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书斋的兴废

从西北归来后,我居然有了一个书斋。虽无苔痕上阶、草色入帘之胜,却是明窗粉壁、坐北朝南,加上窗外阳台,不仅可读书写字,还可莳花养鸟,得视听之娱。登上阳台,则郊野风光,尽收眼底。总之,这书斋确是相当不错的。 书斋,我并不陌生。儿时,住在上海郊区,父亲的书斋名曰静观书屋。门上有父亲自题的匾额,室内左字右画,架上玉轴牙签,案头文房四宝。记得正面一副对联是张问陶的手笔:“岩前拄杖看云起,松下横琴待鹤归”。门联是隶书“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书斋,我 8 岁以前是常去的。家乡老宅也有一个书斋,格局与沪宅相似,只是门上无匾。正面对联是梅调鼎的手书:“此处多奇花异草,其人如霁月光风”。门联则是隶书“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与上海书斋的门联同出于唐良史诗句。父亲病故后,沪宅易主,母亲带着我和姐姐回到镇海乡下,我就自然地成了老宅(包括书斋)的主人。 >这个书斋,我仍然名之为静观书屋。它同我关系亲密。在这里,我断断续续地盘桓了七八年,度过我的少年时代。这期间,我受到它的熏陶,培养了读书兴趣,奠定了半生从文的基础。父亲遗下的书画,给了我灵气。父亲圈点过的为数可观的线装书,我还消化不了,但一些笔记、小说和诗词歌赋之类,却使我眼界大开,简直如醉似痴。父亲没来得及教给我什么就撒手而去,他正是凭借他生前构筑的书斋及众多的藏书给了儿子以巨大影响的。 >离开乡下老宅已快半个世纪了。这次万里归来,跑到村子里一看,我和母亲、姐姐住过的那座名曰“倚翠”的楼房,只剩下一堆瓦砾。原来的书斋,连同它的内部陈设以及图书、字画等,早已不知去向。连书斋旁的那座小花园也无从寻觅了。当年,这里曾经是前花后竹,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给书斋提供了一个恬静幽雅的环境。50 年沧桑剧变,这些都已恍加一梦了。可如今,我又分到了新房,就在市郊,距我老宅所在的村子不过 4 公里许,而且仍另辟一室作为书斋。这个书斋,我仍名之曰静观书屋。尽管它的面积不比旧的书斋大,现代建筑门上不宜有匾,壁上也并无何绍基的字和郑板桥的画,而高爽明敞则有过之。何况,窗前还多了个 6 平方的阳台,上面放半排盆花,挂一笼小鸟,朝迎日出,暮送落霞,听四邻琴声,揽千顷翠色,这却是旧的书斋所不具备的。尤其是夜深人静后,凭栏小立,尚可隐约望见甬江上的点点渔火和声声入耳的江潮。所以,这实在是个饶有诗意、能予人以美的享受的好去处。 >我非常钟爱这个书斋,这不仅是由于它来之不易,而且还由于它构筑在家乡的热土上,并将帮助我度过愉快的晚年。而今天,在全国各地,这样的教师宿舍还不很多。据我所知,在我的一辈老师中,三代同堂,五六口人挤在一间斗室里的,颇不少见。至于生活在某些大城市里的同学、朋友们,人均居住面积在 4 平方以下,父母子女合用一张径尺之桌,甚至以缝纫机代替写字台的,也绝非仅有。他们或根本不需有过自己的书斋,或虽亦有过,却终于被赶了出来,至于我本人从 40 年代初因避战祸而仓皇离家,以后多年住在上海普通里弄里,室陋而人稠。50 年代后期起,则远谪黄河源头,在风雪高原挖过地洞,钻过帐篷,沙眠露宿,与坚冰严霜为伍达 20 余年。可说久已不知书斋为何物了。不料垂暮之年,竟又重新回到书斋之中,而且经过这 16 年的着意购求积累,我又拥有了 4 大架的图书,包括我父亲也不曾拥有过的《左氏百川学海》、《笔记小说大观》和《清明家词》。至于壁上,则有好友冯其庸的水墨葫芦、林锴的红梅图和前辈李宗海、包谦六的字。从此,我可以在这 15 平方的天地里,“阅金经,调素琴,”研墨挥毫,吟诗作赋,还我书生本色。“形骸既适,观听无邪”,文思也自然而然地趋于活跃而汩汩不绝了。这几年,虽年事日增,精力日衰,而教学、科研、业余写作方面所完成的工作量及其取得的成果,却远远地超过前 20 年,这除了大气候这一因素而外,恐亦与我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生活环境和一个属于个人的书斋有关。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比比别人,感到这其实是够幸运的了。 >好像是曾巩说的,文人(即知识分子)的荣辱遭际,往往是测量一个时代的明和暗、清和浊、盛和衰的标杆。这也可见,书斋虽小,却关乎大局。所谓一室之微,国脉所系,它足以反映时代和政局的变迁,足以反映文运的兴衰和知识分子社会地位和待遇的实际变化,这内涵就相当深广了。 >我怀念记忆中的旧的书斋,更无限珍惜眼前的新的书斋,但愿普天下像我一样,或与我有类似经历的文人和广大教师,都能在自己拥有的心爱的书斋里“静观自得”,并愉快地从事对社会有益的创造性劳动,直至生命最后一息!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书斋的兴废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徐志摩长子:成年后违祖父期许,对作诗一窍不通,受母亲影响极深

