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汉武帝推行的独尊儒术,使得儒学正式成为了中国的官方思想

从战国末期到西汉,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总趋势都是走向大一统。战国时代七雄并立,百家争鸣。到了秦朝,六国覆灭,天下归一。而在文化上也实行了「 ”焚书坑儒”、「 ”以法为教”的政策。西汉前期,推行黄老学派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期,无为而治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被提出来。但是儒学想取代黄老学的正统地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反映了西汉 ... 治国方略的大转变。 一,无为而治和内忧外患的冲突 汉朝建立后,推行了黄老学派的无为而治政策。其主要的思想原则也就是「 ”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在政治上,减少秦朝以来的苛政严刑,尽量不要改变过去的政治体制,「 ”遵而勿失”;在经济上,推行了休养生息,减免赋税,尽量不修大工程,以免耗费民力财力;在外交上,采取怀柔、和平等措施,尽量减少战争的爆发。 •汉代画像石《庖厨图》 经过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的经济到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进入了繁荣的局面,史称「 ”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继位之初,国家的经济达到了顶峰状态,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描述到「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 ... 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 不可食。”虽然其中不免夸张之辞,但休养生息给西汉带来的繁荣还是足以说明。 汉阳陵:文景之治的证明 但无为而治过分强调不干预,也开始加重一些政治矛盾。在经济上,由于 ... 干预较少,使得民间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失去了土地的农民要么成为了流民,要么依附于豪强地主,成为了农奴。「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在政治上,地方的诸侯王势力羽翼丰满,对中央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在汉景帝时期的「 ”七国之乱”便是西汉诸侯问题的全面爆发。在外交上,匈奴强盛,不断侵扰边疆地区,而南越等国也反复无常。 汉代宅院 因此,继续推行过去无为而治的政策已经难以调节这些地方和外部出现的新问题,无为而治必定将被一种新的统治思想取代。而这时候儒学经过荀子、贾谊、董仲舒等人的不断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思想,改造儒学,使得儒学成为了一门能够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服务的新儒学。因此,新儒学取代黄老学派的地位便成为了历史趋势。 二,独尊儒术确立的艰难过程 在汉武帝继位之初,朝中有许多大臣已经开始支持儒学。如田蚡和窦婴都喜欢儒学,《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 ”魏其、武安俱好儒术”。而汉武帝本人由于从小接受卫绾等儒生的教育,因此也十分喜欢儒学。但汉武帝上台之初,国家实权还掌握在窦太后的手中,而窦太后则是黄老学派的坚定维护者。她曾要求宗族人员都必须习读《老子》等道家书籍,稍有非议则遭到惩罚。早在汉景帝之时,儒生辕固生就差点被窦太后处死。因此,汉武帝要推行儒学必然会面临巨大的阻力。 影视中的窦太后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下令要求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向朝廷举荐「 ”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也就是广招人才。此时的丞相卫绾提出说举荐的人才必须是儒生,「 ”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汉武帝同意推行此政策,这是「 ”独尊儒术”的第一次尝试。然而由于窦太后掌握大权,独尊儒术就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汉武帝 第二年,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希望汉武帝能够亲政,建议上书不必经过窦太后。结果很快,赵绾和王臧被捕入狱,被逼 ... ,而丞相窦婴、太尉田蚡也被免职。这次事件表明窦太后的势力依然十分顽固,而刚刚继位之初的汉武帝显然武力和窦太后抗衡。 东汉太学讲学画砖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武帝在和窦太后的斗争中开始取得了胜利。公元前138年闽越国进攻东瓯,东瓯向汉朝求救,汉武帝「 ”遣中大夫严助持节发会稽兵,浮海救之”。这说明汉武帝已经掌握了军权。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设立了「 ”五经”博士,将儒家经典《诗经》、《礼记》、《周易》、《尚书》、《春秋》作为官方的教材。五经博士的设立标志着儒学开始正式从未正统思想,而黄老学派开始退出了政坛。第二年,窦太后去世,标志着无为而治的时代正式结束了。 三,独尊儒术的正式施行 窦太后去世的第二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再一次发布了推举贤良的对策。董仲舒提出了「 ”天人三策”,向汉武帝献上了三个建议:第一,推行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学说,将君权的合法性归结于天命,将君权神权化;第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认为不是孔子的学术活动都应该加以禁止,以统一思想;第三,建立太学,为以儒治国培养人才,在民间大规模建立学校,以教化百姓,「 ”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董仲舒 汉武帝很快接受了董仲舒的思想,并且开始全面推行以儒治国。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命令命令丞相公孙弘在长安设立太学,「 ”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太学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讲授《五经》。在地方,汉武帝下令建立郡国学校,地方的教育系统建立了起来。在太学儒学的子弟为「 ”博士弟子”或「 ”太学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这些学生通过了严格的考试程序后,有机会从政当官。自此之后,学习儒学成为了当官的主要通道,以至于「 ”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 汉代教育 大约过了10年后,汉武帝开始实行了儒家的「 ”改正朔,易服色,兴礼乐,行封禅”,进行了大规模的礼仪制度改革。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改年号为「 ”元鼎”,接受儒家的天命观;前110年,汉武帝东巡,到泰山进行了大规模的的封禅活动;前104年,汉武帝宣布改订礼制和历法,「 ”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数用五,定官名,协音律。”汉武帝的这些政策都符合了儒家「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的神学思想。 岱庙 在法律上,儒家思想开始也开始渗透其中。针对秦朝刑法过于严酷,缺乏人文关怀的缺陷,西汉的儒生开始「 ”援礼入法”,用儒家的思想来改造刑法。董仲舒和公孙弘等将「 ”五经”的经义作为审判案件的依据,并且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至此,儒家的经典就拥有了法律的作用。董仲舒告老还乡后,「 ”朝廷每有政议,数谴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得失”(《后汉书》)。于是董仲舒写下了《春秋决狱》一书,记录了232个例子作为样本,「 ”动之经对,言之详矣”。汉武帝也要求诸子学《公羊春秋传》,为以后处理国事打好基础。春秋决狱的实施标志着儒家经典的法律化,有效地化解了儒家伦理纲常和法律之间的矛盾。 当然,儒学的推广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都全面体现的,由于篇幅有限,不再一一列举。在新儒学的指导下,汉武帝实行了大规模的制度改革,如实行了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中外朝制度等等,实现了从无为而治到大有为的转变。 新儒学为了迎合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求,因此汉武帝能够全面推行独尊儒术。独尊儒术对中国历史上造成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从汉朝之后,儒学便一直成为了历朝历代的官方思想,而儒学也在不同吸收其他学派和宗教的理论而不断改造。 推荐阅读: 他将中国推向了世界的顶峰:看汉武帝如何打下了庞大的帝国 从战国到西汉,长达百年的儒法合流:最终演变成了中国的正统思想 从一断于法到援礼入法:通过春秋决狱看儒学对汉代法律制度的影响 齐地文化和道教渊源:阴阳五行和养生方术为其提供了产生的土壤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反复较量,郡县制最终战胜分封制

