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式家具:王世襄玩出来的世纪绝学

明式家具:王世襄玩出来的世纪绝学

  1941年,王世襄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获文学硕士学位。抗战期间,曾任中国营造社助理研究员。旋即到故宫博物院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文物清理损失 ... 会成立,由马衡和梁思成两位先生推荐,“清损会”主任 ... 杭立武认为王世襄是难得的人才,便派他参加了“清损会”平津地区办公室的工作,职务是助理代表。当时,王世襄正是风华正茂的20多岁小青年,精力充沛,又对文物有浓厚兴趣,所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清理文物上。他代表国家追还抗战时期被劫夺之文物2000余件,其中宋代马和之《赤壁赋图卷》等皆为国之珍宝。

  1948年,王世襄在担任故宫博物院古物科长时,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去美国和加拿大考察博物馆。一年后考察期满,于新中国成立前夕回到故宫博物院任陈列部主任。1953年,王世襄竟莫名其妙地被文物局解雇,离开了他视为第二生命的文物工作岗位。幸亏又被中国音乐研究所“收容”下去,一晃就是10年。这10年,他上班搞音乐史,下班还是搞他的文物研究。

  1957年,王世襄在鸣放会上提出“三反”运动不应该大搞“逼供信”,不应该没有确凿证据就给他扣上“大盗宝犯”的帽子关进拘留所;更不应在公安局已经作出没有 ... 文物的结论之后还被解雇,通知他去劳动局登记,自谋职业。他提出应抓紧培养文物工作干部,否则将有青黄不接之虞。他还写了《呼吁抢救古代家具》的文章,建议对明式家具加强保护和研究。这一切在当时已经足够打成“右派”了。

  可喜的是,一顶“右派”帽子并没有使他气馁;岁月蹉跎,并没有使他消沉。知识分子的使命感,研治古文物的紧迫感,促使他在坎坷的道路上继续奋斗。他每天起早贪黑,钻研自称“偏门”的学问。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和艰辛劳动,刻蜡版、油印,整理成册,完成了数十万字的著述:《画学汇编》、《清代匠作则例汇编》、《雕刻集影》等。这近乎奇迹般的成就,不能不令人为之折服、感动。

  1962年,王世襄才归队,调回文物局工作,先后任文物博物馆研究员、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1966年,“文革”的风暴席卷之初,王世襄耳闻目睹京城红卫兵“破四旧”的“壮举”,已经预感到家里多年精心收藏的明式家具、佛像、铜器、鸽哨、古籍善本和自己的手稿,都会不容分辩地被划入“四旧”之列,并在随时可能发生的乱哄哄的抄家中遭受无情地毁坏。那些年幼无知的中学的红卫兵,更难清楚这些文物的珍贵价值。在他们的“革命”行动中,家中的心爱之物肯定会遭到灭顶之灾。王世襄被迫起来“自我革命”。他主动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所在单位的反对派来抄家。他心里不愿意与这些朝夕相处的文物分离,但又不忍心看到它们毁在家里。面对“浩劫”,王世襄这种明智的选择使自己的珍品躲过了一劫,并在日后又重新收回了绝大多数的心爱之物。

  1969年,已经55岁的王世襄与国家文物局系统的一部分干部和职工一道,被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参加“劳动改造”。王世襄回忆说:“我的前大半生是很坎坷的。‘三反’运动中被拘留过,1957年又被划‘右派’,到大革命(‘文革’)中已是一个‘老运动员’。下放干校之前,我在国家文物局工作,当时身患肺病,医生本不让去,但军宣队坚持非去不可。没办法,只身来到向阳湖,住在四五二高地‘干打垒’的房子……”在这里,牧牛、放鸭、养猪、种菜、插秧……什么活都干过,什么苦也吃过。这时的他,除了头上那副眼镜还透着一丝文化人的痕迹,从神态装束看上去,已经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村野老夫。繁重的劳动、艰苦的生活,不仅没有压垮他,反而使困扰他近20年的肺病不治而痊愈。