    诗人徐志摩的儿子对作诗一窍不通?很多人觉得极不可思议的事,却真实地发生在了徐志摩儿子徐积锴身上。作为徐志摩与原配张幼仪的长子、后来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徐积锴自出生开始便受到了极大的期待。

  2. 女子出生前父亲做了个怪梦,亭台匾额上写了两个字,多年后应验了

    历史上有很多皇后,不过跟皇帝走完金婚的却只有一个,她就是南宋时期赵构的皇后吴氏。根据《宋史》记载:吴皇后秀外慧中,读书识字时过目不忘,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她出生于开封,14岁时被选入皇宫,侍奉康王赵构。两人大婚之后,相知相伴一起度过五十多年。吴氏一生辅佐过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位皇帝。在所有宋朝皇后中,几乎没人可以跟吴氏相提并论。吴氏这一生极其传奇,出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

  3. 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胡适母亲的三个教子秘诀

    胡适,现代学者、诗人。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幼年在家塾念书,13岁到上海求学。19岁赴美留学,于康奈尔大学就读农科,后改读文科。24岁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

  4. 中国最牛父亲!清华导师梁启超,九个儿女都成才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这家的父亲说的就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也是清...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梁启超家「”一门三院士”,指的是他儿子中的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礼。前两位在1948年中华民国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评选中当选,而梁思礼则是在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梁启超的儿女中有建筑学家、文学研究专家、图书馆学专家,还有火箭科学家和军官。一个孩子的成功,可能是个体因素,九个孩子皆成才俊,那

  5. 上官云珠女儿姚姚的悲剧人生,看了让人泪下

    上官云珠一生有三次婚姻,每任丈夫给她留下一个孩子:大儿子张其坚、女儿姚姚、小儿子韦然。其中女儿姚姚是上官云珠与第二任丈夫姚克所生,母亲是大明星,父亲是剧作家,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6. 这位五千年间最年轻的英烈、最早熟的少年,不应该被人们遗忘

    尤其是夏完淳,这位十六周岁就英勇就义的少年诗人、民族英雄,并不见诸中小学历史课本,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存在,甚至包括许多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可是,他真的不应该被人们遗忘,恰恰相反,他应该永远被历史铭记。因为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侵略的反抗,还代表了文明与野蛮的抗争,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是危难之际民族精神的象征。

  7. 为什么古代的皇帝要等到驾崩才传位?分析当中遗留的历史因素

    大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不管在现有古装剧还是古代历史长河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或作妖或慈祥的皇太后、太皇太后,但就是没怎么见到过太上皇的身影。大家应该清楚,中国历史上的皇位都是世袭制,父亲把皇位传给儿子,儿子即位后,退位的父亲就成了太上皇。

  8. 伯邑考惨死之谜:他真被商纣王剁成了肉酱?还被父亲姬昌吃下?

    剧中的伯邑考被塑造成了一个天下首屈一指的美男子,还是个大大的孝子。因为拒绝了苏妲己的投怀送抱,而遭到打击报复,被妲己陷害,遭至剁肉之刑,甚至还被做成肉丸子,送给父亲姬昌吃下。可次子姬发继承了西伯侯,说明当时伯邑考已死,但具体的死亡之谜,笔者前面分析过,不可能是商纣王残忍...害,那他的真实死因,可能是那几年姬昌征伐戎狄的过程中,伯邑考战死沙场的。你认为伯邑考是怎么死的评论区交流一下~

  9. 百年之后重回「 ”麦田”:塞林格文字中的柔情与爱

    中央公园的鸭子。100年前,一个男婴出生在美国纽约的一个犹太富商家庭。他在15岁被送到...学校,参加二战,退伍后正式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在作品大获成功后又选择去乡间隐居,直到去世。

  10. 李靖简单的四个字,瞬间使哪吒回头,直戳心窝窝

    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似乎一直都是比较严厉的形象。

随机推荐

  1. 抗癌治疗中,让人又爱又恨的糖皮质激素

    人体的肾上腺会分泌多种激素,糖皮质激素是其中的一大类。作为必需的调节因子,糖皮质激素在人体内对糖、蛋白质、脂肪和水及电解质的代谢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甲...、氢化可的松、...等多种,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抑制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2. 饭前的这种「 ”卫生习惯”,反而让你吃下更多细菌!真的别再做了

