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周召公姬奭「 ”赤刀”之谜:弗利尔馆方、福开森和劳费尔的几类说法

1917、1919年,美国藏家弗利尔(Charles Lang Freer)分别从上海古董商人游筱溪手中购入两件玉戈,从劳费尔所著《玉:中国考古与宗教研究》、端方去世后出版的《陶斋古玉图》以及国内所存拓本等资料,可以确认这两件玉器均属晚清重臣端方旧藏。 弗利尔美术馆藏、博物馆编号为F1917.396的藏品,即是游筱溪在1917年一封信件中所描述的周代召公所用的「 ”赤刀”(可参见前文:周代召公「 ”太保玉戈”流往美国幕后:端方的脑袋和游筱溪的信函),游氏这一说法因无可信证据,被馆方所否定。而另一件于1919年购入的有铭玉戈,博物馆编号为:F1919.13则一直被国内学者鉴定为召公姬奭所用的「 ”太保玉戈”,有关其研究还在继续...... 弗利尔美术馆有关藏品F1917.396的鉴定资料 弗利尔美术馆有关藏品F1919.13的鉴定资料 壹 周召公与赤刀 1917年,弗利尔通过上海游筱溪的博远斋购买了第一件端方旧藏玉器(博物馆编号:F1917.396。尺寸:高、宽、厚分别为11.8 x 84.1 x 0.9厘米),馆方鉴定为二里头文化(公元前2000—— 1600年)或商代早期(公元前1600-1400年),可能出土于河南。 而按照游筱溪的描述,这件「 ”玉刀”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时期,「 ”蔽国周朝时召公所有,名曰赤刀,乃祭天之用。” 弗利尔1917年从游筱溪处购入的所谓「 ”赤刀” 弗利尔1919年从游筱溪处购入的「 ”太保玉戈” 「 ”召公”为周朝官名,第一位召公名姬奭(音shì),他的后人也继承了这一官职,比如周厉王、周穆王时期的召公,便是世袭该职位的姬奭后人。 游筱溪在信中向弗利尔所提到的召公,便是指这位姬奭。他是周文王的第五子,因最初采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在辅助武王灭商后,他被封在北燕,都城在蓟(今北京)。在武王驾崩,周成王继位,姬奭任太保。成王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周康王。 在西周初年,召公姬奭是政治舞台上一位耀眼的角色,他位列三公,与周公地位等同,《尚书·君奭·序》中称:「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这位长寿的召公历经了文、武、成、康四代周王,参与过策划灭商战争、东征平叛、营建洛邑、征伐东夷等重大事件,多次巡行江汉南国,开创了「 ”成康之治”,是西周初参政时间最长的政治家。 编号为F1917.396藏品局部 编号为F1917.396藏品局部 《尚书·周书·顾命》一篇,所描述的内容就是周成王临终前,命召公、毕公率诸侯辅助太子钊登基的过程,这篇文章详细记叙周康王在祖庙接受册命的仪式,其所记载的周成王的丧礼和周康王即位的典礼,是研究周代礼制的珍贵史料。 成王去世后,在康王的登基仪式上,「 ”陈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大意是在这样隆重的典礼上,在东、西两墙前边的席上,所陈列的宝器中,就包括有一件「 ”赤刀”。这件「 ”赤刀”应是与弘璧、琬琰、大玉、夷玉、天球等一样珍贵的玉器。 对于这件「 ”赤刀”,东汉末年儒家学者郑玄(127-200年年)解释为:「 ”武王伐纣时刀,赤为饰,周正色也。” 作为一位能够为弗利尔在中国古董市场掌眼的商人,游筱溪必定具备相当的传统文化功底,对于《尚书》这类儒家经典著作自然是熟悉的。他在信中向弗利尔称,这件玉器为召公「 ”赤刀”时,应是联想到了这些传统经典中所记载的古老信息。 然而,在讲究实证逻辑的美国研究者眼中,游筱溪的说法并不靠谱。 贰 游筱溪和劳费尔提供的信息 弗利尔博物馆对这件编号为F1917.396玉器的鉴定资料中,一位署名J.E.L的研究者在其1942年的报告中,认为仅凭游筱溪这封信件中的描述,难以证明这件玉器就是召公的赤刀,因为这位出售者并没有提供获取这一信息的可信源头,也没有提供任何支持他这一说法的证据。 其次,美国学者贝特霍尔德·劳费尔在1912年出版的《玉:中国考古与宗教研究》(Jade: A Study in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Religion)一书中,曾经刊出此玉刀图片(在上篇文章中对此已做过叙述),劳费尔曾经在北京端方的众多藏品中,亲自见过此件玉器,并索要了照片。但劳费尔在他的书中,仅介绍了此件玉刀被发掘于陕西凤翔府老城附近。 弗利尔馆方的研究者认为,如果劳费尔听说过「 ”召公赤刀”这一故事并且愿意相信它的话,一定会在书中作出解释和报道。但是在他的书中只是说,这件玉器的色泽呈纯正的浅红色。这似乎支持了游筱溪所谓的「 ”赤刀”的说法,但这些均无可信的证据。 1912年出版的《玉:中国考古与宗教研究》 这位只签署自己姓名缩写——J.E.L的研究者认为,如此优质、大型的玉器,当然可能是属于某一位大人物的,而姬奭完全配得上使用这样的玉戈,当他被封为召公、或者封于蓟、或者封为太保时,都可能被授予这样的玉戈。但是,并没有证据,证明这件玉器与姬奭本人有任何联系。 再次,尽管劳费尔和游筱溪都提及此玉器在陕西出土——游筱溪信中提到「 ”在陕西为土人掘土于召公墓中而出、劳费尔写道:「 ”于1903年从陕西凤翔府老城不远处掘出”——但这些并不能证明其来自于召公墓。 对于召公墓到底在哪里,至今学术界还存在多种争议。姬奭长时间参与了周初的政治活动,曾被封于蓟创建了燕国,但他派了自己长子姬克管理燕国,自己仍留在镐京(今陕西长安)任职。 