  直到1973年夏,王世襄终于回到了北京,还带回不少湖北咸宁的花卉。此时,人们的狂热已经过去。他获得了相对“宽松”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注意“影响”的前提下,他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了《髹饰录解说》的修订上面。此书曾于1958年完成初稿,并刊刻油印问世。1962年,他回到文物部门后着手补充修订,直到“文革”前夕。

  回首一生,王世襄认为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有两件,第一件事情是日本投降后为人民收回几千件国宝,现在都藏在故宫博物院;第二件事情是文物研究著作《髹饰录解说》的编写。王世襄说:“《髹饰录》是中国现存唯一一本古代漆工专著。但全书文字简略晦涩,且类比失当,所以极难解读。过去此书唯一抄本远在日本,后经曾任北洋 ... 代 ... 的著名学者朱启钤先生刊刻印行。他知道我有这方面的志趣,遂将此书交给我诠释解说。”王世襄编写此书前后30年,除写作本身艰难外,又迭遭政治坎坷,但初衷不改,善始善终,于1983年终于正式出版,1998年修订再版。该书成为文物工作者、美术学院师生的重要参考书,成为漆器制造企业的主要教材,亦深受海外学人的重视,被广泛引述。

  有人说,王世襄治学的精神凭两股劲:傻劲和狠劲。这是事实,他研究美术史、建筑营造以至明式家具,都以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钻到底,总要搞出个名堂来才善罢甘休。他做学问不单纯靠书本知识,为了观察漆器实物,他随时注意故宫的藏品,还经常去古玩铺、挂货屋,乃至冷摊僻市搜集漆器标本,越是残件越重视,因为可以看到漆器的胎骨、漆皮及色漆层次等等状况。对于明式家具的研究,也是需要对实物进行观察。限于财力,王世襄只好直接与收购破旧杂货家具的旧货摊打交道,往往抢在被家具铺买去之前。

  他经常冒着严寒和酷暑,骑着自行车奔波于北京的街头巷尾,车后装着一个能承重一两百斤的大货架,架上放着棉绳、麻袋片和大小包袱,有时又来到鲁班馆家具店或晓市的旧木料摊;打鼓收旧货人的家,也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遇到明式家具,能买得起的,他便买下,捆在车上带回;买不起的,也要拍照或画下图来。早年在搜集过程中,他的足迹遍至北京方圆几百里,连通州、涿县、保定也时时远征,不肯放过。大年三十,为了或许能从农家买到一件旧家具,他放弃全家吃年夜饭的欢乐,而在乡下睡冷炕,用脱下来的鞋垫在炕沿上做枕头,度过除夕之夜。

  然而,全靠独立搜集毕竟有限,每每因为身上带的钱不够而痛失良机。有一次,他在北京通州鼓楼北小巷一个老太太家看到一对杌凳。这是明朝留下来的,无束腰,直根,四足外圆内方,用材粗硕,十分简练朴质,他看了以后非常喜欢。老太太要价20元,王世襄马上掏钱,老太太见他没还价,马上改了口不卖了。两天以后,王世襄路过东四的挂货铺,看见打小鼓的王四坐在这对杌凳上,觉得这回再不能让这对杌凳“跑”了。可那天他恰恰忘带钱包了,王四要价40,他连定钱也拿不出来。等他带着钱回到挂货铺,杌凳却已经被红桥的梁家买走了。

  于是,王世襄跑到梁家,想把这对杌凳买回来。谁知梁家兄弟就是不卖。王世襄锲而不舍,一次不行,两次,隔三差五到梁家买这对杌凳。为了买到手,他不断地加价,历时一年,他跑了二三十次,最后花了400块钱,才从梁氏兄弟手里把它买下来,这价钱正好是当初通州老太太要价的20倍。今天,老先生对这对杌凳当然格外看重,当初买回去又重新拾掇了一番,其图片收录到他的《明式家具珍赏》中,当然,其价值也许值400元的20倍了。

