来,社会生活的准绳也随之产生。从最初的习惯法,到后来的成文法,人类的法治历史经历了漫长的演变。

  10. 千古奸相李林甫为何能保国家繁荣,他究竟有何能耐?

    影视作品中的李林甫一提到唐朝丞相李林甫,大家或许就联想到「”坏人、奸诈、祸国”这些词。的确,李林甫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奸相,他贪恋权力,不择手段……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唐朝担任宰相18年又7个月,是唐朝任职时间最长的宰相。张九龄,姚崇等人都只是做了几年。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让唐玄宗如此赏识呢?主持修订法律条文,领衔完成《唐六典》唐玄宗时期,国家发展遭遇了许多困难。正当唐玄宗苦思冥想国家前途的时

随机推荐

  1. 陶宏:用画笔记录佛与山水的故事

    陶宏先生是我国第一批用油画语言研究佛教艺术的画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就是山水画和佛像。陶宏是四川忠县人,他的家乡距离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仅有百里之遥,从小就对佛教文化耳濡目染的他,在长大成人后用画笔描述心中的佛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了。陶宏先生用画笔绘就山水和佛,他的画中充满着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陶宏正在探索山水画中的禅宗意境,随着他的研究深入,对于山水和佛,禅宗、人生意义这些命题他的感悟会更深。

  2. 李清照在她的词里宿醉过多少次?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李清照的词婉约清丽、字句精炼,颇受世人推崇。同时,她的词也富有真实的性情与对生活的表现。李清照在词中多次写到饮酒,不过她酒后的醉态,却在人生阶...

  3. 以王命讨不庭

    以王命讨不庭  公元前713年,郑庄公借口宋国没有朝见周天子,以「王命讨之」,联合齐、鲁两国攻宋,大败宋军。又以戴国、许国不派兵帮助伐宋为由,灭戴分许。郑庄公「以王命讨不庭」,标志着诸侯借周天子之名进行争战的开始。...

  4. 梦见感到饥饿

    周公解梦梦见感到饥饿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感到饥饿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英国历史:克利夫登家族-家族胜利和政治丑闻的场景

    白金汉郡的克利夫登宫克利夫登宫是著名的“英格兰庄严的家园”之一,有着丰富的辉煌和宏伟的历史。这也是英国政治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丑闻之一,位于泰晤士河岸边40米处,克利夫登是一个美丽的庄园。现在的房子是由查尔斯·巴里爵士在1851年设计的帕拉第奥风格的意大利特色。这栋大楼取代了先前的两栋房屋,之一栋建于1666年,是为1795年被烧毁的白金汉第二伯爵建造的;第二栋建于1824年,是1849年被烧毁的。在

  6. 玉液金波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ùyèjīnbō【解释】比喻美酒。【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他其实咽不下玉液金波。”【例子】【相关】百度“玉液金波”

  7. 二十一条签了吗 二十一条签订时间和过程

    尽管袁世凯积极对日交涉,但他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二十一条”。所以,“二十一条”其实是签了的,而具体的签订时间是1915年5月。自中日谈判“二十一条”起,中方不断泄露谈判内容,以期触动各有关协约国,让它们给日方施加压力。25日,中方代表陆征祥和日方代表日置益在北京签订了“中日条约”和换文。各城市爱国团体,纷纷...,拒不承认“二十一条”,誓雪国耻。上海各界召开国民大会,到会数万人,一致表示拒日到底。

  8. 富传奇性的洋僧尼

    她是前俄国的皇族血统,其父是前俄国的太子,冼娜的母亲则是美国最富有的女性之一。在她的少年时代,已多次因吸毒、...、奢华的生活、传奇性的家族背景及荒乱的男女关系而成为头条新闻。在这次访问的十七年后,在法国有一位男婴诞生了。在一番严格的测试后,小孩被萨迦派宗座萨迦天津法王及格律派高僧认定为冼娜公主的转世化身,成为历史上首宗由洋人修行者自主转生为洋人的例子。

  9. 橐驼之技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tuótuózhījì【解释】指高明的栽培技艺。【出处】典出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例子】马塍艺花如艺粟,橐驼之技名天下,往往发非时之品,真足以侔造化,通仙灵。明·田汝元《西湖游览志馀·术技名家》【相关】百度“橐驼之技”

  10. 梦见同事 ... 梦见同事 ... 什么意思

    梦见同事...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同事...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同事...,预示著自己会忧虑重重。警察梦见同事...,表示因未能履行自己的职责,会受到处罚。梦见同事...被阻,这表示你将会重新振作,抛开所有的压力,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梦见身体无法动弹梦见身体无法动弹什么意思病人梦见同事...,表示身体很快能恢复健康。未婚男女梦见同事...,表示你的恋情有勇气不犹豫,便能成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