他与周公旦分陕而治,陕地以西姬奭主管;陕地以东周公旦主管,这里提到的「 ”陕”并非如今的陕西,而是如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召公与周公旦以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境内的「 ”陕塬”为分界线,把西周王朝的统治区划分为东、西两大行政区,由他们两位开国重臣分头治理。 考虑召公生前广大的活动范围,因此并不能确认,召公姬奭的墓一定就葬在如今的陕西省境内。 叁 福开森的记录与召公墓 这位弗利尔馆方的研究者也关注到,另一位在中美两国汉学界、收藏界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美国人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1866年—1945年)在1919年出版的《中国艺术概论》Outulines of chinese Art一书中所记录的,在上世纪初发生在陕西的一件事。 照片:福开森 《中国艺术概论》的现代汉译版 福开森该书也译作《中国艺术讲演录》,因其内容基于他1918年在芝加哥艺术学院所作的有关中国艺术的系列演讲,其中内容涉及青铜和玉器、陶瓷、书画,涵盖中国视觉艺术全门类。 在福开森1919年出版的该书中,提到在1902年,从陕西召公墓(原文为:grave of the Duke of Shao)中出土过三件玉器,他进一步说:那时端方正是陕西巡抚,他命令修复这座墓葬,在此过程中,砖瓦建筑坍塌,这些古玉因此被发现。 福开森详细介绍了三件玉器的去向:「 ”其中一件由端方家族所收藏,另一件被北京的Feng Kung-tu收藏,而第三件已经在美国人的藏品中。” 福开森本人也是弗利尔和端方的老朋友了,从他在中、美两国的广泛影响力和人脉来看——他曾兼任湖广总督张之洞、端方和盛宣怀等地方大员政治顾问、幕僚,参与过修订中国对日对美条约、被清廷封赐为二品顶戴——上文中提到过端方后人于1924年将一套商朝青铜器售给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事,这场交易的中间人正是这位福开森。 如今上海的武康路曾以福开森路命名 笔者认为其在1918年这个时间段在美国披露的1902年发生于中国的事件时,没有必要作伪,其书中所提供的信息应相对准确,也就是说在1918年之前,一件从陕西召公墓中出土的玉器,已经被售出到了美国。 尽管如此,这并不能证明弗利尔在1917年从游筱溪处所购入、编号为F1917.396的藏品便是从陕西出土,同时也无法证明其与召公姬奭有任何关联。 这位J.E.L坚持上述观点,他在报告中写道:「 ”福开森所指出的流往美国的玉器不是我馆藏品,而且也没有任何理由相信我馆该件藏品(F1917.396)与其所说的事件有关。但毕竟,福开森的叙述也表明了,召公墓被确认了。” 肆 召公墓与「 ”太保玉戈” 在上个世纪早期,弗利尔的研究人员和福开森似乎没有明白祠堂与墓地的区别(福开森原文为grave),实际上直到如今,召公姬奭的墓地还没有被最终发现并确认。 对于福开森所叙述的1902年发生在陕西的事件,国内可信的原始文献包括,时任陕西咸阳县令杨调元的记载:「 ”右周召公玉刀,为岐山武敬亭学博建召公祠时掘土所得。” 也就是说这几件玉器并非如福开森和弗利尔从召公墓中发掘,而是在修建召公祠堂时掘土被发现的。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琉璃河发现了1193号大墓,出现了是召公之墓还是其子燕侯克之墓,现在还没有定论。 有学者分析召公姬奭葬地应当在采邑岐山西南的刘家原一带,而支撑这一说法的主要证据便是福开森所提到的事件中出土的另一件、由端方家族所收藏的「 ”玉刀”。 在端方去世后,1936年王大隆编撰的《陶斋古玉图》由上海来青阁书庄印刷出版,该书共编入古玉150器,并加说明考证。这本书中记录了这件玉戈,但将戈误认为「 ”玉刀”。 1936年王大隆编撰的《陶斋古玉图》内页 1936年王大隆编撰的《陶斋古玉图》内页 1936年王大隆编撰的《陶斋古玉图》内页 据弗利尔美术馆资料,弗利尔在1919年继续从游筱溪手中购入了一件编号为F1919.13a-c的玉戈,该玉戈尺寸为67.1厘米*10.2厘米*0.6厘米。馆方鉴定为二里头时期至商代早期,也就是约公元前1800——1050年,可能出自河南。 依据该玉戈资料和铭文,以及目前国内收藏的两幅全形拓本可知,这件弗利尔于1919年购入的玉戈,正是福开森所说的端方旧藏,自其出土以来,有关它的命运一直受到国内学者们的关注,依据其铭文内容,将其称为「 ”太保玉戈”。有关其铭文具体内容和发现经过,下文再做介绍。 「 ”太保玉戈”铭文局部放大图 弗利尔藏品,博物馆编号:F1919.13a-c局部 本文为《「 ”我在美国贩文物”——上世纪初与弗利尔做生意的中国商人们》系列文章第六篇,未完待续。文中部分图片和文字资料来源于弗利尔美术馆官方网站,请勿随意转载并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周召公姬奭「 ”赤刀”之谜:弗利尔馆方、福开森和劳费尔的几类说法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2.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3.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4. 夫妻「 ”合葬墓”遍地黄金,被盗3次后,考古家:至少还有20亿文物