  这样的生活,占尽了他全部假日,也耗尽了他全部积蓄。王世襄搜集家具的狂热,得到了妻子袁荃猷的支持。这位在音乐方面学有专长的贤内助,一心成全丈夫的研究兴趣。丈夫把大部分的钱买了木器,她尽管衣着朴素,生活节俭,有些年手头还拮据,但她全无怨色,而是怡然自得地和丈夫共享从家具研究中得到的乐趣。

  到底明式家具的特色在哪里?它为什么使人那么陶醉,吸引着王世襄60余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呢?王世襄本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中国传统家具从明代至清前期发展到了顶峰。这个时期的家具,采用了性坚质细的硬木材料,在 ... 上榫卯严密精巧,造型上简练典雅,风格独特,现在全世界都公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家具流派。王世襄说:“到了明中叶,家具不只工艺好,木料也好,尤其是以黄花梨木造成的家具,天然文理,尤为华美。但是到了乾隆时代,风格大变,为了样式新奇有时竟采用不合理的结构,结果是雕饰繁琐、华而不实的家具竟成了主流,明式家具所达到的艺术水平,到这时已经面目全非了。”

  少有所好,老有所用,用有所成。这些年来,王世襄潜心于发掘濒于失传的“冷门”学问,他曾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关古代家具的专著《明代家具珍赏》,填补了我国工艺史上一段长时间的空白,更为收藏家或研究者提供了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手册。有人说,他“玩”出了前无先辈系统之论、或后无来者可以继承的“世纪绝学”。

  来源:中华读书报

  编辑:因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式家具:王世襄玩出来的世纪绝学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12000余尊彩塑,一览中国古代雕刻的最高水准

    山西古代彩塑总数有12000余尊,是不折不扣的彩塑艺术大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治古代彩塑分别是:长治郊区梁家庄观音堂,长子县法兴寺,长子县崇庆寺以及沁县南涅水石刻。长治▼观音堂彩塑(明代)▼法兴寺彩塑(宋代)▼崇庆寺彩塑(宋代)▼南涅水石刻看完这些,果然美不胜收,但长治只是作为整个山西的缩影被推在了风口浪尖。

  3.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4.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5. 夫妻「 ”合葬墓”遍地黄金,被盗3次后,考古家:至少还有20亿文物

    560年后,这座夫妻墓被发现,考古专家赶到时,发现了3个盗洞。仅是一个魏妃,就有着价值上亿的珠宝陪葬品,考古学家们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梁王墓中随葬品的价值,梁王墓中的文物不是瓷器就是黄金和玉器,其他的陶制品都很少,因此考古专家认为梁王墓中的文物价值超过了20亿。专家大呼:快挖,还剩下20亿文物!从梁王的墓志铭来看,在梁王去世后,皇帝为他赐谥号为:庄。

  6. 定陵是如何成为考古界的一个深刻回忆与极大的损失的?

    此处的定陵,特指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皇陵区的明定陵,明定陵是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也是第一处被官方主动考古发掘的帝陵,但就是这次的挖掘,却造成了一次巨大的考古损失,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下面慢慢道来。鉴于这次灾难性的后果,在郭沫若在此请求挖掘武则天的陵墓时,上面冷冷的说:不允许,而且今后再也不准主动挖掘帝后陵墓!!!

  7.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8.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9.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10. 郭沫若本是文化名人,为何热衷于挖坟掘墓,梦想是破解秦始皇陵

    早年的郭沫若确实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称「”孔夫子挂腰刀”,写过很多不错的文集,然而解放后,身为中国科学院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却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开棺1956年,郭沫若和吴晗等人向国家建议挖掘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刚开始就遭到了大多考古学家的反对,主要当时国家文物保护技术很不成熟,就是挖掘成功,也难以对陵墓出土的文物进行妥善的保护,可是当时反对者人微言轻,加上郭沫若的一意孤行,

随机推荐

  1. 梦见自己迷路了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迷路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迷路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牛郎织女的传说中董永和牛郎是同一个人吗

    董永七仙女的传说和牛郎织女的传说,因为有着很大的相似程度,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对于董永是不是牛郎有很大的争议。首先,牛郎织女是在老黄牛的帮助下相识的,而董永和七仙女的媒人是老槐树。其次,牛郎织女的传说起源于星象,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董永老婆是七仙女的说法首次出现在宋元时期的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之中,但是这种说法更被人接受,在现今人的普遍印象之中,织女和牛郎是一对的,董永和七仙女是一对的。

  3. 【厉高】的意思是什么?【厉高】是什么意思?

