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位于曲阜的孔庙奎文阁,始建于北宋期间的公元1018年,原为藏书楼,金时的公元1191年重修为「”奎文阁”,明弘治年间再修至今,奎星为二十八星宿之一,又主文,因此得名。洙水桥位于孔墓南端,建于洙水河上,桥的年代应在金代或之前,牌坊建于明嘉靖年间,上刻「”洙水桥”三字。孔子墓享殿前的甬道,两边各有石人翁仲和文豹一对,为清雍正年间所刻,原有石刻为宋朝遗存,因雍正嫌其小而移至孔伋墓前。孔子墓,公元前551

位于曲阜的孔庙奎文阁,始建于北宋期间的公元1018年,原为藏书楼,金时的公元1191年重修为「 ”奎文阁”,明弘治年间再修至今,奎星为二十八星宿之一,又主文,因此得名。 洙水桥位于孔墓南端,建于洙水河上,桥的年代应在金代或之前,牌坊建于明嘉靖年间,上刻「 ”洙水桥”三字。 孔子墓享殿前的甬道,两边各有石人翁仲和文豹一对,为清雍正年间所刻,原有石刻为宋朝遗存,因雍正嫌其小而移至孔伋墓前 。 孔子墓,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出生在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曲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河教育家,公元前479年4月11日病逝,终年七十三岁。后历代王朝推崇儒学,唐玄宗封孔子为「 ”文宣王”,宋真宗封「 ”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 ”大成至圣文宣王”,图中墓碑文字为明英宗时国子监学正黄养正手书。 位于孔庙前行道上的牌楼,高大巍峨,上有节孝二字,下方搭建有凉棚,大约是售卖茶水,还有两个小贩坐在石基上闲聊。 曲阜孔庙内的大成殿,为孔庙的核心建筑,唐时为文宣王殿,宋时徽宗赵佶取《孟子·万章下》中的:孔子之谓集大成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重新命名为大成殿。建筑气势宏伟,柱上雕有盘龙,图中一长袍之人正在柱旁。 孔庙内的大成殿的雕栏台阶。 孔庙大成殿前的宫陛,分为两层,一层十二阶,刻有龙形。 孔庙圣迹殿内,由清康熙帝手书的「 ”万世师表”的四块石刻。 孔庙内的孔宅故井,相传孔子用过井中之水,明代立碑建栏,清乾隆帝来此曾饮井水,写有《故宅井赞》:疏食饮水,曲肱乐之。既清且渫,汲绳到兹。我取一勺,以饮心思。呜呼先圣,实我之师。 孔庙内的鲁壁遗存,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第九代孙孔鲋将《论语》《尚书》《孝经》的经书藏于壁中,在其有生之年从未打开,直到汉景帝之子刘余被封为鲁王,其在曲阜扩建宫室,拆除孔府建筑,在壁中发现竹简,这些珍贵的典籍方重现天日。明弘治年间重修孔庙,立碑至今。 位于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庄子·渔父篇》载:「 ”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宋代以前为原大成殿,后世改建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以纪念孔子讲学,图中建筑为明时所建。 位于孔庙杏坛东南的先师手植桧,为孔子亲手栽种,历经2400余载,历史上几度枯荣,从西晋怀帝时的公元309年枯死,到隋恭帝时的公元617年复生,至唐高宗时的公元667年再枯,宋仁宗时的公元1040年再荣,金宣宗的公元1214年又被兵火所毁,元世祖忽必烈时的公元1293年从原根复发新枝,明孝宗弘治年间的公元1518年遇火灾被毁,到清雍正时的公元1732年再发至今。从这棵桧树的生生灭灭,见证着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下,孔子儒家学说强大生命力。 孔庙内的太和元气坊,建于明嘉靖时期的公元1544年,太和是指天地、日月、阴阳会合、冲和之气,元气是指「 ”金、木、水、火、土”,将孔子学说比肩为世间万物之本。坊上四字为当时的山东巡抚曾铣所书,曾铣后为抗蒙戍边的名将,却遭严嵩陷害蒙冤而死。 曲阜的衍圣公府,也就是孔府,衍圣公是从宋仁宗至和二年的公元1055年开始,对孔子的嫡长子孙封号,府邸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公元1377年,后世多有修建,图中孔府为时年十岁的孔子第77代后裔孔德成所居,门匾题为「 ”圣人之门”。 曲阜的泗水河,前往孔庙的必经之路,几个车夫推着手推车,紧挨着行进在桥上,河水不深,河滩大部都是河沙。
本文标签:孔子曲阜孔子墓儒家1920年国学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