    560年后,这座夫妻墓被发现,考古专家赶到时,发现了3个盗洞。仅是一个魏妃,就有着价值上亿的珠宝陪葬品,考古学家们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梁王墓中随葬品的价值,梁王墓中的文物不是瓷器就是黄金和玉器,其他的陶制品都很少,因此考古专家认为梁王墓中的文物价值超过了20亿。专家大呼:快挖,还剩下20亿文物!从梁王的墓志铭来看,在梁王去世后,皇帝为他赐谥号为:庄。

  5. 定陵是如何成为考古界的一个深刻回忆与极大的损失的?

    此处的定陵,特指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皇陵区的明定陵,明定陵是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也是第一处被官方主动考古发掘的帝陵,但就是这次的挖掘,却造成了一次巨大的考古损失,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下面慢慢道来。鉴于这次灾难性的后果,在郭沫若在此请求挖掘武则天的陵墓时,上面冷冷的说:不允许,而且今后再也不准主动挖掘帝后陵墓!!!

  6.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7. 郭沫若本是文化名人,为何热衷于挖坟掘墓,梦想是破解秦始皇陵

    早年的郭沫若确实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称「”孔夫子挂腰刀”,写过很多不错的文集,然而解放后,身为中国科学院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却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开棺1956年,郭沫若和吴晗等人向国家建议挖掘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刚开始就遭到了大多考古学家的反对,主要当时国家文物保护技术很不成熟,就是挖掘成功,也难以对陵墓出土的文物进行妥善的保护,可是当时反对者人微言轻,加上郭沫若的一意孤行,

  8. 郴州有个位于闹市的帝王园陵,见证郴州历史发展,却少人来游玩

    义帝陵是秦末义帝的陵墓,现位于湖南郴州市最繁华的地方,来郴州市旅行之前不知道郴州有这么一个历史景点,到达郴州后在宾馆打开地图才发现义帝陵就在宾馆的旁边,而义帝陵公交站就在文化路中段西侧的地方,对于前来游玩的游客来说位置相当好找。

  9. 古墓发现蒙面女尸,忽然涌出大量液体,老专家大喊:危险,退后

    内蒙古的一个通辽墓室就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离奇事件,这起事件究竟是怎样的?作业人员立马上报当地的考古专家,专家听闻这个消息后紧急赶往现场进行勘测。考古专家打开棺椁时,发现墓室主人穿着极为华美的丝绸服装,脸上盖着厚厚的蒙面黄纱,在发掘蒙面女尸衣物时,女尸身体里突然冒出了大量不明液体。这个时候,一位有经验的考古专家立马喊到:危险,退后,大家停止发掘,快去穿上防护服!

  10. 九千年前的古笛被发掘出,可吹奏现代曲调,中华文明史是否提前?