汉武帝推行的独尊儒术,使得儒学正式成为了中国的官方思想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张飞是哪里人 三国名将张飞的出生地在哪里

    但张飞是哪里人氏呢?由此可见张飞的故里在今天的北京市房山区的长沟镇,也可以说张飞是今房山人。陕西现今也有个西乡县,在介绍县情的时候说该县曾是张飞的封地,是错误的,依据《辞海》「西乡」词条解释,蜀汉的时候那里还不是叫做「西乡」县,而是叫做「南乡」县,晋朝时才改作「西乡」县,因此说张飞的封地在那里是不可能的。

  2. 公正明理,不荐己子

    泰和的罗文庄公,兄弟叔侄都相继到朝廷做大官。他的二儿子即将赴部等候选派官职,请求他写信给执政者,希望自己能被派到南方当官,以便经常回家探望父母。

  3. 盎格鲁撒克逊征服者:中世纪英国的创造者

    我们从前的矛丹麦人听说过民间国王的荣耀……

  4. 告诉世上所有追求完美、有洁癖的人一个真理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废纸。老和尚拍拍小和尚:“问题是,这世界上有谁能一点都不错呢?你什么都要完美,一点不满意,就生气,就哭,这反而是不完美了。”小和尚把地上的字纸捡起来,先去洗了手。“这叫洁癖吗?”老和尚圆寂了,小和尚成为住持。

  5. 成语【饮冰内热】意思解释 | 成语大全

    成语词典>>饮冰内热的意思解释成语饮冰内热发音:yǐnbīngnèirè释义: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6. 梦见与陌生人接吻

    周公解梦梦见与陌生人接吻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与陌生人接吻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听我说:科学家们正在再生声音感应细胞

    t的最直接用途他的新技术将是创造一大组细胞来测试药物,并鉴定出能够治愈受损毛细胞或使其再生并恢复听力的化合物,Edge说:的科学家们很难在大量的实际毛细胞上测试药物,因为哺乳动物耳朵里的毛细胞太少,而且它们在耳蜗深处,很难提取,Edge说:研究人员有理由相信,这项技术有一天能够在人体内再生出功能齐全的毛细胞。

  8. 荷花泣

    我是真的真的喜欢你你却有意无意的逃避我是真的真的爱着你你却装作毫不在意在你心里真的没有我的立足地?在你梦里真的没有为我哭泣?最后一片霜叶落地无法挽回唯一的花期寄托给满城风雨在枯萎时悄悄的哭泣喜欢诗经、喜欢美文的朋友,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进行关注哦!

  9. 梦见被人发现隐私 被人窥窃隐私

    周公解梦梦见被人发现隐私 被人窥窃隐私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被人发现隐私 被人窥窃隐私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罗摩的故事3:寻找悉多,准备战斗

    罗摩与罗什曼那找遍森林也不见悉多,最后他们着见了奄奄一息的金翅鸟。金翅鸟告诉罗摩,罗波那抢走了悉多向南飞去,说完就断了气。其中有风神伐由那之子神猴哈奴曼,在互相介绍了自己遭遇后,他们结成了联盟,罗摩许诺帮助妙项复位,妙项也拿出悉多的围巾,答应一定帮助罗摩找到悉多。现在,有了罗摩的支持,妙项回来向波林挑战。当悉多不堪析磨要上吊自尽时,哈奴受现身。主张将悉多送还罗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