    说到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注意卫生问题,想必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尤其是在吃饭的时候,那就更要注意了,毕竟「”病从口入”嘛。小薇平时在跟朋友在外就餐的时候,就发现大家在上菜前都有个必做的「”开饭仪式"——烫碗筷。一定要让服务员端一盆热水上桌,将杯、碗、筷子、碟子全数烫一遍,不烫洗一下就仿佛这个饭局不够完整。但是,「”用热水烫碗筷”这个大家习以为常的卫生习惯真的有用吗?真相可能出乎你的意料喔~开水烫

  3. 在日本国语教科书中,鲁迅 是唯一的非日籍亚洲作家

    「”对于日本人来说,孔子和鲁迅先生是中国文明与文化的代表。一个日本人,他可能不了解中国的文学、历史和哲学,可是,他却知道孔子和鲁迅的名字,他们常常饶有趣味地阅读孔子和鲁迅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他们懂得了中国文明与文化的意义”。这是日本当代最具权威的中国学家之一吉川幸次郎说的,把孔子和鲁迅相提并论,可见鲁迅对日本的影响之大。加藤嘉一也说过,在日本人的脑子里,最有名的三位中国人物。一个是孔子,二鲁迅,

  4. 圣恩寺埭

    圣恩寺埭季市镇石榴村有个圣恩寺埭。那辰光,和尚庙位于水网地区,百姓常以舟代步,有几座木桥是用树棍搭成,摇摇晃晃,破破烂烂。知县来到和尚庙附近查看灾情,听到这个舍己救人的事迹后,立即具文上报,送往京城。宰相接下圣旨,怎敢怠慢,立即传达。方丈不忘皇恩,取“圣旨”“恩泽”之意,改“和尚庙”为“圣恩寺”。知县特地书写了《圣恩寺》匾额,红底金字,庄重严肃,悬挂正殿。此寺,毁于民国初期,但埭名一直传至今日。

  5. 《认识因果》第一章 生命无常

    第一章生命无常多少人把一生的时间和全部心血用于追求荣华富贵,然而,却往往不尽人意,即使获得一点成就,不期而至的洪水烈火、强盗贪官、不肖子孙、无情死神等,随时都可能将辛苦经营的一切一扫而光,我们是否曾经思索过:是谁在主宰我们的财富、地位、健康?因为我们的本能欲望是要活着,而死亡终将结束我们所熟悉的一切,死亡到来时,我们将被投入一无所知的深渊里。

  6. 梦见地府梦到地府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地府好不好

    老年人梦见去地狱,阴曹地府,阴间,鬼门关,则要多留意身体的变化,健康问题不可掉以轻心。梦见从地狱走出来,不久会接到好消息。梦见自己被赶出阴间地狱,会避免一场人身伤亡事故。老年人梦见阴间地狱,有时是出于对死亡的担。梦见神赐梦到神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神赐好不好病人梦见地狱,将会疾病缠身,无比痛苦。已婚男子梦见地狱,事业将会受阻。船员梦见地狱,在海上将会遇到大风浪,但有惊无险。

  7. 尽职的调度员

    早晨7点,日本京都,出租汽车公司刚刚打来第二次...,说他们找不到我的房子。离飞机起飞只剩两个小时了,而到机场的路程就要花一个多小时。这里位于京都北面很远的地方,城市公共汽车一天只有3趟从这儿蹒跚而过。一辆白色的尼桑车从另一方向开近,然后停住了。那个人用十分谦恭的日语,说明他就是今天早上我同他通了3次...的那个调度员。无意中,在第二版我的双眼扫到一篇短文的标题:今早京都出租汽车司机开始...。

  8. 专家:睡姿也可以改善疾病,原来睡觉还有这么多学问

    睡觉我们都很熟悉,我们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这一点,我们慢慢的也接受了这种说法。接着,专家又提出,正确的睡姿可以改善疾病,这是真的吗?往右边侧着睡,不会对心脏造成压迫,相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这个时候就可以起到清除大脑、脊椎以及神经系统中的一些垃圾了。

  9. 二桃杀三士成语故事_成语“二桃杀三士”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二桃杀三士èrtáoshāsānshì 【释义】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主人公】晏子 【近义词】借刀杀人、二桃三士 【反义词】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

  10. 经期不正常?可以适量进食这些食物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也少者,均称为「”月经过少”,属月经病。月经过少的病因病理有虚有实,虚者多因素体虚弱,大病、久病、失血或饮食劳倦伤牌,或房劳伤肾,而使血海亏虚,经量减少;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壅滞,经脉阻滞,血行不畅,经血减少。典型症状血虚型: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头晕眼花,心悸无力,面色萎黄、下腹空坠。舌质淡,脉细。肾虚型:经少色淡,腰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