    ★「厉高」在《汉语大词典》第939页第1卷939参见:厉高厉高的拼音lìgāo厉高是什么意思厉高lìgāo极高貌。

  4. 餐厅取名如何才能吸引消费者_起名大全

    下面就一起来学习餐厅取名如何才能吸引消费者吧。餐厅取名,餐厅取名如何才能吸引消费者5.解放想象力型到了广深,餐饮品牌有种“解放想象力”的感觉。餐厅取名,餐厅取名如何才能吸引消费者粤香时尚“粤香时尚”一名,针对此名,现作如下分析:“粤香时尚”一名为39数,大吉大利,且为水数,正好是先生之财数。

  5. 高干生平简介 高干的子孙后代

    高干别名高元才,生于陈留圉,东汉末年割据将领。高干生平简介>高干(?东汉末年并州割据将领,蜀郡太守高躬之子、大将军袁绍外甥。袁绍平定河北后,以为并州牧。袁尚败走中山郡后,出降于曹操,仍为并州刺史。>高干的子孙后代>子辈>高柔,曾依附高干,后跟随曹操,魏国太尉,封安国侯。>孙辈>高俊,高柔长子,为大将军掾。>高诞,高柔次子,历任三州刺史、太仆。>高光,高柔三子,西晋黄沙御史,守廷尉,后任廷尉。

  6. 我的78年状元之路

    我的78年状元之路  他们都曾是各地的高考状元,以傲人的高考成绩跨进名校门槛,令师长和家人引以为傲。然而,“状元”却仅是一顶外表光鲜的帽子,在理想与现实的拼搏中,成败滋味冷暖自知。“状元人生”讲述的不仅有“状元”高考的心路历程,也向我们展示了“状元”进入高校或社会后所遭...

  7. 有个老太婆向十几个国家宣战,差点让中国失去100万平方公里领土

    >以此同时,慈禧废黜光绪皇帝的举动也遭到了各国公使的反对,他们不希望慈禧太后废黜光绪皇帝。>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向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日本、俄国、奥匈帝国、西班牙等十一个国家宣战,当然,这场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清军和义和团凭借落后的武器装备无论如何也是抵挡不住列强的联合入侵的,后来,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了,清...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8. 美到心痛的爱情说说短语 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感人的情话

    最好的,往往是在你身边最久的。重要的不是爱有多深,而是能爱到底。是人心的浮躁,还是人性的贪欲?趁飞机现在还没有起飞。

  9. 甄嬛传介绍_甄嬛传剧情介绍

    甄嬛传剧情介绍甄嬛传的剧情如下:雍正元年,十七岁的甄嬛与好姐妹眉庄、陵容参加选秀,皇帝相中了她的智慧、气节与端庄,最后三人一同入选。后因误传十七爷死讯,甄嬛为保全腹中骨肉,设计与皇帝相遇,重回宫中。百度百科-甄嬛传甄嬛传讲什么的?甄嬛传主要讲述了少女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一代太后的故事,一共有76集。

  10. 《唐詩三百首》中最不應入選的一首詩,入選理由:詩人官太大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唐詩輝煌璀璨,後世歷代都不乏編選唐詩選本,以至於後世選本衆多,令人眼花繚亂。而歷代唐詩選本中選錄唐詩最多的便是《全唐詩》,流傳最廣的選本則是《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是清代蘅塘退士所選編的唐詩選本,共收錄了77位詩人的311首詩作。體裁有樂府詩、古體詩、絕句、律詩等等,又各有五言、七言之分,極爲全面,檢索也極爲方便。其中選錄的詩作大多都是唐代各個體裁中的經典代表之作

返回
顶部