    但是,1961年,舞阳县博物馆馆长朱帜因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贾湖村劳动时,他发现了这个村落与众不同,认为其历史沉淀极其深厚。1980年,河南省博物馆考古队到舞阳调查,确认贾湖遗址为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这样,从1983开始,河南省博物馆考古队正式对贾湖遗址进行科学发掘,截止到2001年,一共进行了7次科学发掘。贾湖古笛的发现,发生在1986年5月初的那次发掘。那是第4次发掘,主要负责人是河南考古所第一史前研究室副主任张居中。

随机推荐

  1. 梦见打井 梦见打井什么意思

    梦见打井是什么意思?梦见打井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打井的详细解说吧。梦见打井,将有意外的场面使你尴尬难堪。单身者梦见打井,很快就会遇到心仪的对象,只要勇敢一点主动一点,很快就能够摆脱单身。学生梦见打井,预示最近学习效果不佳,这次考试的成绩可能会比较差。病人梦见打井,病情并不乐观,可能需要动用一些大的手段才能治疗康复,比如手术之类。

  2. 梦见自己的前男友了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的前男友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的前男友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清朝最有福气的家族,历任四朝宰相,曾国藩、李鸿章家族都没发比

    倘若说起清朝时期的著名人物,人们都会想到曾国藩和李鸿章,此二人是清末的朝廷重臣,掌管着国家的部分大事,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辉煌,使得这两个家族的人都有了一定的资本和权势,也就奠定了他们后人的学习资本。但是,即使是如此,他们的后人也比不了某一个家族的人,而这个家族便是潘世恩家族。说起潘世恩家族,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潘世恩此人确实是个能力突出的人。

  4. 紫禁城的金瓯永固杯不是金色,而是蓝色,它应用一种「 ”残忍”技术

    乾隆皇帝一生最爱搜集奇珍异宝,而在他最喜欢的珍宝之中,就有一件「”金瓯永固杯”,它的外表精美异常,直让人叹为观止。可是您也许不知道,金瓯永固杯其实并不是「”金色”的,它真正的颜色是「”蓝色”。值得注意的是,在鲜艳的蓝色背后,还有一种极为残忍的技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蓝色的金瓯永固杯是什么...的?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

  5. 孕妇如果梦见吃东西是怎么一回事?_周公解梦

    孕妇梦到自己在吃东西又有什么解释呢?怀孕的人如果梦见吃东西,表示平时的营养不是很好,要调整下自己的饮食习惯。怀孕的人如果梦见与别人一起吃东西,表明困难的时候能得到朋友的帮助。怀孕的人如果梦见自己吃东西时候牙掉了,表示会出现些小问题,要注意胎儿的健康。怀孕的人如果梦见吃东西的情况怀孕的人如果梦见吃黄瓜,表示会生个儿子。在准妈妈怀孕期间,不光是吃东西上面要多加注意,在其他方面也是要注意的。

  6. 诗意唯美爱情句子 岁月就象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感人的情话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7. 书评:杰森·霍克斯的《伦敦之夜》

    这是迄今为止我所拥有的关于伦敦最酷的书。杰森·霍克斯是一位著名的空中摄影师,他以拍摄伦敦的夜景而闻名。你可能在网上看到过这些照片——这里有一个值得一看的画廊。去年,他拍摄了伦敦更好的空中夜景,并把它们放进了一本漂亮的精装咖啡桌书。它在我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很好的位置,在英语国家的办公室。我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在晚上从上面看伦敦的美丽图片。颜色-构图-历史-这一切都太神奇了。除了伟大的图片,还有很多小文字

  8. 普通人既有小善也有小恶

    普通人既有小善也有小恶南山和尚有两名弟子。回到寺里,大弟子向南山和尚抱怨:“李家庄的人太可恶了,居然偷吃桃子。”

  9. 对爱情期待的句子 期待就会像美好的梦境一样-感人的情话

    所有的美好日子,已经远远一去不回了。事实上,在许多时候,对许多事情的期待只是个人的一种美好愿望,甚至只是梦想。然而期待却是取得成功、实现美好愿望的至关重要的前提,期待是那么简单又是那么重要。

  10. 梦见喝八宝粥_周公解梦梦到喝八宝粥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喝八宝粥好不好

    下面详细介绍关于梦见喝八宝粥的相关解法,快来看看吧!梦见喝八宝粥是什么意思梦见喝八宝粥意味着,你也有温存浪漫的时刻,平时揽在自己身上的压力和责任,可以先放下来喘口气了。女人梦见喝八宝粥,主管、师长的要求应尽可能配合实行。孕妇梦见喝八宝粥,手工艺等以双手创作的作品这两天显得特别灵巧。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